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瑞思的“中国情结”

2016-12-07 02:39丁光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0期
关键词:剑桥大学剑桥博物馆

文/丁光

柯瑞思的“中国情结”

文/丁光

柯瑞思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结识尼克(Nicholas Chrimes)是在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他作为导游,带领一群中国访问学者游览博物馆。尼克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柯瑞思”,银白的头发,身材高大挺拔,穿一身考究的西装加领带,西装的上衣口袋里露出一角红色的手帕,标准的英国绅士。他于1973年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1981年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之一——法国枫丹白露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柯瑞思曾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后经商,10年后又卖掉公司,考取剑桥蓝牌导游资格证书,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植物园担任导游。柯瑞思来过几次中国,出于对中国深厚的感情,他经常义务带领中国访问学者游览剑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退休后,柯瑞思主要从事写作,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是2009年出版的《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2013年,此书中文版由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共18章,分主题讲述剑桥的前世今生,剑桥大学的中世纪修道院文化、学院和教堂、建筑与花园、体育与音乐、名师和学生、财富积累和女子教育等,书中63幅别具风情的素描,与作者款款讲述的风格相得益彰,而这部著作贯穿始终的主题则是剑桥大学与英国文化的留存与传承。

萌发于博物馆的中国情结

剑桥大学有10多个博物馆,其中菲茨威廉博物馆是

剑桥的文化藏宝库,为英国最具名气的博物馆之一。柯瑞思在博物馆工作多年,并拥有英国蓝牌导游资格证,要获得此资格证书,除了要精通两个国家的语言,还必须精通英国的历史、文化、音乐、建筑、绘画等知识,接受两年时间的培训,最后通过博物馆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柯瑞思说他28年前来到剑桥后就喜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认为剑桥是英国历史的中心,并希望把剑桥的建筑、艺术甚至一草一木都展示给游客,希望他们也能爱上这座城市。

博物馆当然是柯瑞思驾轻就熟的地方,一进菲茨威廉博物馆,他就给我们介绍起它的历史:博物馆得名于它的创建者,菲茨威廉子爵七世——理查德·菲茨威廉,1837年他出资10万英镑创建博物馆,去世后把博物馆连同自己保存的144幅绘画作品捐献给母校剑桥大学。博物馆著名的收藏品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画作,提香、莫奈等各流派画家的艺术精华,还有马蒂斯、毕加索、勃拉克等大师的现代艺术作品。柯瑞思带领我们参观了菲茨威廉17世纪维吉诺古钢琴谱,给我们讲述了威廉·布莱克的画作,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福特·马多克斯·布朗的《最后的英格兰》,英国作家和艺术家约翰·拉斯金捐赠的透纳画作,梵高早期非常传统的画作,德加画中的两个女孩,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肖像等。

菲茨威廉博物馆珍藏了丰富的英国考古和艺术作品,此外还收藏了埃及、希腊、罗马的珍贵文物和其他文明的文化瑰宝。不过他最喜爱的还是博物馆单独开辟的中国艺术品陈列室,柯瑞思告诉我们, 2009年,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之际,菲茨威廉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中国汉代墓葬精华展览,展出楚王墓和西汉南越王墓随葬金、银、玉器等瑰宝300余件,这些炫目多彩、精美绝伦的展品,使他对中国和中国悠久的文化产生了痴迷之情,促使他来中国亲眼看一看,并把他熟悉的剑桥大学介绍给中国学生。

《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英文版书封

剑桥大学:英国文化的捍卫与传承者

柯瑞思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会到访中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做过巡回演讲,受到中国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他的讲座主题是“剑桥与英国文化的渊源”,柯瑞思认为,剑桥是了解英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柯瑞思介绍说,在1209年至1829年间,英国只有两所大学,即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这两所大学是英国社会的文化缩影,并为英国输送了大批的政治家、外交官、律师和公务员等,英国前首相大卫·卡梅伦曾就读于牛津大学,而副首相柯瑞思·克莱格则毕业于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有140多个图书馆,为英国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剑桥大学不仅是英国文化传统的捍卫者和传承者,而且对世界的科学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剑桥大学历史上共产生了9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在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如16世纪早期吉伯特发明了磁铁,威廉·哈维成功分析了人体血液循环,19世纪早期有计算机的先驱查尔斯·巴贝奇,当然还包括科学巨匠牛顿和达尔文等,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开发智慧”的实验室。从19世纪开始,剑桥大学不惜对科学研究投入雄厚的资金。这种科学精神一直在传承,卡文迪许实验室集中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来自新西兰、出身贫寒的约瑟夫·汤姆逊带领他的团队发现了电子,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解释了DNA的结构,剑桥大学在科学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英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培养绅士风度,他们认为真正的绅士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体魄和渊博的才识。父母非常重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板球和

足球都是学校鼓励的体育项目,学生时代的柯瑞思经常参加球赛,他父母就教育他参与第一,成败第二,输也要输得体面。

柯瑞思还特意带我们参观了剑桥大学于1866年建造的室内网球场,并观摩了他们练球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12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球类运动,是英国历史上官方组织的最早体育项目。早期英国年轻贵族趋之若鹜,剑桥大学为了吸引贵族子弟入学,培养既有头脑又有体魄的贵族阶层,各个学院竞相建造球场。1600年,剑桥大学的16个学院,其中有11个学院拥有室内网球场。这是一个类似于修道院的四边形场地,两边是高高的墙壁,我们来到二楼的看台,据说这是原来贵族的包厢。柯瑞思说现在英国仅存24个室内网球场,全世界也仅有44个,它们分布在美国、澳洲及法国。英国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室内网球并从事这种运动。英国卡通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有一幅漫画:描绘了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拜访乾隆皇帝的情景,他们带去了很多英国宫廷的礼物,乾隆皇帝却对维多利亚女王的使节说,我们不需要你们这些产品,其中漫画中就有室内网球拍。了解网球的历史,也是了解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了解剑桥大学的历史,可以使我们对英国的文化传承有进一步的了解。读完《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你会发现一个大学与国家发生如此紧密的关系,剑桥大学依靠国家给予的特权来保存自己的优势,而剑桥大学的各方面发展和成就又为国家增强了软实力。

柯瑞思(右一)为中国访问学者做导游,介绍剑桥历史

剑桥大学和中国的特殊情缘

在东方国家里,剑桥大学特别钟情中国,剑桥也有很多中国元素。柯瑞思在《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里介绍了剑桥3个与中国密切相关的石碑雕像。2009年7月8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学院后面的康河河畔立了一块大理石石碑,上面镶刻着著名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前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最后两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系浙江海宁人,1922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记录了1928年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和再次离开剑桥时的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令很多中国人对剑桥有了一个浪漫美好的想象,这块大理石诗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国游客前来国王学院观摩。

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贯穿东西、绿树萦绕的林荫道上,还有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塑——孔子雕像,它是中国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作品。1982年,他把代表着中国儒家文化、中国教育先圣孔子的塑像赠给克莱尔学院,成为东方文化的象征。雕塑旁有文字清晰地介绍道:“孔子,孔圣人,公元前551年至479年”。克莱尔学院能把孔子接纳进这个古老庄重的学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纳与尊重。

剑桥大学还有一块石碑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关联。2012年7月4日,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学者花园里,剑桥大学校长,圣约翰学院院长,金庸在剑桥的博士生导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圣约翰学院院士、唐史专家麦大维等嘉宾出席了“金庸对联石”的揭幕仪式。

对联石正面刻着:

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

桨声歌声宛转叹息桥

——学生金庸书

石碑背后刻着八个字:

桨声书香

剑河风光

2010年,86岁高龄的金庸完成了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结束了他在剑桥5年的求学生涯。鉴于金庸在文学、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圣约翰学院授予他荣誉院士。

柯瑞思说:“剑桥大学有这么多中国的石碑,有纪念徐志摩的诗碑,有吴为山的孔子雕像,有金庸的对联碑,但我们既没有乔治·华盛顿、也没有拿破仑的雕像,剑桥历史上没有为其他国家的文化名人建立石碑,这表明剑桥大学重视并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剑桥大学还是英国汉学研究的重镇,有丰富的汉学文献资料库藏,主要有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图书馆、李约瑟研究所等。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有中文藏书35万种,包括商代甲骨、宋元明清各类善本书、抄本、绘画、拓本等文物。柯瑞思与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是校友,他们都毕业于英国奥多中学。李约瑟花费近50年时间撰写了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系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是该所历史上首位华人所长。

剑桥的汉学肇始以剑桥大学设置汉学教席为标志。威妥玛自1888年担任剑桥大学的首任汉学教席,翟理斯继而编撰《华英字典》,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方案是汉字注音的权威版本,一直延用到20世纪8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历史学家慕阿德于1933-1938年担任剑桥汉学教席,校注并研究《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古斯塔夫·哈隆研究中国古代西域史,麦大维研究中国唐史,胡司德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方德万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史……剑桥汉学研究一直香火不断,这些剑桥汉学家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的语言、历史、文化、海关、科技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田园般的乡村生活

柯瑞思盛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参观,他在离剑桥25分钟车程的乡间小镇生活了28年。他们家的名字叫“鹰巢”,这座英格兰乡村的“鹰巢”非常古老,在1087年英国人口普查志中就有记载。他们家两间紧挨在一起的房子有着特殊的背景,他让我们判断房屋的砖石年龄鉴别其前后历史,答案是一间建筑于1615年,另一间则建于1820年,不同年代的房子挨在一起却也非常和谐。柯瑞思介绍说,剑桥很多学院的建筑风格也都是如此,三一学院的巨庭里有5世纪的古屋,也有14世纪国王学堂的遗迹,不同年代和不同风格的建筑,混杂坐落,相映成趣。

柯瑞思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教师,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我们一进他家门,就有两条狗前后欢快地跟着我们。我们拜访他家的那一天,天空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柯瑞思招待我们在他家吃了地道的英式午餐,这使我们有机会跟他家人聊天。柯瑞思的妻子还在裁剪儿子的裤子,中西方贤惠能干的妻子大抵都是相似的。雨渐渐停了,他的儿子和女儿跑出去打网球,两条狗也撒欢跑出去,柯瑞思笑着说他也经常跟孩子们一起打球,但是总是输。

柯瑞思带我们参观他的花园,偌大的花园占地5英亩,在这田园般的乡村花园里,几只鸡在悠然吃食,还有两只肥硕的花猪在草丛里闲庭信步。院子里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他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树种,价格昂贵的槐树还是来自中国。他对花儿们的精心呵护体现在很小的细节,玫瑰花丛旁都插着小木棒,以扶植长高了的树枝,墙上钉了钉子和牵拉的杆子,给玫瑰拓宽空间以便长出更多的花苞。通过灌木丛中一个比较隐秘的入口,我们看见了灌木丛包围着的大树脚下,一个绿荫遮蔽的神秘小天地,这是他在孩子们小时为他们设计的秘密花园,小树林正是孩子们的童年乐园。在剑桥植物园工作多年,柯瑞思爱上了园艺,他说剑桥每一个学院的花园都各具特色,那将是他下一本书的主题。

2015年,柯瑞思作为央视特邀文化使者,第三次来中国录制节目,他在央视英文频道《对话》栏目里,就英国的绅士和文化传统进行了中英对话。2016年10月,柯瑞思将再次访华,在中国各个大学进行巡回演讲,讲述剑桥大学与英国文化的关联。他希望通过他的演讲,使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够了解剑桥大学和英国的历史文化。剑桥大学有一半学生来自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数字在攀升,超过了美国留学生,几乎占剑桥大学非英国学生的三分之一。每一次来中国,柯瑞思都会发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他的每一次来访都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他也希望藉此机会走入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并把变化中的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

(作者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本文由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出国留学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剑桥大学剑桥博物馆
剑桥大学研究发现 运动不足将导致全球每年过早死亡四百万人
博物馆
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风格鲜明、实用易搭的基本款Cambriage Audio剑桥SX系列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现象成功的秘诀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初三女生出书四本,剑桥大学图书馆悉数收藏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