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技术初探

2016-12-16 17:24林光柱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紫云英杂交稻产值

林光柱



·土壤肥料·

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技术初探

林光柱

(福建省大田县建设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大田366105)

2014—2015年在大田县建设镇香浮村实施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有机肥栽培比普通栽培每667m2产值增加145~231元。探索掌握其生产栽培技术,为推广栽培提供生产依据。

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技术

有机肥栽培是遵循自然规律,维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获得较为安全、健康、食味较好的食品;减少了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退化和污染,是维持土壤生命力的有效措施。

2014—2015年在大田县建设镇香浮村实施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水田面积6.7 hm2。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杂交稻品种福两优366、宜优673,单季稻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422.4~467.9 kg,稻谷平均出米率70.4%~71.6%,价格6.0 ~7.0元/kg,每667m2产值1 815~2 305元,有机肥栽培比普通栽培每667m2产值增加145~231元。总结杂交稻有机肥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栽培提供生产依据。

1 产量表现及产值

2014年平均每667m2产量422.4~453.1 kg,稻谷平均出米率70.8%~71.6%;2015年平均每667m2产量435.2~467.9 kg,稻谷平均出米率70.4%~71.1%。

有机肥栽培,大米食味和口感性较好,受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价格6.0~7.0元/kg,每667m2产值1 815~2 305元;每667m2种子、有机肥、生物和植物性农药成本345元,用工15 d,收入1 470~1 960元,用工值98~131元/d。普通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550.8~607.5 kg,稻谷平均出米率71.1%~71.9%,销售价格4.0~5.0元/ kg,每667m2产值1 584~2 160元;每667m2种子、化肥、农药成本217元,用工11 d,收入1 367~1 943元,用工值124~176元/d。有机肥栽培比普通栽培每667m2产值增加145~231元,比增6.7% ~14.6%;收入增加17~103元,比增0.9%~7.5%;用工值减少26~45元/d,比减26.5%~34.4%。

2 生育期及经济性状表现

2014年播种期4月27日,插秧期5月28日,始穗期8月12—14日,成熟期9月30日—10月2日,全生育期156~158 d。2015年播种期4月27日,插秧期5月28日,始穗期8月13—15日,成熟期10月1—3日,全生育期157~159 d。

福两优366株高120.1~123.2 cm,穗长26.6 ~27.2 cm,每667m2有效穗9.65万~10.45万,每穗总粒数179.7~180.3粒,结实率84.6%~85.1%,千粒重28.8~29.1 g。宜优673株高120.4 ~122.7 cm,穗长27.7~28.2 cm,每667m2有效穗9.98万~10.62万,每穗总粒数169.3~170.5粒,结实率85.5%~86.3%,千粒重29.3~29.8 g。

3 栽培技术

3.1 有机肥贮备

冬季11—12月贮备鸡、牛、猪、羊粪和菜籽、油茶饼,经过充分曝晒,堆沤发酵,完全腐熟,消灭病菌和害虫,提高有机肥效。腐熟肥整碎整细,去除粗杂物,便于均匀施肥、快速溶水和农事操作。

3.2 田地选择及地力培育

香浮村地处海拔640 m,水田四周无工矿企业、远离集镇和交通主干线,生态自然条件好,土壤质地和空气好,有充足、洁净的农田灌溉水源。

单季稻收获前5~6 d撒播紫云英,每667m2播种量2.5~3.0 kg,第2年4月中旬,紫云英初花期进行翻耕压青。单季稻收获后,割除稻桩,稻草切碎,均匀散施田间,有利紫云英出苗成苗和稻草腐烂。实行稻草回田和紫云英种植压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能力。本田在插秧前20 d,翻犁溶田,促进土壤熟化,加快有机质分解释放。

3.3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市场需求或销售要求,因地制宜,替换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杂交稻品种,如福两优366、宜优673等品种。

在竹匾上薄晒种10 h,增强种子活性,提高发芽率。晒种后凉摊48 h,用25℃清洁温水洗种1~2遍,去除谷壳表面杂质和病菌。浸种5~6 h,在用45℃清洁温水洗种1~2遍,浸种14~15 h,日浸夜摊,催芽以露白为宜。

3.4 培育壮秧

秧田选择肥力条件好的田地或菜地,播种前7 ~8 d,清除田间田边杂草,深翻犁,浅水灌溉。采取湿润育秧,播种前1~2 d,浅耕细耙,整畦,畦呈长方形,畦宽1.3 m、沟宽45 cm、沟深20 cm,基肥施有机肥1.0 kg/m2和饼肥0.2 kg/m2,畦面平细,保持半沟水。播种前,畦面浇上一层泥浆,泥浆厚度以谷粒陷入2/3为宜,稀播匀播,播种量20~25 g/m2。盖种肥撒施火烧土,保温、保湿、防露种、防鸟害,提高出苗和成秧率。1叶包心浇施腐熟人尿液,每间隔6~7 d浇施1次,秧龄30 d,秧苗带蘖带泥带肥下田。

3.5 合理密植

根据杂交稻品种特征特性和土壤质地,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规格20 cm×25 cm,每667m2插秧密度1.3万丛,每丛插2本,基本苗4万~5万。浅插,不漂苗为宜。

3.6 合理施肥及田间水管

插秧当天,田间保持薄水,每667m2撒施腐熟有机肥500 kg为全层基肥,耙田整地,田面细平。插秧10~12 d,每667m2均匀撒施有机肥450 kg和饼肥100 kg为促蘖肥。烤田或搁田前5~6 d,撒施饼肥50 kg,保有效分蘖和促颖花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破口前5~6 d,每667m2撒施有机肥50 kg,促进抽穗整齐和灌浆,提高结实率。齐穗期对水喷施2%腐熟人尿液1~2次,防止功能叶落黄和衰退,促进穗粒饱满均匀、成熟一致,提高粒重和品质。

秧苗期沟间保持2/3水,畦面湿润。插秧前5 ~6 d灌水上畦面,水层2~3 cm,利于拔秧,确保秧苗带泥,缩短返青期。本田插秧后,保持寸水3~4 d返青,分蘖期薄水灌溉。田间丛茎蘖数达10棵,根据田块不同土质、水源等情况,搁田或烤田2~4 d,复水,浅水灌溉至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养叶保根。收割前3~4 d断水。

3.7 病虫草鼠害生态防控

适时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增强稻株抗病防虫能力。插秧后,田间放养红萍,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封行后晒田2~3 d,红萍旱死,可增加土壤肥力。插秧10~12 d,结合追肥中耕除草。分蘖至成熟期,人工拔草2~3次。采取灯光诱捕、粘板、防虫网等设施,消灭和控制虫害。药剂防治,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BT可湿性粉剂、苦参碱和井岗霉素水剂等。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控制虫口基数和病情指数。破口和齐穗期是防控穗颈瘟发生的最佳时期。搁田或烤田期,喷施井岗霉素1次,是防控本田后期纹枯病发生的最有利时机。齐穗期清除田边沟边杂草,有效防止灌浆结实至成熟期间的鼠害。

3.8 适时收割

稻穗完熟期90%谷粒变黄时,人工抢晴收割。收割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稻株淘汰,防止霉变、虫咬稻谷混入。按品种分批收割、脱粒,及时晒干,去杂除净,避免混杂,收储加工销售。

Cultivation Techniques Explor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fo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N Guang-zhu
(Agriculture Service Centre of Datian Jionshe Town, Datian, Fujian 366105)

Fragrance floating in construction of Datian county town village, we implement the organic cultivation of the hybrid rice during the year of 2014-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c fertilizer cultivation than ordinary cultivation of 145~231 yuan per 667m2, which showed the numerous economic benefi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wish to propose a basis for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hybrid rice; organic fertilize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141;S511

B

1008 - 9799(2016)02 - 0022 - 03

2016 - 03 - 08

林光柱(1967 - ),男,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紫云英杂交稻产值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米米的心愿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那一片紫云英的海
梁永英:盛开在田野的紫云英
不起眼的紫云英
万利通电镀集控园区投资8亿年产值5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