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8年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2016-12-15 09:54古湘瑜方媛干德康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裂孔特发性玻璃体

古湘瑜 方媛 干德康



·临床研究·

我院近8年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古湘瑜 方媛 干德康

目的 比较2007~2015年我院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构成比及手术方式的变化,从而探讨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相关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2015年这3年的各11月份在我院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不同年份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年龄、手术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年、2011年及2015年的11月份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9.21±15.78)岁、(49.53±15.66)岁和(52.27±15.09)岁,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年份的疾病构成比中,占首位的疾病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0.511),在2007年和2011年第2位病因为玻璃体积血(P=0.697),而2015年黄斑疾病上升为第2位病因(P<0.05),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及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增长最为明显。在手术方式上,2007年和2011年主要采用20 G,2015年时20 G的手术方式只占15%,23 G已成为主流。另外,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体状植入术的比例在3年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比2011年及2007年高2倍。术中使用无菌空气填充的比例在3年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年来,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从20 G切口逐渐转变为23 G,黄斑疾病的构成比明显提升,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平均年龄逐年增长,推测与疾病谱的变化和相关新药物、新技术的发展有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395-398)

玻璃体切除术;流行病学特征;手术方式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后段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应证主要包括: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②无法自行吸收的玻璃体积血;③黄斑疾病,包含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和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④牵引性视网膜脱离;⑤眼内炎;⑥玻璃体组织活检等[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疾病谱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以外,玻璃体切除手术设备的发展、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型药物治疗的出现,均导致玻璃体手术的适应证发生变化。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7年、2011年及2015年11月份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一般特征、病因构成比、手术方式的变化,从而反映我院玻璃体切除手术发展的趋势,为制订手术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和2015年11月份本院收治的938例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将2007、2011、2015年病例分为3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屈光度及全身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此外,按照病因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外)、黄斑疾病(分为特发性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前膜、特发性和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炎和其他疾病组,包含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或晶状体脱位、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以及玻璃体混浊。手术方式分为20 G、23 G、25 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其他分析因素包括合并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以及不同种类填充物的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连续型变量,采用百分比描述分类变量的构成比。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两两比较。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入选标准为α=0.05。所有的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2.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38例患者中,2007年、2011年和2015年11月份分别收治231例、346例和361例;其中男性分别占52.8%、61.0%和50.4%;平均年龄分别为(49.21±15.78)岁、(49.53±15.66)岁和(52.27±15.09)岁。其中3年之间的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89,P<0.05;χ2=8.509,P<0.05),2015年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2007年和2011年,2007年和2015年男女比例相近,但2011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2 临床特征比较 将患者按照屈光度分为2类:中低度近视(低于6.00 D)和高度近视(超过6.00 D)。3年间中低度近视患者数量相近,但高度近视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5,P<0.001),其中2011年和2015年与2007年相比有明显升高(χ2=15.223,P<0.001;χ2=6.061P<0.001),而2015年相对于2011年又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间糖尿病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患者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1,P<0.05),其中2011年、2015年高血压病患者均为2007年的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6,P<0.05)(表1)。

表1 3年中各11月份患者临床特征构成比比较[n(%)]

2.3 病因构成比比较 3年中各11月份玻璃体切除手术病因构成比详见表2。其中高度近视性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前膜以及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在3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34,P<0.05;χ2=7.360,P<0.05;χ2=16.199,P<0.05)。2015年特发性与高度近视性黄斑前膜患者较2011年增长2倍;2015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构成比为2011年的3倍。在外伤患者的构成比方面,3年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5,P<0.05),2011年的外伤患者显著多于2007年和2015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29,P<0.05;χ2=42.621,P<0.05)。

表2 3年中各11月份患者病因分类[n(%)]

注:a示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b示包含IOL或IOL脱位、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以及玻璃体混浊;+示两两比较

此外,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平均年龄有上升趋势(表3)。其中2011年和2015年黄斑疾病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黄斑疾病患者(F=10.398,P<0.05;F=11.102,P<0.05)(表4)。

表3 3年中各11月份患者病因年龄分布状况(岁)

注:a示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b示包含IOL或IOL脱位、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以及玻璃体混浊

表4 3年中各11月份患者病因年龄分布状况(黄斑疾病)

注:a示包含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和黄斑劈裂

2.4 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007年与2011年手术方式均以20 G为主(占100%),而2015年20 G手术方式只占15.5%,23 G和25 G共占84.5%(表5)。

表5 3年中各11月份患者手术情况[n(%)]

注:+示两两比较

联合晶状体手术中包含白内障摘除术和白内障摘除合并IOL植入术。其中合并IOL植入术患者比例在3年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61,P<0.05),2015年实施白内障摘除术合并IOL植入术患者为2011年的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6,P<0.05)。

将术中填充物质分为4组,包含平衡盐溶液(balance salt solution, BSS)、无菌空气、膨胀气体(C3F8和SF6)以及硅油组(表5)。其中无菌空气的填充使用比例在不同年份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8,P<0.05),在2015年使用无菌空气填充的比例为2011年2.8倍。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近8年来我院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进展与变化,进一步探讨眼后段疾病相应的手术策略。

3.1 患者病因分析 近8年中玻璃体切除手术疾病构成比出现了变化。3年的首位病因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07年和2011年的第2位病因为玻璃体积血,而2015年的第2位病因为黄斑疾病。特发性及高度近视性黄斑前膜患者接受手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增加,特别在老年人群。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内界膜与黄斑前膜的关联性后[2],大量研究显示手术中合并剥除内界膜可降低黄斑前膜的增殖率,预防前膜的复发,并改善复发性黄斑前膜的预后[3]。随着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发展与23 G、25 G器械的广泛运用,临床研究证实其用于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具有术后炎症发生率低,患者不适情况减少,以及术后白内障发病率减少等优势[4]。上述研究说明,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黄斑疾病的手术效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另外,黄斑裂孔的构成比结果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构成比显著增高,而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增加则不明显。Haritoglou等[5]研究发现,有95%的患者特发性黄斑裂孔可以成功闭合,并有92%的患者视力可有效获得提升。然而,Chuang等[6]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手术后裂孔的闭合程度及视觉质量效果都不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因此,手术医师可能更倾向于做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这与我院近年来黄斑疾病手术患者构成比的变化相吻合。

近30年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1994~1995年普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2.5%[7];而最近一次2006年的全国普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提升至9.8%[8]。本研究中糖尿病患病率没有减少,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率逐年降低。推测由于近年来糖尿病的控制在不断进步,随着激光等眼内科治疗及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眼内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普及,并发症越发减少,从而使需要进行玻璃体手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越来越少。

此外,本研究发现,玻璃体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有逐渐上升趋势。2011年和2015年患者的总体平均年龄差异显著,黄斑疾病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非黄斑疾病患者,我们推断2015年的平均年龄显著增高是由于该年黄斑疾病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多有关。

3.2 手术方式分析 在合并晶状体手术上,近8年有很大改变。白内障摘除合并IOL植入术的构成比在2011年和2015年之间差异显著,由2011年的11.0%上升至2015年的24.9%。考虑其主要原因是黄斑疾病手术的构成比增加。黄斑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大,合并白内障者较多;再者手术合并膨胀性气体填充少,术后患者不需要特殊体位,对新植入的IOL位置无影响,且国外研究[9]证实黄斑前膜剥除术合并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提升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因此,黄斑疾病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多为合并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

近8年中,膨胀气体使用比例最高(44.9%~51.1%),其次是硅油填充(31.9%~34.5%),再次是无菌空气(4.1%~10.8%)和BSS(10.8%~13.6%),说明总体上手术中用以填充的物质选择趋势是稳定的。在填充无菌空气的使用上,不同年份的使用比例有着显著差异,2015年高于2011年近2倍。考虑这也是因为黄斑疾病构成比的提升所引起。

综上所述,近8年间玻璃体切除术由20 G为主流变成了23 G,主要的病因仍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但黄斑疾病的构成比由第3位提高到第2位。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年龄越来越小,但手术构成比下降,推测可能与激光治疗的及时和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的应用有关。另外,黄斑疾病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玻璃体切除手术合并行晶状体切除及IOL植入术,而黄斑疾病构成比的增加使玻璃体切除手术合并白内障摘除及IOL植入术明显增加。总体来说,近8年来,玻璃体手术在手术方式、病因构成比、手术年龄和合并白内障手术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变化与玻璃体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疾病发病率的变化以及眼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息息相关。了解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手术以及相关疾病的变化有利于眼科临床工作中进行个体化治疗,最终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视觉质量。

[1] Fujii GY, De Juan E Jr, Humayun MS, et al. A new 25-gauge instrument system for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 surgery[J].Ophthalmology,2002,109(10):1807-1812.

[2] Kampik A, Green WR, Michels RG, et al.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progressive 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 removed by vitreous surgery[J]. Am J Ophthalmol,1980,90(6):797-809.

[3] Sandali O, El Sanharawi M, Basli E, et al.Epiretinal membrane recurrence: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nd preventive and risk factors[J]. Retina, 2013,33(10):2032-2038.

[4] Reilly G, Melamud A, Lipscomb P, et al.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acular pucker and good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after vitrectomy with membrane peeling[J]. Retina,2015,35(9):1817-1821.

[5] Haritoglou C, Reiniger IW, Schaumberger ,et al. Five-year follow-up of macular hole surgery with peeling of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update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Retina, 2006,26(6):618-622.

[6] Chuang LH, Chen YP, Wang NK, et al.Macular hole repair by vitrectomy an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n highly myopic eyes[J]. Retina,2014,34(10):2021-2027.

[7] Pan XR, Yang WY, Li GW,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operative Group[J]. Diabetes Care,1997,20(11):1664-1669.

[8] Yang SH, Dou KF, Song WJ.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2426.

[9] Lee PY, Cheng KC, Wu WC. Anatom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J]. Kaohsiung J Med Sci,2011,27(7):268-275.

(本文编辑 诸静英)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file of patients underwent vitrectomy in Eye Ear Nose and Throa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KUHsiang-yu,FANGYuan,GANDe-kang.

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EyeEarNoseandThroat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KeyLaboratoryofVisualImpairmentandRestoration,Shanghai200031,China

GAN De-kang, Email:dekang.gan@fdeent.org

Objective To collect and compare the basic features, disease constitution and operation selection of patients underwent vitrectomy in Eye Ear Nose and Throat (E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8 years and to reveal the trend of vitrectomy in recent years. Methods Data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in E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in November 2007/2011/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Un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basic features such as sex, age and operation selection etc. Results The mean ag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vitrectomy in November 2007/2011/2015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mong 2007, 2011 and 2015, rhegmatogenous detachment was the leading cause, while the secondary cause was vitreous hemorrhage in 2007/2011 and macula disease in 2015. The number of macula disease led vitrectomy patient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over the three experimental years(P<0.05), in which 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 and macular hole contributed the most in causing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s. Regard to the operation method, 20 G incision treatment was the major method in 2007/2011, while 23 G incision treatment replaced 20 G as the major method in 2015. Moreover, a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other operations, the proportions of combined surgery of vitrectomy,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implantation over the three experimental 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while the proportion in 2015 was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7/2011. The proportions of the operations using aseptic air filling als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ver the three experimental years(P<0.05).Conclusions The trend of vitrectomy over the past 8 year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the operation method has evolved from 20 G incision treatment into 23 G incision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macula disease led vitrectomy patients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decreasing gradually.(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yngol,2016,16:395-398)

Vitrectomy;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Surgical procedures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1

干德康(Email:dekang.gan@fdeent.org )

10.14166/j.issn.1671-2420.2016.06.006

2016-06-07)

猜你喜欢
裂孔特发性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