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暗主题研究

2016-12-16 15:29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自然界叙述者

陈 颖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暗主题研究

陈 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黑暗。黑暗主题在其描写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读者能够领悟到弗罗斯特对黑暗之谜的关注主要在于他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敬畏和对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哀叹。本文主要从自然界中黑暗之谜的阐释和人际关系的黑暗之谜进行分析,研究弗罗斯特诗歌的黑暗主题。

罗伯特.弗罗斯特;黑暗主题; 自然界; 人际关系

一、引言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最为著名,也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4次获得了普利策奖,并成为了美国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语言的朴实而闻名。他的诗歌语言简单如同说话的言语,但是诗歌语言传递给读者的意义却是错综复杂且发人深思的。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集中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黑暗主题一直贯穿其中。弗罗斯特的一生经历了不幸的婚姻,亲人的死亡和生活的极度困乏。因此,那些不幸的回忆促使弗罗斯特的悲观情感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来,他写了一系列的叙事诗巧妙地表达出他的悲伤。如《家葬》写出了一位妻子误解了她的丈夫对他们第一个孩子的死亡很淡漠,而痛苦地指责丈夫。这首诗体现的即为作者的真实生活,在弗罗斯特的第一个儿子死后,他和妻子相互误解,关系变得淡漠。弗罗斯特不幸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死亡、恐惧和威胁的黑暗因素。除了弗罗斯特个人生活的悲剧,工业化的美国社会也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尤其在经历了灾难性的二战后,人们陷入了情感枯竭的沙漠。基于这些原因,弗罗斯特认为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人情冷漠的,甚至是相互为敌的。弗罗斯特曾经说过 :“我喜欢一切神秘的事物。如果它直通地狱,那也无所谓。”这足以显示出弗罗斯特痴迷黑暗的神秘。在揭示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黑暗因素过程中,弗罗斯特用他的诗句把他的态度和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自然界中黑暗之谜的阐释

(一)自然界的恐怖和威胁

作为一个明智的诗人,弗罗斯特以他睿智的眼光探索大自然的美和黑暗的一面。在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中,自然界都是人类的敌人。自然界的强大和破坏力超越了人类的控制和想象,因此人类一直处于可怕的自然界的怜悯之中。黑暗是恐怖,死亡和不可战胜之力的化身。《暴风雨恐惧》这首诗形象地展示出大自然中可怕的力量。暴风雨代表大自然的力量,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一样袭击了作者。“狂风在黑暗中向我们示威,/裹起白雪扑打着。/楼下东面房间的窗户/那野兽/压着嗓子低声叫唤:/‘出来吧!出来!’/当然不,毫不犹豫/啊,绝不!”这首诗的第一行描写出大自然无情地通过暴风雨袭击着人类的画面。这一自然灾害在黑暗中发生,加剧了暴风雨的恐怖。大自然的狂野和恐怖使人们想起了野兽的形象。大自然成为掠夺者,而人类无法抵御大自然。人类完全知道房屋之外即将来临的危险。如果人类胆敢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出去,那么人类就会被野兽所吞噬。

诗歌《冬夜老人》 讲述了有一位孤寡老人死前的最后一个冬夜。这首诗歌描述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让诗人感到害怕。“屋外的一切,透过窗楞里薄薄的霜。/那几乎像散落的星星聚集的薄霜,/阴险地窥进空屋,看着他。/手中那盏斜在眼前的灯,/让他的目光无法看回去。/这把年纪也让他无法经起,/让他是如何来到这嘎吱作响的屋子的。”这首诗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对事物。温暖和寒冷,光亮和黑暗,生与死,人与自然。大自然处于人类的对立面,以死亡威胁着人类。开头诗句揭示了在大自然面前老人的虚弱无力。老人独自一人面对着对他来说阴险地窥视他的一切力量。他困于简陋的村屋,大自然冷漠无情地看着他死亡。大自然没有一丝怜悯,大自然冷漠的窥视预示着老人悲惨的结局。

(二)自然界中的未知因素

大自然除了具有巨大的力量外,也是难以捉摸的。人类在解释大自然的无数之谜时会感到困惑。自然界中有许多人类未知的领域和因素。弗罗斯特的诗歌中经常使用黑色森林的形象,这是大自然中未知领域的象征。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雪夜驻足林》把森林描述为一个不确定的地方。一个行人经过一片树林并停下脚步观望整个林子,然而他却担心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就这样做是冒犯了林子的主人。他驻足的地方离村屋很远,天气极其寒冷,而且是在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静逸的树林如此可爱、深邃和幽暗,/我虽向往,但我得恪守我的诺言,/临睡前仍然征途漫漫,/路迢途远岂敢酣眠。”树林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待人们去探索。未知的因素产生的恐惧使得驻足的行人停留在现实中,不敢冒险进入林中。最后一句诗词的重复增强了共鸣的效果,揭示了行人探究未知世界的向往。

(三)自然界对人类的无视

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眼中,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并不和谐。在他创作的许多诗歌中,大自然最多算是道德上中立的,甚至无视人类世界的存在。而人类面对着自然界总是感到绝望和无助,有时已经超出了人类所能掌控的范围。人类想要了解自然界但却发现这已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自然界的力量并不是人类能掌控的。因此人类与自然界做斗争,保护自己免于其害并让自己能够安全。自然界与人类之间没有交流和相互理解,无论人类如何探索和研究,自然界也无动于衷。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反映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不和谐。诗歌《荒野》描写了一个人感到孤独和无助,而自然界中的动物却无视他的孤独。“这荒野属于周围的树林---那是他们的。/所有的动物都在巢穴里冬眠。/这一切我已疲于细述;孤独在无意中将我笼罩。”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动物和人来说明人类会有情感孤寂的时候,而动物无需明白寒冷和黑暗的原因。诗人强调自己的孤独,意识到动物什么都不在意。他如此的孤独以至于他感到了死亡和冷漠无情。“群星之间——杳无人烟的星球上,/他们的空旷并不令我惊恐。/离家更近处,我自己内心的荒野,/致我以莫大的恐惧。”这部分诗句说明弗罗斯特知道物质世界不足以让他恐惧,他内心的感受比外面世界的冷漠还可怕。自然界被视为黑暗的场所,在那只有孤独,然而诗人却努力在死亡之地中生存下来。

三、人际关系中的黑暗之谜

(一)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而产生的孤独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和谐。在许多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紧张和冷漠的感情。弗罗斯特不仅通过诗歌展示大自然中的黑暗因素还揭示了人与人关系中黑暗的一面。人与人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工业化社会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这导致了人类关系的冷漠。《修墙》是人与人关系瓦解的典型代表。叙述者与邻居一起修墙是为了把各自物品分开,同时导致他们之间交流障碍产生。叙述者认为没有需要圈养的牛群,只是些苹果树和松树,所以没有必要修墙。邻居却认为“好篱笆出好邻居“,并反复强调这句箴言。“在我看来他摸索在黑暗里,/黑暗的不仅是树荫和林木。/他不会琢磨父亲的箴言,倒是认为父辈所说的话非常棒。/他又说一遍:‘好篱笆出好邻居’。”叙述者对邻居行为的反对体现在词汇“黑暗”的使用上。叙述者直接说明黑暗并不是指树木和林子的阴影,但是他完全知道黑暗的确切含义。从“他不会琢磨父亲的箴言”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这里的黑暗指的是邻居盲目的对没有道理的做法的坚持。不幸地是,叙述者并不能改变邻居的观点,消除他们之间的交流障碍。因此,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交际危机的黑暗时段,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甚至看似亲近的两个人也会受其所困。

孤独是弗罗斯特黑暗主题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孤独分为几种:内心的孤独、因年龄而产生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无效的交流。当人们脱离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便没有机会和他人接触,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从而产生孤独的痛苦。在《熟悉黑夜》中,叙述者的孤独来自于他内心的孤独感,因为没有人能够与他分享他的想法并理解他。这首诗中的主人公由于孤独而外出散步。他“冒雨而去——又冒雨归来”,并没有在意外面的倾盆大雨。当他看到城市中最远的灯光时他回来了,因为他知道尽管他可以逃离城市却无法躲避内心的孤寂。在整个漫步过程中,自然界都没有对这个可伶人回应。他在人类世界寻求相对的爱,也没有任何结果。他经过了敲钟的守夜人身边,却不愿多讲,因为他知道敲钟的守夜人不会理解他。他如此渴望得到回应,当他听到远处传来一声被打断的叫喊声时,他自然而然地停住了脚步。然而,叫喊声并不是叫他回去或和他告别。天空、时钟、守夜人和叫喊声都不能给予他所需要的。因此叙述者只能独自忍受内心的孤独,无法摆脱。

在《冬夜老人》中诗人描述了一幅老人孤独挣扎,抵御恶劣天气的画面。这位老人面对着窗外的黑暗和空虚。他不得不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他努力地想要活下来,但没有人在意他是否能做到。老人没有他人的陪伴,只能孤独地一个人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时段。独自生活在空屋中,没有人陪伴他经历衰老。这首诗展示出老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反复强调一个人,想要突出这位年长者吃力地与大自然斗争。他所能拥有的只是这座房子和农田,他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和完整。对于他来说,不可能走出这栋房屋,逃避年老的现实。没有人和他交谈,没有人给他回应,孤独地经历着衰老的折磨。人们孤独难过的时候都想找个人陪伴,能够有人理解他的感受,然而人们经常是无法满足这些愿望。人们发现没人会给予帮助,并渐渐意识到就算出现了某个人,这个人也不能理解他,和这个人交谈也毫无用处,他们仍然需要独自前行。

弗罗斯特也曾努力地揭露夫妻之间的矛盾。在《仆人们的仆人》中,妻子对于丈夫和丈夫的仆人们的折磨感到筋疲力尽。她渴望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闲时间和人们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然而丈夫却无视她真正的需求。妻子根本不在明亮的一面,而是陷入了丈夫心理的黑暗当中。他认为妻子的问题只是小毛病,忽视妻子独自忍受的艰难时刻。妻子竭力地想要走出孤独和失望的黑暗,丈夫却把她陷入孤立无援当中。

(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恐惧

门常常可以把潜在的危险阻隔在外,也是人类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和人类对外面世界产生的内心恐惧的一种反映。人们不相信他人,尤其是那些不认识的人,他们害怕陌生人或那些假定的陌生人会带给他们的潜在的危险,威胁他们的生命。诗歌《忧虑》是描写对陌生人产生恐惧的一个典型诗作。这首诗开始部分描写丈夫和妻子在谷仓里,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了附近的一栋房屋上,这立刻在黑暗的夜晚造成了紧张气氛的产生。妻子看到丈夫的脸如同白色的碗碟一样。她感到恐惧,除非她解决了这件事情,找出那个人是谁,否则她不会感到轻松和安全。她说她看到了一个人的脸后,她不再相信钥匙的巨大响声可以发出警告。这首诗中对门的作用的描述与《山妻》极其相似。在《山妻》中,门锁和钥匙也用来把相像中的陌生人拒之门外。人们把门锁和钥匙弄得咯咯作响,警告那些假定的陌生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害怕真会在屋里有陌生人。诗中的妻子在点灯之前,不敢关门,她担心在房间的黑暗处会有陌生人。

相识的人之间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信任。对相识的人产生恐惧在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恐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意见的不一致。通常人们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事情会变得很简单。如果每个人都是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猜测他人的想法就会产生误解。诗歌《家葬》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恐惧感就是这样的情况。丈夫和妻子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悲痛方式。妻子的悲伤充满了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会随着时间而衰退。她无法理解丈夫对孩子死亡的冷漠,丈夫的这种冷漠让她感到恐惧。然而当丈夫想要帮助她摆脱痛苦的时候,她拒绝和丈夫交流。对孩子死亡和丈夫的冷漠所产生的忧伤和恐惧使得她对丈夫询问毫无反应。

四、结语

罗伯特·弗罗斯特把黑暗的因素贯穿于其整个诗歌的创作中。黑暗与消极的含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表达出诗人的悲观态度。诗人探索着自然界和人类中黑暗的一面。一方面,大自然具有可怕的力量和未知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人类关系经历着信任和理解的瓦解。通过详细地分析,读者不难阐明弗罗斯特在他的诗歌中编织出的黑暗之谜。

[1]French. Roberts. Robert Frost and the Darkness of Nature[M].//Gerber. Philip I.ed. Critical Essays on Robert Frost.Boston: G. K. Hall. 1982.

[2]Holland, Norman N. The Brain of Robert Frost: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iterature[M]. 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1988.

[3]Faggen Robert. Robert Frost[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理查德·普瓦里耶,马克·理查森. 弗罗斯特集:上、下[M]. 曹明伦,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5]李迪迪,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工具意象探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13,(10).

[6]庄卫. 弗罗斯特诗歌中生命隐喻的解读[J]. 语文学刊, 2014,(10).

[责任编辑:钟 晴]

2011

:A

:1008-7346(2016)06-0012-07

2016-08-20

本文为2015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主题的嬗变研究”(课题编号:15WWE05)的阶段性成果。

陈颖,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自然界叙述者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一片云彩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