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7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12-06 08:14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械科安徽马鞍山243000
中国药房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抗菌药品我院

汪 洋,徐 喆(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械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

我院17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汪 洋*,徐 喆(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药械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收集上报的17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儿童ADR中,男性102例(57.95%),女性74例(42.05%);年龄在6岁以下的患儿ADR发生率最高(81.26%);静脉给药引发ADR居多,有153例(86.93%);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涉及20个药品品种,共有106例(60.2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最主要的表现,共127例(50.60%)。结论:应加强对儿童ADR监测,多方配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预防ADR发生。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其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在其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过程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较成人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因此儿童用药应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加强儿童的ADR监测。本文通过对我院176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我院药械科2012年3月-2016年6月收集并上报给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的14岁及以下儿童ADR报告,共176例。

1.2 方法

建立Excel电子表格,将收集到的176例ADR信息录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及人工筛选等,按患儿的基本信息、药品信息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

176例患儿中,年龄最小1月,最大14岁;男性102例(57.95%),女性74例(42.05%),男女比例为1∶0.73,具体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例)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gender in children withADR(case)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176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153例,占86.93%,其次为吸入给药12例(6.82%)和口服给药11例(6.25%),具体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on routes that induced ADR

2.3 ADR所涉及的药物分布

176例ADR报告共涉及35个药品品种。其中,化学药品(包括抗菌药物、儿童保健和其他)引发的ADR为147例(83.52%),中成药引发的ADR为29例(16.48%),具体见表3。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drug types that inducedADR

176例ADR中,涉及抗菌药物5个类别共20个品种,占总品种数的57.14%;共引发ADR106例,占60.23%。其中,发生ADR最多的药品类别是大环内酯类,共46例(43.40%);单一品种引发ADR最多的是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共28例(26.42%),具体见表4。

表4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分布Tab 4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antibiotics that inducedADR

中成药中发生ADR最多的品种是痰热清注射液,共20例,占ADR总数的11.36%,具体见表5。

表5 引发ADR的中成药分布Tab 5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that inducedADR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76例ADR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60%,具体见表6(注:由于1例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故合计例数>ADR总数)。

表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Tab 6 Organs/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5 ADR的临床转归

176例发生ADR的患儿,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经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全部转归良好,其中痊愈94例(53.41%),好转82例(46.59%)。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后遗症。

3 讨论

3.1 ADR与患儿性别、年龄

根据统计结果,发生ADR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0.73,该差异有可能与社会儿童的性别构成比有关,也有可能与就诊患儿的性别构成有关[1]。年龄在6岁以下的患儿占81.26%,与叶利君[2]报道结果一致。儿童的解剖、生理结构和脏器功能等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不同年龄段身体发育的变化,如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的变化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有很大影响[3]。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动学有所不同,发生ADR的几率也有差别。

3.2 ADR与给药途径

本研究显示,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86.93%,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4-6]。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可较快提高血药浓度,作用速度快、效果好、依从性相对高。然而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诱发ADR[4,7-8]。因此,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尽量减少输液次数,遵循“能口服绝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绝不静脉滴注”的原则。需要使用静脉给药途径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ADR。

3.3 ADR与药物品种

176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无论是引发ADR的例数还是品种数均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占很大比例,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9]。儿童机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差,原发病多为感染性疾病,而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病例多,基数大,由此引发的ADR数量也相对较多[10]。同时,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ADR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除此之外,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也可能导致ADR发生几率增加。因此,临床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加强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监测力度,尽量降低ADR的发生率。另外,有些种类的抗菌药物本身易激发过敏介质,治疗窗窄,缺乏儿童用量指导,容易引起ADR,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

根据统计结果,发生ADR最多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大环内酯类,单一品种引发ADR最多的是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大环内酯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针对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效果。此类病原体感染就诊患儿数量多,导致该类药品使用频率高,所致ADR例数相对增加。乳糖酸红霉素本身有局部刺激性,而且胃肠道反应多见,所以ADR发生较多且容易被观察到。

3.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76例ADR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1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丰富的免疫效应细胞,易产生变态反应,而且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表浅,表现直观,并且通常伴有瘙痒的自觉症状,容易被观察到,因此上报数量最多。而其他系统出现的ADR,有些容易与疾病本身相混淆,或从外观不易察觉,因而上报数量少。儿童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不具备语言能力,无法表达用药后的异常反应。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认真仔细地观察,并且提前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ADR,提醒家属注意观察。同时,患儿家属也应该配合医院,做好看护。

3.5 ADR的临床转归

176例发生ADR的患儿,经过医务人员的对症治疗和处理后均转归良好,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后遗症。根据资料,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是皮肤和胃肠道,症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观察到,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ADR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减少其发生,并且将ADR的影响降至最低。临床使用药物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ADR的药物,需要重点监测。一旦发生ADR,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4 结语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关爱妇幼,呵护健康”是我院的服务理念。儿童由于特殊的解剖学特点,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发生ADR,所以儿童ADR的监测工作是具有重大价值的[11]。ADR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临床药师在在这方面应发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向临床医师、护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12]。作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坚持合理用药原则,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重视抗菌药物的监管,提高对ADR的防范意识;用药之前应询问家族史、过敏史等,尽可能做好医患沟通,将用药的风险提前告知患儿家属;用药过程中遵循规章制度和药品说明书,密切观察监测,以及时发现ADR;如果出现ADR则应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作为患儿家长,应该对ADR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积极配合医院,做好患儿的陪护工作。多方配合,以减少和预防儿童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李正伟,王科蕊,原永芳.我院2012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2):41.

[2] 叶利君.89例儿童静脉输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3):254.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EB/OL].(2014-07-11)[2016-06-06].http:// www.sda.gov.cn/WS01/CL0844/103095.html.

[4] 彭评志,孟光义,庞家莲,等.我院37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8):1 064.

[5] 陈华,赵华,李各芳,等.21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4):46.

[6] 张卫红,陈琴,王芳,等.武汉市儿童医院输液药品不良反应3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14,33(4):530.

[7] 李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6):570.

[8] 郑新,严健聪,刘福,等.26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84.

[9] 杨智,彭翠英,何莉梅,等.10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2):40.

[10] 李学娟,陈泽彬,邱宝明,等.33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8):662.

[11] 何霖,何金,曾琼瑶,等.我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158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6):3 672.

[12] 沈正泽,傅川,金梅.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111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6):3 667.

Analysis of 176Pediatric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WANG Yang,XU Zhe(Dept.of Pharmacy,Ma'anshan Municipal Health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Anhui Maanshan 243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pediatric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our hospital,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afe drug use.METHODS:Retrospective study was adopt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2012 to Jun.2016.RESULTS:In the 176 ADR reports,102 were male(57.95%)and 74 were female(42.05%);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R(81.26%);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duced 153 cases(86.93%),the top one was antibiotics,which involving 20 antibiotics,totally 106 cases(60.23%);skin and its appendages damage wer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totally 127 cases(50.60%).CONCLUSIONS:Pediatric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d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should be promoted by cooperation in many ways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inciderle of pediatric ADR.

Children;Adverse drug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R969.3;R985

A

1001-0408(2016)26-3649-03

*主管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电话:0555-2364434。E-mail:wy_mas@163.com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6.15

猜你喜欢
抗菌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