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瘟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12-16 17:24陈燕萍吴隆灿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建阳分生孢子秧田

陈燕萍,吴隆灿



水稻苗瘟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陈燕萍,吴隆灿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局,福建建阳354200)

水稻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分析闽北苗瘟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苗瘟的方法,为生产中防治苗瘟提供参考意见。

苗瘟;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苗好半年稻”,指水稻育苗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收成。近年来,闽北地区积极推动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大力提升水稻集中育秧的组织化、集约化发展,重点扶持种粮大户、粮食服务组织,开展连片集中育秧,有效解决了分散育秧、水稻直播中存在技术难到位等问题,促进育秧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然而,积极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伴随着面积不断扩大,加上农户育苗水平与管理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苗瘟在各集中育秧示范点均有发生,面积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值得重视。苗瘟的发生严重制约福建省建阳区水稻组织化、集约化的生产发展。结合闽北地区集中育秧苗瘟的特征,分析苗瘟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苗瘟的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1 苗瘟的识别特征

苗瘟根据秧苗受害的不同表现分为2种:苗瘟、苗叶瘟。水稻发生的苗瘟有多种原因,主要由种子携带病菌引起。3叶期以前发生,发芽不久的种子便会发病,在病苗芽的基部和芽鞘上先产生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变为灰黑色,上部病苗呈淡红褐色而枯死,这种情况在旱育秧和半旱育秧的秧田中时有发生。3叶期以后发病一般为苗叶瘟,幼苗叶片上会发生短纺锤形的红褐色病斑,严重受害的秧苗叶片很快出现褐色逐渐枯死,环境潮湿时会在叶片病斑上产生灰绿色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霉层。

2 苗瘟发生的原因

2.1 种子有效病菌源存在,消毒不彻底

近年来,随着种子经营放开后,水稻种子不再带药销售,部分农民播种前未进行消毒处理,致使种子稻瘟病带菌率高。未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的发病几率更大,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农户催芽时还使用带病菌田块,使消毒后的种子缠病所致。此外在药剂浸种过程中,浸种药液渗漏后,加水不加药浸种,导致浸种种子灭菌不彻底也可导致苗瘟的发生。因此,种子带菌是苗瘟流行的首要因素[1]。

2.2 适合苗瘟病菌繁殖的气候环境

影响苗瘟发生的最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同时还受到光照和风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主要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两者相互关联。一般根据实验病菌孢子形成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为35℃,最适宜为25~28℃。在建阳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在18~31℃,适宜苗瘟的发生。此外,在建阳地区4、5、6月份平均降水总量达200 mm以上,造成秧田上高密高湿的微生态环境,秧苗生长柔嫩,抗病力下降,是苗瘟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菌源充足,造成再侵染循环

苗瘟的病菌通过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风雨传播到秧苗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发病病株。发病部位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二次侵染,造成发病面积继续扩大。而且很多农户秧田选择带病菌田块,稻草未进行充分处理,这样由于稻草和秧田内菌源充足,加重了苗瘟病菌的侵染。

2.4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主体多,农业部门监控难度大

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主体多,农业部门监控难度加大,水稻品种的多、乱、杂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个体经销商和农民对品种的抗性等了解不够,造成感病品种存在。一旦遇上稻瘟病发生适宜的气候就会造成稻瘟病大流行。此外,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复配制剂大量充斥市场,普遍存在防治稻瘟病药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够,造成防治效果差。

2.5 群众对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不重视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上普遍存在“重虫轻病”的现象,忽视了对病害的防治,因而导致2015年稻瘟病大发生。多数乡镇由于财政困难,农技人员实行差额拨款、工作经费不足,造成部分地方宣传不到位、指导不力,病虫统防统治工作难以开展。

3 防治方法

苗瘟的防治要做好防治结合,重点做好“防”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理”。一旦发现苗瘟尽早防治,压低菌源,控制蔓延;对于长势旺盛,密度过大、尚未发病的田块要进行早准备,重点预防。

3.1 做好清查工作

要以街、镇、乡为单位,对发病区要分片分社,逐个片区做好清查工作,搞好面积登记和及时补种。要向广大群众正确宣传解释苗瘟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病害严重合作社或大户的帮扶工作。建议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对重灾户进行一定补助,做好水稻育种保险工作,保护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3.2 消灭有效菌源

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菌源,处理病谷、病草、病茬,对发生稻瘟病的田到秋后将病稻草焚烧;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搞好病残处理;尽量清除散落在田道和主埂上的稻草和病谷。育苗时不用病草催芽、覆盖苗床、捆秧把;病草不还田,用于沤肥应腐熟。因此,针对一些菌源量充足的地方,要及时消灭病源,发生严重的地方可以进行水旱轮作。

3.3 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并且做到品种轮换种植,不能多年种植同一种稻作品种。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较快,不长期采用单一抗病品种,引起变异而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造成重大损失。针对福建建阳区推广种植的两系杂交稻品种面积比例较大,且大部分都不抗甚至易感稻瘟病,这就要求加强苗瘟的前期防控,推广抗稻瘟或不易感病的优良品种。

3.4 做好种子消毒

水稻在催芽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25%咪鲜胺2 000~3 000倍液浸种[2],把稻种放入配好的药液浸1 d左右,捞起进行催芽可有效预防水稻苗瘟发生,或用10%浸种灵500倍液浸种48~60 h,可预防稻瘟病,同时还可预防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3.5 加强肥水管理

施肥应采用底肥为主,看水稻生育状况进行追肥,追肥要合理,氮肥不要过量。水分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技术,杜绝深水漫灌现象,以水调肥、促控结合,增强植株抗病力。

[1]李桦.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穗颈瘟相关关系的探讨[J].植物保护学报,1991,18(4):293-297.

[2]林增华.水稻剑叶叶枕瘟与穗颈瘟发生消长的关系[J].植物保护,1982,8(2):4.

The Occurrence Reas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Rice Blast at Seedling Stage

CHEN Yan-ping, WU Long-can
(Agriculture Bureau of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 Fujian 354200)

Rice blast mainly caused by seed carrying disease, it outbreak can result seeding in death. It gave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of rice blast at seedling stage that analyz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introduce control techniques in northern Fujian.

rice bolast at seedling stage; occurrence reasons; control measures

S435.111.4+1

B

1008 - 9799(2016)02 - 0036 - 02

2016 - 04 - 07

陈燕萍(1989 - ),女,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建阳分生孢子秧田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鸡 妈 妈
立字立人 墨香校园
感怀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
我的“七岁妈妈”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