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拂来草色新——新疆富蕴县开展“惠风”活动加强边境牧区远教送学服务

2016-12-12 05:11薛欢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牧区牧民远程

◎薛欢

惠风拂来草色新——新疆富蕴县开展“惠风”活动加强边境牧区远教送学服务

◎薛欢

草原上来了送学员

辽阔的草原上毡房如野花般星罗棋布,牧民追逐水草赶着永不停息的马车,这是我国广大牧区最常见的一幅景象。面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按季迁移的现实情况,采取以站点为抓手进行集中式学习的常规模式,显然已难以满足学用实际需求。为了让远程教育和牧民能真正零距离地手牵手,新疆富蕴县自2015年以来开展了远教“惠风”活动,通过组织师资力量、开拓送学形式、制作送学内容、落实后续服务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措施,送学进草原深处,施教到牧民面前,远程教育的福祉如阳光般普照在草原上的每一个角落。

三策并施师资强

以往是通过站点集中授学,现在是将远教内容直接送到牧民的手中,如果仅凭原有的县、乡(镇)、村(社区)等为数不多的各级远教工作人员去广大牧区送学,即使一天24小时地跑也难以完成任务。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县远程办采取了自身强化、吸引“外资”、选拔“中心”等三策并举的方式,建立了一支人员多、素质强的送学大军。

通过培训提升各级远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固本之策。县远程办以“自强”为基础,采取组织专项培训集中学习、利用会议时机交流学习、发放业务资料自主学习等形式,大力提高县、乡、村三级远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自2015年以来已组织各类专项培训296次,参与人员达4856人次。6月14日,县里举办了管理员培训班,可可托海镇文化东路社区站点操作员玛黑扎的话代表了参训人员的心声:“这样的培训,让我明白了送学究竟咋开展。”

吸纳远教各成员单位尽可能多的师资力量加入,乃灵活之策。县远程办加强与县农业局、畜牧局等远教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从中吸纳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并经过短期集中定向培训,发展成为兼职送学成员。全县已经有22个成员单位的46人成为送学“新兵”。针对引入外来师资,县远程办工作人员陈晓瑜十分感慨:“远教仅凭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广泛联合,才能做好工作。”

鼓励基层优秀党员成为“中心户”组织学习,为因实之策。县远程办为了让送学能在广大牧区真正全面开花,按牧民分布现状划分片区,每个片区选出一至多名有热情、懂方法的党员作为送学“中心户”,每星期负责将周边牧民集中到自家毡房里授学。目前全县已经发展了86名党员送学“中心户”。杜热镇有色村党员牧民库丽米斯·达列力自打当上了中心户后,便将全村妇女都组织起来利用远程设备学习刺绣技术。如今有色村的妇女在她的带动下已经撑起了致富的半边天。

三式巧出模式新

以往是坐在站点里静等牧民上门学习的集中授学,如今是送学到牧民面前,自然要开拓出符合分散送学要求的新招式。为了改进常规学习方法的不足,县远程办蹚出了毡房送学、草场送学、集节送学等三条新路子,自由、方便、实际的学习新模式让草原各处刮起了“远教学习风”。

送学队员骑马送学至零散居住的牧民毡房前,零距离送去远教,知识直送毡房中。县远程办考虑到牧民居住分散、偏远的现状,让送学队员携带光盘和书籍等易携带、利自学的资料,骑马分送到草原上的散居牧民家中。全县约4万名牧民都享受过这样“主动送学上门”的待遇。铁买克乡喀依尔特村牧民热哈买提别克家离站点远,学习不方便。自从开展送学活动以来,他感觉远教变得近在咫尺了,自己利用远教致富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

针对那些追逐水草而迁移的牧民,分季节追踪送学,课堂摆在草场上。县远程办为了让那些随草情而迁息的牧民不和远教“绝缘”,通过乡镇搜集这些牧民的迁移路线情况,制成送学路线表,按季定期为他们在草场上授学。全县仅今年就开展过24次草场远教小课堂。对送学活动,吐尔洪乡组织委员沙米尔十分感慨:“以前群众总说学习不方便。现在好了,场地设备人员全部到位,哈萨克语教学资源也丰富了,牧民们都能听得明白,积极性更高了。”

每逢集市或者节日,到达活动现场并召集群众现场讲学。县远程办抓住一切有利的送学时机,利用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在牧民集会的现场播放课件教学,并回答牧民咨询,解决牧民疑难。自2015年以来,已经举行了12次节日送学。2016年9月12日,正逢古尔邦节,杜热镇远程专干加孜热阿在现场为牧民播放了秋季牛羊转场技术视频课件。学习结束后,牧民江阿里激动地说:“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欢迎来我家吃羊肉、喝奶茶!”

三措统筹课件丰

仅靠远教课件资源库里的课件来对牧民送学,总有“火力不足”这一问题;如今既然开通了到牧民身边的远教直通车,课件就应该更“短、精、实”,这样才符合送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为了改善常规课件针对性不强、乡土气不浓、说服力不够的现状,县远程办统筹制定了整理现有资源库、联合成员单位合作开发、制作本土致富典型课件等三条制片新措,又好又多的课件为送学活动提供了扎实有力的内容。

搜集现有各级远教课件资源库,整理建立送学资源表,是立本之举。县远程办从中央、省、市三级课件资源库中深挖细分,搜集整理出适合本县牧区的课件,目前已建成了6大类11个项目的送学资源表。不久前,县远程办经过认真挑选,觉得《家畜屠宰与加工增值技术》等课件十分符合牧民的需要,便列入了送学资源表。结果不出所料,这些课件大受牧民欢迎。

联合远教各成员单位专业部门,合作开发实用课件,是借力之举。县远程办与农委、畜牧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定期协调,商议出适合牧民实际需要的课件制作方向,并合作拍摄。目前已合作拍摄了46个课件。县远程办与县农业局合作拍摄的视频课件《玉米青贮技术及注意事项》播出后,深受牧民喜爱,成为“最抢手的课件”之一。

寻找牧区基层致富能手,以其为典型制作本土课件,是因势之举。县远程办通过基层党组织搜集基层致富典型,主动上门拍摄,借助这些牧民“身边”的典型力量增强课件的影响力和说服力。目前已制作本土课件58部。县远程办以本县优秀党员卢丽霞为典型,拍摄了《守山的女人》,介绍了铁买克新村党支部书记卢丽霞引进中草药“一枝蒿”和经济作物黑加仑从而带全村致富的故事。课件一播出反响很大,附近群众纷纷找到卢丽霞来学技能,辐射带富作用初显。

三招联用服务实

送学到牧民身边,由于学习时间难以掌握、牧民文化层次相对有限、现场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等原因,导致送学效果不够实。为了让送学活动能真正起到武装牧民头脑的作用,县远程办建立了“专家级长期服务”“定期流动式服务”“马背应急式服务”等服务机制,灵巧便捷的服务让送学活动真正在牧民心里扎下根来。

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建立“1+ N”式长期服务,让牧民获得技术“靠山”。县远程办约请农科所、畜牧所等单位专家,让每一位专家与多位牧民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在牧民生产经营中充当技术顾问。目前已约请了48名专家。阿勒泰地区畜牧兽医局专家叶尔扎提经常到牧区为群众服务,为广大牧民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我们牧民自己的专家”。

组织各成员单位人员,成立联合服务组,为牧民解决后顾之忧。县远程办通过与远教各成员单位协商,组织了由远教、公安、司法、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广电等系统人员组成的联合服务组,专门为牧民解决各类纠纷,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据统计,目前服务组已有成员28人。克孜勒希力克乡萨尔托海村牧民马依拉的羊肉在外销时遇到了经济纠纷,服务组得知后立马对他进行法律援助,解决了这个难题。经过这场风波,牧民们对联合服务组的力量是大大地信服了。

号召本土技术“明白人”,组建马背技术小分队,应牧民急难随时出动。县远程办在全县党员范围内组建了一支小分队,成员均为土专家,当接到牧民紧急求助时,小分队成员骑马出动,迅速赶到牧民家中解决难题。目前小分队成员已有24人。喀拉布勒根乡牧民塔衣福家的牛突发病害,小分队成员及时赶到,在经过一番检验后,发现了病因,因为治疗及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塔衣福激动道:“要没有远教,我的损失可大了。‘马背专家’就是灵!”

(作者单位:新疆富蕴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牧区牧民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牧民的遗嘱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远程诈骗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