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2-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Δ

2016-12-06 08:14黄亚建陈嘉纬郭旭光司徒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州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州5050
中国药房 2016年26期
关键词:鲍曼使用率耐药性

黄亚建,陈嘉纬,郭旭光,司徒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州 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州 5050)

·临床药学与研究·

我院2012-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Δ

黄亚建1*,陈嘉纬1,郭旭光2,司徒冰1#(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州 51015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150)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采用VITEK-2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我院2012-2015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 468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88.2%),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7.0%)及重症监护病房(13.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较高,仅对替加环素敏感。我院各年度分别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86(79.3%)、434(61.6%)、358(53.4%)和291(48.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36(69.0%)、385(54.7%)、331(49.3%)和256(42.2%)株。我院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50.8%、45.0%和42.8%。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其总株数中的比例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7、0.981,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我院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该菌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替加环素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我院应继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减缓耐药菌株产生。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多重耐药;泛耐药;抗菌药物;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研究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存在地域性差异[2]。因此,实时掌握医疗单位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及预防院内感染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同期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检出的重复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2 468株。

1.2 细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

送检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3版)的规定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配套药敏卡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均按2012年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判定。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均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关数据来源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总例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处理药敏试验相关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考察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情况

2012-2015年,我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 468株,各年度分别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87、704、671和606株。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占同期革兰氏阴性菌总株数的20.2%(2 468/12 208),仅次于大肠埃希菌[27.8%(3 389/12 208)]。

2.2 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

2 4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88.2%),其次为尿液标本(3.1%),提示鲍曼不动杆菌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为主。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比Tab 1 Specimen distribution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and the constituent ratio

2.3 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

2 4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别占47.0%和13.1%;其次为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分别占7.5%和6.4%,其他科室相对较少。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

表2 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构成比Tab 2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A.baumannii strains and the constituent ratio

2.4 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替加环素敏感,2012-2015年各年度的耐药率分别为17.2%、6.7%、2.7%和3.8%;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2014年除外)、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我院2012-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

表3 我院2012-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Tab 3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A.baumannii to common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5(%%)

2.5 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

我院全院及部分科室2012-2015年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见表4。

表4 我院全院及部分科室2012-2015年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Tab 4 Detection situ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strains in some departments and whole hospital during 2012-2015

由表4可见,2012-2015年,我院各年度分别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86、434、358和291株,占其同年总株数的79.3%、61.6%、53.4%和48.0%,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分别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36、385、331和256株,占其同年

总株数的69.0%、54.7%、49.3%和42.2%,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院呼吸内科及ICU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全院情况基本一致。

2.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2012-2015年,我院各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56.7%、50.8%、45.0%和42.8%。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其总株数中的比例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7、0.981,P分别为0.013、0.019)。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菌群,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和播散性,免疫力低下、长期住院的患者及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不断开展,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逐渐增多,且耐药性日趋严重[4],因此备受医务工作者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2-2015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 468株,占同期革兰氏阴性菌总株数的20.2%,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位居第2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表明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因此,加强对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控制可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47.0%和13.1%,与近期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6]。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且反复住院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ICU患者病情危重,常接受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均属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人群,故呼吸内科和ICU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高发的临床科室。因此,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应加强对呼吸内科和ICU的监测,严格执行各种消毒和隔离措施,避免由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爆发。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该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从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也可产生修饰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还能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同时,该菌可作为耐药宿主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也可接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因此,该菌易出现耐药菌株[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替加环素敏感。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的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可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且对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作为该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8-9]。但临床仍应慎重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曾是治疗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最佳选择之一[10]。目前,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文献[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很有可能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较多、且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相对较大有关。鲍曼不动杆菌一旦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那么则多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也会极为有限。因此,临床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更为慎重,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对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等5类抗菌药物中至少3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仅对1~2种对该菌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1]。与感染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相比,感染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且死亡率更高[11]。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2-2015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同年鲍曼不动杆菌总株数的79.3%、61.6%、53.4%、48.0%,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69.0%、54.7%、49.3%、42.2%,均逐年下降。作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的临床科室,呼吸内科和ICU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同样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我院近年来严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控和减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12-13]。

按相关规定,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14]。2011年,我院开始施行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管理;2012-2015年,我院进一步加大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力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2年的56.7%下降至2015年的42.8%,与多重耐药、泛耐药菌在总株数中的比例同步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7、0.981,P<0.05)。

细菌耐药情况因地域差异而各有不同。本研究对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不容乐观,医院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本研究仅以全院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耐药率的考察,而并未对各个科室及病区进行单独研究。因此,不同科室、病区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异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1]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3.

[2] 塔拉,王俊瑞,崔晶花,等.不同基因型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体外黏附能力差异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5,30(5):468.

[3] 施毅.正确应对不动杆菌肺部感染[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13.

[4] 胡鑫,胡昭宇,曹雁,等.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9):1 081.

[5] 王日春,许玲英,方中飞,等.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 146.

[6] 李文青,吴伟元,卢月梅,等.连续11年深圳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6):667.

[7] 赵德军,胡昭宇,付维婵,等.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7):623.

[8] 钟雪,陈东科,许宏涛,等.替加环素研究新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11):870.

[9] 蒋春晖.替加环素抗耐药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42):4 013.

[10] 张秀明,张炽伦,孙各琴,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66.

[11] Maragakis LL,Perl TM.Acinetobacter baumannii:epidemiology,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nd treatment options [J].Clin Infect Dis,2008,46(8):1 254.

[12] 肖淑珍,徐桂婷,方洁,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6):446.

[13] 陈代杰.从靶标到网络: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84.

[14] 罗文基,黄丽娟,洪一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 130.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5

HUANG Yajian1,CHEN Jiawei1,GUO Xuguang2,SITU Bing1(1.Dept.of Pharmac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2.Dept.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our hospital,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Clinical specimen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2012 to Dec. 2015 was collected,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ains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ere performed by the VITEK-2 microorganism analyzer;use rate of antibiotics and detec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for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and their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otally 2 468 strains of A.baumannii were isol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5,mainly derived from sputum samples(88.2%),distributed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47.0%)and ICU(13.1%);A.baumannii showed totally high drug resistance to common antibiotics,and only sensitive to tigecycline.Totally 386(79.3%),434(61.6%),358(53.4%)and 291(48.0%)strains multi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were detected every year in our hospital;and pan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were 336(69.0%),385(54.7%),331(49.3%)and 256(42.2%)strains,respectively.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multi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A.baumannii in total strains and use rate of antibiotics(r=0.987、0.981,P<0.05).CONCLUSIONS:A.baumannii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pathogen i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which mainly caused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the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tigecycline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best choice for treatment of A.baumannii infections;our hospital should continue to control the use of antibiotics to decrease the emerging of drug resistance strain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Distribution;Multidrug-resistant;Pandrug-resistant;Antibiotics;Drug resistance

R378

A

1001-0408(2016)26-3624-04

2016-02-24

2016-06-01)

(编辑:张元媛)

广州市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No.20141216054)

*药师,硕士。研究方向:医院药学。电话:020-81292721。E-mail:yajianhuang@sina.com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电话:020-81292050。E-mail:843234573@qq.com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6.07

猜你喜欢
鲍曼使用率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
喜庆的春节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