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体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6-12-16 00:57孙文娜徐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外部性

孙文娜++徐丹

摘要:环境污染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但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以绿色银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为治理污染提供资金,引导社会资金退出高污染较产业,转向发展绿色产业。在此过程中,因为存在外部性的特点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完成,本文探讨政府在构建绿色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体系;经济可持续发展;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832;F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此国家出台各种措施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要求。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各级政府不约而同都瞄准了绿色金融体系,以此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退出高污染较产业,转向发展绿色产业,从而推动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第一,环境污染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柴静对雾霾深度调查拍的纪录片《苍穹之下》向人们展示了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威胁,引起人们的较大反响。当今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都非常严重,这不但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政府决定下大力气推进染防治计划,这些计划都需要由绿色金融体系引入资金,完成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政府的重要任务,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从高污染、高能耗、重工业行业退出,进入环保、低污染的服务性行业,这符合产业结构改革的大趋势。而且多数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属于高科技产业,绿色金融体系支持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符合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

第三,政府治理环境的财政资源不足,绿色金融体系可以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对节能、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制约,政府的投资数量不足,有数据表示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15%,社会出资占比将为85%-90%7。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缓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巨大压力,利用金融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从而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产业的投入。

三、政府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生产出的废气、废水污染了环境,对于人造成健康危害,具有负外部性。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可以引导资金远离污染企业,流入绿色行业,使当地居民享受绿色环境,具有正外部性。出现正(负)外部性时,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即在追求“盈利性”的基本原则下,污染企业不会自动减少污染,传统金融机构也不会投资风险较大、回报期限较长的绿色产业。此时政府应当纠正市场价格体系下,绿色金融机构改善环境的正外部性和污染企业的负外部性无法被内生的缺陷,使外部性问题内生化,政府担任起环境治理的重任。而且一旦环境受到污染,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受到威胁,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也应当是政府的职责。

同时政府也需要考虑到环境问题会引起人民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从而对政府其他政策的不支持,而且会引起当地人才的流逝,因为有能力的人才更有可能因为环境问题移民其他地方,优秀人才逃离北京移民外国就是很好的例证。一旦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政府将要承担更多的医疗资金,政府与其事后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补偿投入,不如改善环境,进而保障人民健康的事前投入,这样还可以平息民怨,获得人民的信任。平衡以上利弊,在同样都需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是绿色金融体系的倡导者,事前投入资金避免事后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政府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政府应当出面促使绿色金融体系较快、较好的发展。

由于市场并不完善,政府充当监管者和扶持者的角色,对市场参与者加以引导,包括对污染企业加以限制,提高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其投资回报率;以及对绿色金融机构给予监督、管理和扶持,提高绿色金融机构的收益,降低其投资风险。在政府的引导下,资金流入清洁、环保的产业,改善空气、水质等自然环境,营造更加适宜企业生存和人民居住的良好环境,吸引北京更多企业和人才来当地发展,最终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政府的以上投入会给政府带来税收增加的好处。具体流程见图1。

图1绿色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及政府作用图

四、政府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的对策

做好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政府统筹规划,对于依靠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依靠政府的特殊地位予以补充,从而完成市场无法完成的任务。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一)绿色信贷业务中政府的作用

与欧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所占比例大体相当的环境不同,在中国间接融资即贷款在金融机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绿色贷款首推为治理环境的重要措施,绿色贷款项目普遍具有高风险、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比传统领域慢等特点,普通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绿色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可以对绿色信贷财政贴息,通过贴息降低银行的成本,使得原本不愿贷款的银行因得到贴息成本降低,从而对绿色产业提供更多资金,这样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带动更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政府可以根据绿色企业环保效率不同,对商业银行的绿色贷款提供不同的贴息率,从信贷方面降低企业的成本,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总体原则是:环保效果越高,贴息率越高。另外,为鼓励绿色信贷发展,政府应当给绿色信贷银行提供税收减免、坏账自主核销等优惠政策,从而鼓励银行增加绿色信贷的投放量。

(二)绿色债券中政府的作用

促进直接融资是中国的发展趋势,国家正加大力度促进债券业的发展。绿色债券也是绿色产业筹集各方资金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的有效途径。相比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以给企业提供更为长期的资金。

当今中国绿色债券数量并不大,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绿色产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扩大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政府从政策、手续方面对绿色债券发行给予便利,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快速、简便、高效地发行绿色债券,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给绿色债券投资者所得税的优惠、简化绿色债券发行程序等措施,促进绿色债券发行。

(三)绿色保险中政府的作用

绿色保险可以给环境污染的受害人及时提供经济赔偿,保障受到污染的环境及时得到治理,受到环境污染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医疗救助资金。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发展绿色保险,例如政府出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条例”,引导采矿、热电等污染性企业强制参与绿色保险,因为这些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所以采取强制的办法,一旦发生污染,由绿色保险公司赔付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清理污染、生态环境修复、医疗费用等。对于污染较小的其他企业,采取鼓励引导方式,使所有企业切实体会到防范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可以组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应当主要由市场完成,让市场的机制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充当主要作用。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绿色产业的外部性导致,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完成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应当对其积极引导,发挥政府的作用,补充市场的弊端,通过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共同促进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退出高污染较产业,转向发展绿色产业,这对于政府乃至人民都是双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J].经济经纬,2008(5):156-158

[2]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

[3]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等.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7-2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张承惠,谢孟哲,等.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7-28.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绿色金融与保定市可持续发展研究”(2016Q071)。

猜你喜欢
外部性
教育外部性对劳动者收入影响几何?——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偏好实证研究
基于“C-D”生产函数的西江流域开发中区域外部性分析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基于环境法对消除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思考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
外部性问题的系统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