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6-11-30 05:54杨素红李树侠李雪松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阜阳师范学院文化遗产

杨素红,李树侠,李雪松

(阜阳师范学院,236037)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杨素红,李树侠,李雪松

(阜阳师范学院,2360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主动参与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在分析文化自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文化自觉;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

1 文化自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1 文化自觉

近代世界的文化自觉以启蒙运动为标志,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却始于甲午中日战争。1997年,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自此,文化自觉在中国学界迅速成长起来。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包括认识论、价值观和实践论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文化自觉要求人们能够认清自己的文化,对自身所处的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是对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定位的认同;其次,文化自觉是一种价值取向,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比较,准确把握自己文化来源、形成过程、特点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差异等,进而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最后,文化自觉最终体现为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文化主体通过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反思和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并付诸实践,进而进行文化创新,体现文化自觉的实践价值[1]。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文化自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积淀下来,并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传承均由劳动人民完成,具有明显的不自觉性。而随着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发展和传承的环境条件和人文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和破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3]。

文化自觉能在较大范围和较高程度上唤醒更广泛的文化自觉,使非物质文化保护由不自觉传承走向自觉传承,广泛地推广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社会价值;能最大程度上促使非物质文化传承主体更加充分地认识自身的文化,对自己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与其它文化的接触、反思和比较,把握自己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后保护、传承和创新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丰富特色馆藏、创新特色服务,保护当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促进当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2 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数千年的文化沉淀赋予了阜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给阜阳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状况如下表所示:

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状况表

数据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百分比①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数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数的比值;百分比②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数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数的比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阜阳拥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颍上民间舞蹈花鼓灯、阜阳剪纸、淮北梆子戏、临泉县的肘阁抬阁、阜南县的传统戏剧嗨子戏、黄岗柳编以及杜氏刻铜技艺;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界首渔鼓、扁担戏以及大黄庙会、颍上推剧和大鼓书、太和清音和狮子灯、临泉马戏和毛笔制作技艺、颍州区的抬阁(肘阁)、阜南的淮河琴书、淮河锣鼓、鲖城火叉火鞭、阜阳刺绣(细阳刺绣和界首刺绣)、管仲的传说、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文王贡酒酿造技艺、张家祠祭祀活动以及五音八卦拳。

近年来,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表中统计显示: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阜阳市申报的有两项,占安徽省第一批国家级项目的7.69%,占全国第一批总数的0.39%,阜阳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拥有数分别比第一批增加了一项,在安徽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中的比重分别增加到8.82%和21.43%,在全国相应批次的比重也分别增加了0.2和1.18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国第二批和第三批非遗拥有量的0.59%和1.57%;阜阳拥有的省级非遗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阜阳有四项,占总数的3.17%,在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阜阳分别占总数的6.31%、5.19%和7.04%。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阜阳的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和发展阜阳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皖西北颇具规模的高校图书馆,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拥有《阜阳戏曲舞蹈史略》《阜阳剪纸集》和《颍上历史文化集锦》等一批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还有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科学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以及汇文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这无疑为图书馆参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强的后盾[6]。阜阳师范学院成立的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淮河文化中心等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相关的研究,更有美术学院、历史与发展学院以及文学院的教师从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往往具有先进的理念,先进研究成果和理念无疑为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阜阳师范学院两万多名青年学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受众,青年学生往往拥有比较活跃的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他们接受非遗保护方面的知识,对于毕业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

4.1 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原则能得到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高效长久的组织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7]。阜阳师范学院的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有一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专门人才,图书馆有一批业务知识扎实、资源建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这样就可以从研究中心和图书馆中抽调部分人员,由图书馆牵头,成立由业务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成员、技术骨干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小组,根据各成员的特长及业务水平,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的原则、整理加工的标准和细则、收藏范围、保存的策略及服务的机制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图书、期刊、录音带、录像带等纸质与电子资源的收集与采购,以确保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

4.2 开展广泛的宣传与教育

阜阳师范学院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生两万余人,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大量读者,这为宣传、展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和理想的场所,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站宣传、书目推荐、图片展示、举办讲座、邀请传承人或团体进校园展演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阜阳师范学院平均每年招收新生六千余人,在每年开展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穿插于特色馆藏与服务中介绍;另外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宣传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8]。例如文学院成立的戏曲曲艺协会(简称曲协)的创办宗旨就是为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戏曲曲艺精华。曲协邀请文学院内聘教授、苏州大学明清文学博士尹玲玲担任指导老师,并与安徽财经大学清雅戏曲社、蚌埠医学院梨园风戏曲社等社团建立友好关系,剧务部下设的戏曲组和曲艺组主要从事黄梅戏、昆曲、快板等方面的表演。图书馆可以与之合作,邀请太和清音、阜南嗨子戏、淮北梆子戏、花鼓灯等传承人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进行相关剧目的排练,并在文化遗产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演出,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注,广泛发动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同时能提升图书馆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切实体现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的本职职能。

4.3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形式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方法长期保存。将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并用数字化手段建设专题资料库不仅利于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妥善保存,并且可以为广大读者、教师甚至社会爱好者提供简便易用的检索途径和应用方式[9]。

图书馆拥有清华同方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资源的管理,系统的核心KBase检索服务器实现对文献信息的组织存储和检索;元数据加工工具系统对原始文献资料数字化;内容发布(CPS)、检索网关和TPI检索服务器一起实现数据库的发布。图书馆首先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分布状况、生存现状等,其次充分了解本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拥有情况,并形成准确翔实的调查报告;最后开展对本馆馆藏资源,特别是对地方志文献的挖掘和整理,并利用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献资料的组织存储、数字化、分类和标引,最终实现专题数据库的发布,供广大用户检索使用。

鉴于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可以包含专题研究文献库、图库、多媒体库等多个子库。专题研究文献库收集研究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献资源;图库收集相关的图片、图像等,如界首刺绣、阜阳剪纸等手工艺品;多媒体库收集颍上大鼓书、淮河琴书等一些音频或视频资源,并通过项目名称将三个子库关联起来,只公开发布其中一个数据库,用户访问一条数据时,通过点击关联词即可看到其它子库中相应的数据[10]。

4.4 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特色服务

阜阳师范学院成立有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皖西北历史文化研究所以及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这些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皖西北历史文化、淮河文化、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每年都有相关方面的研究课题立项,其中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淮河文化资源保护与研发平台与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美术学院建立了协同关系,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应积极加强与这些研究中心的沟通和联系,广泛关注教师的研究课题,主动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围绕课题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定题服务。诸多因素使图书馆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人力资源紧缺使开展课题服务的能力更加有限,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图书馆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逐步开展特色服务[11]。

[1]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97.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4.

[3] 刘慧群.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彦婷.“文化自觉”的三重意蕴[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0):1-3.

[5] 李泽文.保护与传承活态文化是图书馆的文化自觉[J].图书馆,2013(5):86-88.

[6] 周志容.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93-96.

[7] 佘志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0): 80-82.

[8] 黄晶.论地方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以安庆黄梅戏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2):23-25.

[9] 张红英.试论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8):57-59.

[10] 杨素红,徐大成.抗衰老中草药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6):79-81.

[11] 陆光华.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谈为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7):75-77.

(责任编辑:傅 正)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A Case Study of the Library of Fuyang Normal College

YANG Su-hong, LI Shu-xia, LI Xue-song

(Fuyang Normal College, Fuyang 236037,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establish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take part in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ive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participate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university librar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基金项目(TGW14B40);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4FSSK17)

G258.6

A

1006-1525(2016)06-0101-04

杨素红,女,馆员。

2016-06-12

猜你喜欢
阜阳师范学院文化遗产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与文化遗产相遇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洛阳师范学院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