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合作30载,培训助力“中国制造”

2016-12-07 02:39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华威中国制造科学技术

文/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

对华合作30载,培训助力“中国制造”

文/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

“2016航天人才模拟培训班”学员正在参观WMG国际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认识WMG

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简称WMG)从1980年创建至今,已发展成为英国排名前六名的顶尖大学 华威大学中最大的学术部门之一。过去三十多年来,WMG致力于产业与学术的结合。正如WMG学院的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库玛·巴塔查利亚勋爵强调:“将一流学术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核心,也正是我们的特色所在。”

对科研应用发展上的用心为WMG赢得了多家全球知名公司的认可,如空中客车(Airbus)、英国宇航系统(BAE Systems)、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塔塔汽车(Tata Motors)和印度TVS公司等。

WMG与中国

WMG与中国的关系可追溯到1980年创始人库玛·巴塔查利亚勋爵领导的时期。巴塔查利亚勋爵与中国有超过35年的深厚感情与密切合作,与中国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还同多位中国国家领导及地方领导进行过深入交流讨论,这些举措使得WMG学院能够全方面

理解中国产业的需求与发展趋向。

WMG和中国的关系因上世纪90年代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的成立而更上一层楼。培训中心看到了专为中国国有企业量身定做的培训项目中中英双赢的前景,从1998年起便根据中国业界需求,与WMG合作,每年推出各种培训课程,涵盖从银行到造船、从汽车到农业的多个领域。

国家外国专家局采取了创新的合作模式,与WMG的课程设计团队密切商讨,保证课程每年都有所变化,以满足来自不同企业学员和政府学员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达到自己专业上的需求与目标。也正是通过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合作,WMG得以为中国各地的主要企业和部门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培训。

目前已有约1500名高管人员受惠于外专局的课程及由此发展成的相关培训项目。参与这类培训的代表来自中国开发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石化、北方工业、中国外运、东风汽车和北京汽车等机构。许多培训的学员早已自创公司,创造出就业机会和业界的繁荣。

培训典范: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现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教授就是早期参加过培训课程的学员之一。受益于WMG的培训课程,丁院长毅然决定继续与WMG合作,为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的35个研究机构中的高管人员提供海外培训。

丁辉教授说:“6年前,我们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派出了自己的第一期创新团队赴华威大学制造集团参加培训。截至2016年已连续举办6届,全院共派出139位青年骨干赴英参加培训,这种坚持确实需要决心,同时也是一种信任,更体现了我院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我们切实感觉到这一培训项目对学员们的创新思维、项目部署、团队运行、前瞻视野都有极大提升,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学员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各下属单位的核心骨干和科研带头人,这必将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年,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示范培训项目再次得到国家外专局的支持,7月始于北京,8月初在英国结束。这次课程的重点是创新项目管理、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整个课程持续四周(中国一周,英国三周),内容专注于建立学员与教授间的互动,对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发起挑战。不仅有专家学者授课,课程也包含高质量的小组讨论、团队竞争活动与情景模拟训练,以商业中的实际操作,加强了团队互动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WMG提供的培训课程,都包含英国当地的企业参访,例如捷豹路虎、罗罗航空工业、摩根汽车、山崎马扎克公司等。透过这些难能可贵的实地参观,学员能有机会亲眼见到生产线运作,并与管理团队作零距离的互动沟通。通过企业高层的解说与面对面座谈会,深刻地认识企业创新与技术开发。今年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培训学员们亲临摩根老爷车公司的工厂参观,体验英国百年历史的世界品牌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打开思维、坚持创新,从而开发国际市场的。

这些密集培训课程在提升学员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个人有机会认识企业内来自不同部门之间的同事。

此外,国家外国专家局也持续支持并鼓励WMG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在中英两地授课,为各单位量身订做培训课程,目前已成功展开了包括北京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航天人才发展交换中心(CATDEC)的培训项目。

WMG的主席巴塔查利亚勋爵也强调:“我们十分珍惜跟中国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多年来的合作关系,相信培训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助益,我们也期望在未来能与外专局继续合作。”

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 2025”计划旨在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世界制造强国,这一目标牵涉到人才、生产质量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配套发展。凭借与中国合作的经验和其在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WMG也希望协助中国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目标。

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所有成功的商业管理来说都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曾针对可持续性能源的开发发表重要谈话,而这也一直是WMG持续努力的方向。WMG致力于研发高能量蓄电池、先进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这将有助于开发廉价、安全和远距离的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同时WMG在轻量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节省生产与运输上的能源消耗。目前,WMG正与中国首钢集团合作,利用废品中的热能残留为产品制造过程提供动力,借以提高钢铁业的能量效率。

未来,WMG将继续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密切合作,积极为“中国制造 2025”开发新的培训项目。

猜你喜欢
华威中国制造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重汽湖北华威公司:再获“高新技术企业”荣誉
睡眠止疼术
罗文倩 最执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