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服务与水库移民公民身份的培育及塑造

2016-12-06 08:16荀晓鲲
中国水利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库共同体移民

荀晓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0038,北京)

社区公益服务与水库移民公民身份的培育及塑造

荀晓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0038,北京)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个体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共同体密切相关,是政治共同体得以长期维系的核心要素。通过社区公益服务来增强水库移民的公民意识,通过水库移民公民身份的塑造来维系政治共同体稳固和发展,激起移民对政治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从而更积极地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社区公益服务;水库移民;公民身份;培育;塑造

社区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个体从家庭进入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或组织,与此同时,个体又是处于地域限定下的群体或组织中而存在,而且这种地域限定和社会关系形成一种社会共同体——社区。社区的构成特征既反映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又是社会变化的表征。费孝通曾说:“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空间的坐落,这就是社区。”巴伯(Benjamin Barber)在他的《强势民主:新时代的政治参与》一书中认为自治社群是公民理念在现实中得以展现的基础,而能够组成自治社群的公民又依托于“公共行为”的公民意识培养和塑造加以形成。因此“参与(participation)”以及“社区(community)”可以说是构成“公民(citizenship)”这个概念的基本要素。从巴伯的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能通过参与社区事务而感到自身的价值存在,这种价值感自然激起个体对共同体的强烈归属感,因而更积极地获得相应的角色,即“公民身份”,这就是个体成为公民的全部过程。水库移民的公民身份塑造和培育也同样遵循这样的途径。

一、水库移民社区与共同体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中国社区研究的先驱吴文藻先生对这一概念作了明确的诠释:“社区(community)一词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由此可知,社区是社会存在的载体。在西方社会学界,滕尼斯把社区作为考察和认识社会的对象。他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来理解“社区”这一概念,他将社会关系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关系亲近、相互熟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二是彼此陌生,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换而建立起来的现代陌生人的社会关系。滕尼斯所指的社区是专指具有共同认同感的社会关系。其他社会学家在解释“社区”这一概念时,也十分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性一面。如《新社会学词典》解释:“社区一词是指人们的集体,这些人占有一个地理区域,共同从事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基本上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和相互从属的心情的自治的社会单位,城市、城镇、乡村或教区就是例子。”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水库工程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水库非自愿移民。这些水库移民大多采用异地集中安置形式,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以水库移民为主体的移民社区。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提高了移民的后期扶持水平,缓解了由于水库移民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明显减少了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等,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仅仅停留在水库移民物质补偿和生活保障基础上的移民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移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行为公民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许多水库移民还尚缺现代公民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其特权意识强烈,尤其特殊化自己的移民身份;二是小农意识强烈,即不关注也不参与公共事务;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治、自律、自为的公民特征。如遇到涉及自身利益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不通过正常渠道,而采用非法集会、群体性上访或极端手段解决。

人类是群居的社会动物,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始终是贯穿人类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建立在个体公民身份的承认和发展之上,其成员作为平等的公民相互联系。依据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主张,共同体是其中生活者自我认同的核心,任何个体的目标、理想、价值都在这个公共体中得以实现。因此,共同体构成了人的自我的认同,界定了“我”与他者的边线。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共同体又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的普遍形式。托马斯·雅诺斯基(Thomas Janoski)认为:“公民是个人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在特定平等水平上,具有一定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被动及主动的成员身份。”人们同意并承诺生活在这种伦理和法律相结合关系的政治共同体里,而社区成为这种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单位。人们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规则的认可,不是出自亲情、友情或亲密等关系之上,而是出于平等的公民权利和资格。我们在水库移民社区的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社区与共同体的普遍准则,基本还是原有自然村落的再复制,水库移民难以通过社区把自己塑造成现代公民。当前,水库移民出现的问题,排除部分外在因素,有许多问题与忽视通过社区来培育与塑造水库移民现代公民意识密切关联。

二、水库移民社区公益服务与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培养历来是政治民主发展及社会平等实现的核心问题,公民意识是权利和义务均等的公民社会构建和实现政治共同体福祉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意识的问题也是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贾诺维兹(M.Janowitz)指出:公民身份本质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追求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享共同体。因此,公民具有了三种含义:①公民是一种道德判断,一个真正的公民会将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规范作为判断标准,其所关心的是政治共同体利益及未来的发展空间;②公民所指涉及一组既定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共同体中获得相应的个体身份;③公民被视为一个分析性的字眼,其内涵可能包括共同体提供给该成员的保护、共同体为该成员创造政治参与的机会及前述两者的结合。从贾诺维兹的论述可知,公民意识可视为个体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且着重于对平等关系的追求。即在把公民意识与多种政治形式兼容的过程中,和政治共同体成员获得相应资源的分配。主要表现为公民作为一个群体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待遇,进而维系政治共同体的稳定。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迈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后工业化社会,加上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概念的兴起和实施,促使公民意识更加普遍化和复杂化。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民的定义及其价值。认为公民的定义不应置于“成员”这样笼统的概念之上,强调成员的自主性(autonomy)或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才是公民的首要特征。其次,不再将公民的价值视为是无害的,由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迫使社会无论在生产、沟通或权力上,在政治共同体中的政治化及去政治化正在交替进行着,意识形态的论辩和现实的抗争,都超越了政治共同体的意识和公民权利义务之上。这样的转变让我们观察到,公民的概念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歇尔的公民理论早已时过境迁,当前的公民意识应该在人们的生活中重新建构起来,合理的公民意识应重视公民自主性和自我实现的公民意识。个体参与政治事务的最恰当领域,就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诸如社区。把社区公益服务与公民教育紧密联结是一件可行且有意义的事。

水库移民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水库移民被安置到城镇生活,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制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主体意识淡漠。主体意识是公民与国家及他人关系的核心认知。由于主体意识的淡薄,水库移民难以意识到自身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乃至于认为社会政治事务与自己毫无关系,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公共参与热情。二是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意识不强。水库移民对公民、权利、自由、平等、正义等理念的理解仍然存于仅有的表面、粗陋的认识,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尚未真正充分正确地认识本质和内涵。三是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公民责任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当承担的职责。背井离乡、生活在异地的水库移民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自身合法权利有时会被侵害,另一方面由于非自愿移民的心理特征,加之对自己、家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不足,水库移民一旦利益受损并不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和救济时,只能把屈辱深藏于心底,日积月累导致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报复和怨恨情绪。一些水库移民的恶意行为并无明确目的,只是发泄内心的不满,求得心理平衡。因此,由相关教育部门组织水库移民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加强水库移民与社区、社会的联系,拓展水库移民的公民培育视域可以消除以上弊端。通过水库移民和社区的紧密联系,能够把水库移民的公民教育和塑造联系起来,水库移民参与社区的服务行动,满足社区需求并培养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其与社会融合的能力。社区公益服务能在水库移民公民身份培育和塑造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水库移民的公民意识,社区公益服务为水库移民成为公民社会的一分子提供了参与机会。水库移民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更为广泛的社区和社会领域,参与公民生活,亲身体验公民生活,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进而培养水库移民服务社区及社会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社区公益服务让水库移民公民教育延伸至社区,为水库移民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视域空间,使社区公益服务更具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生活、学习空间的扩展,为水库移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学习空间;②社会参与性增强,社区公益服务给水库移民提供实践机会;③培养公民认同感,社区公益服务有利于培养水库移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社区公益服务提供的机遇,让水库移民在社会实践中构建较完整的公民意识世界。

著名心理学者奥斯贝尔(D.P. Ausubel)提出“有价值的学习”概念,强调人所学的材料内容及方式应力求与其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已有知识结构及现实生活经验密切配合。因此,可以看出只有水库移民认识到学习知识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亦即“有价值的学习”。“有价值的学习”强调学习的内容与水库移民脑海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联,使学习内容融入已有的概念之中。实践性社区公益服务强调水库移民的自身生活经历,水库移民在一系列社区公益服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水库移民根据社区公益服务实践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服务经历和结果。通过反思有助于促进水库移民公民意识的成长以及最终公民身份的塑造。因此,社区公益服务沟通了水库移民和社区、社会的联系,促进了水库移民的社会化,使水库移民能通过服务社区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与执行,增强公民责任感,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三、以公民培育为基础的水库移民社区公益服务

社区公益服务本身具有公民教育的性质,当一个人对社区付出爱心和汗水时,他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社区公益服务不应该成为某一类特殊群体独有的教育历程,诸如富人对穷人的服务,或是健全人士对残障人士的回馈,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必要公民教育。社区公益服务具有公民教育的相关因素,这是社区公益服务的公民教育功能存在的前提条件。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有助于水库移民理解公民的意义,增强公民意识,形成公民身份。因此,社区公益服务本身具有三项水库移民公民身份培育和塑造的作用:第一,从环境上说,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为水库移民公民身份培育和塑造提供了实施的情境。在影响个体公民发展的诸因素中,社区被认为培养个体公民德行的社会环境。因为水库移民生活在何种社区,就意味着将接受何种性质、何种类型的环境影响。水库移民生活在社区之中,社区精神也必然存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第二,社区公益服务具有主体参与性与实践性,随着水库移民逐步参与社区公益服务,主体参与性与实践性将会对水库移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社区公益服务涉及人和社会的诸多领域,公民教育的内容丰富。最后,从主体来说,水库移民是社区公益服务的主体,在服务过程中具有和市民相类似的民主活动形式。人们参与一件具有共同利益的事,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参照别人的行动,考虑别人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方向,这就打破了民族、城乡和贫富之间的障碍。

以公民教育为基础的社区公益服务参与有以下特点:一是社区是水库移民在城镇中生活、活动、交流的场域。社区公益服务目的是使水库移民关注社区中的问题,使水库移民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懂得尊重,形成归属感,增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应该强调参与。如果遵循了以上几点原则,水库移民终将通过社区公益服务这一有效途径,完成从移民到市民再到公民的质变过程,最终融入现代公民社会。

四、结语

二是社区公益服务的内容涉及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社区公益服务活动整合了个体、社会、他者关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意义。三是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强调水库移民积极融入社区生活中,用亲身体验去真正感受城镇生活,因而可以获得公民生活体验。四是强化社区公益服务在培养水库移民公民身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服务社区的精神是公民参与的重要部分。如何组织有效的公民教育社区公益服务,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实施原则:①教育与实践合一。公民权利与公民责任的教育仰赖社区公益服务之实践,而公益服务活动也必须有公民意识为依托;②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只有参与社区服务才能得以领悟;③公民教育旨在教导水库移民尊重差异、包容异己的友善价值观念;④参与才有效能感,有效能感才能增强责任意识,因此针对水库移民的公民

本文尝试提出水库移民公民意识培育和塑造的途径,期盼社区公益服务能充分体现公民参与精神,而且超越了传统公民教育的灌输式方法,使水库移民真正体验到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阐述了社区公益服务与水库移民公民教育有关,社区公益服务的本质是要学习公民生活的技巧与经验,体会相互依赖的社会感情。总而言之,社区公益服务有利于巩固公民身份的培育和塑造,特别是能够让不同阶层或民族的水库移民充分融合。水库移民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进入公民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使水库移民理解公民社会的基本运作方式、生活基本规范的意义,在社区公益服务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强公民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并通过接触不同群体、不同文化,形成包容的公民态度。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托马斯·雅诺斯基.公民与文明社会[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M.Janowitz.Observations onthe Sociology of Citizenship:Obligations and Rights[J].Social Forces,1980(1).

[5]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6]陈明.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培育农民公民意识的思考 [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3).

责任编辑杨轶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Xun Xiaokun

Man is a social being,individual civic and political commun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which is the political community to maintain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long-term.Through community outreach services to enhance civic awareness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youth citizenship shaping up to help maintain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community,sparking their firm belief in the political community,and therefore more aggressive fulfill their civic rights and obligations.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reservoir resettlement;citizenship;education;formation

重庆万州移民新区  张伟革摄

TV632+D632.4

A

1000-1123(2016)08-0051-04

2015-08-17

2016-03-14

荀晓鲲,博士,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水库移民。

猜你喜欢
水库共同体移民
漳河有一水库群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出山店水库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签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