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编导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12-17 14:59王丽霞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编导实践性全程

王丽霞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论舞蹈编导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王丽霞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专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所属专业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专业属性决定了舞蹈编导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故而实践类课程在舞蹈编导专业总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全程实践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在教与学“全程”的实施。体系的构建关乎全程实践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拟从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体系的构建来论述舞蹈编导专业全程实践体系的构建。

舞蹈编导;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专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所属专业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舞蹈编导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相较于其他专业,实践类课程在舞蹈编导专业总课程中占近三分之二的比例,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尤显重要。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是否完备、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舞蹈编导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成败。实践教学是学校与社会实现对接的平台,是课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互适应的纽带,不仅有效检验课堂教学质量,更是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大学的桥梁。

一、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舞蹈编导专业,其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基本着眼点,以人才培养质量的适用性为出发点。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舞蹈编导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全程性

“所谓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1]完全意义上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重点首先应在“全程”,全程涵盖从大一至大四本科四年,在这期间所有不间断的实践活动全部应纳入全程实践教学体系范畴。

(二)贯穿性

“贯穿性”即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全程。舞蹈编导专业全程教学实践,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深化“以基地建设带动教学,以创编演练促进教学,以实践成果检验教学”的办学理念,本着全程性、系统性、多样性、综合性的指导原则,坚持把“注重通识性,强化实践性,培养创造性”作为制订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先进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三)互补性

“互补性”是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考虑与理论教学的互补性。实践教学虽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毕竟实践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理论与实践从来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为支撑,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相应支撑和提升,理论课中大量进行舞蹈实践的验证。故而,在体系的构建上首先着眼全局考虑,也即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等实现整体性建构,既要达到全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又要和理论课教学体系相互补充,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应、衔接。

二、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更要注重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2]舞蹈编导专业的全程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即专业课程课堂实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作业展示等。课外实践又包括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课外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实现在实践中学,实践中教,实践中做,实现教、学、做的共同完善提高。

(一)课内实践

以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为例,除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外,舞蹈编导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还有舞台表演实践、舞蹈教学能力实践、舞蹈创作实践、毕业论文实践、舞蹈考察与采风、舞蹈创编、舞蹈专题研究、舞蹈资源调查、专业技能比赛、实习支教/岗位实习等等。

1.专业课程教学。舞蹈编导本身即为实践类专业,也即舞蹈编导专业自身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凸显。据了解,山西省内的舞蹈编导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基本包括舞蹈编导、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蹈武功教学、剧目等,这些课程本身就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完成的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性较强。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即应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关联、实践,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和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示范动作,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延伸、创新,教师在学生动作训练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进一步纠正规范学生动作及规范程度,为大量的课外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舞蹈编导课程则是在前述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课下进行自主编创,课上教师采取回课方式进行逐一指导,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课内实践的作业展示、早晚功展示、基本功展示、舞蹈编导作业展示、毕业专业汇报演出等,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2.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毕业论文设计。多数人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门理论课程,殊不知,毕业论文的重点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舞蹈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论文写作课程中更需要加强实践训练,在训练中逐步加强对论文的认识,提高写作能力。此外,如中外舞蹈史、山西民间舞蹈学、舞蹈解剖学、舞蹈形态学以及舞蹈编导理论等课程,看似属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实则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恰恰需要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的验证,实践,体会。

(二)课外实践

在上述课内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的地点不同,课外实践又可以分为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课外实践。

校内课外实践包括个人技能大赛、群舞大赛、班级实践、未来教师技能大赛、每年一度的院系迎新晚会、运动会开幕演出等各级各类实践活动。

校外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基地的各项专业演出活动、市级省级及以上各类大型比赛、周边部队慰问演出、文化部门的各种公益演出活动等等。

学生所有参加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有的演出甚至有个别学生自主设计,课外实践既要达到为社会有效服务的目的,赢得并且不断提升学校和学生的社会声誉,更要体现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验。如中国荷花奖、群星奖等国家级大舞台,不仅仅是赢得了展现师生能力的舞台,更是将地属偏僻,鲜为人知甚至土得掉渣的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展现给更多的观众,至此受世人瞩目。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课外实践才使得“荷花奖”、“群星奖”、“文华奖”、“杏花奖”等步足地方师范院校。

舞台是舞蹈的天,是验证教学成果和学生提升能力的最佳选择。大量的舞台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体合作精神、自我心理的调节,积累舞台实践经验,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大学四年的舞台实践中,走出排练厅,走上系舞台,再由系舞台走上学院舞台,从学校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历练,在实践中提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自己脱离学校,置身于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审视自己,正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提高。

忻州师范学院舞蹈系实践教学基本内容

“在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决定作用。因为理论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各种素质的形成,包括形成道德、获得技能、发展能力,都离不开实践的训练。”[3]

[1] 刘大力.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第1辑)[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4:114.

[2] 同上,115页.

[3] 张迎春,刘常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89.

[4] 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1.

[5] 荆书芳.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4,03.

2014年忻州师范学院院级教改重点项目《地方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研究成果(JGZD201506)

王丽霞(1978-),女,山西左权人,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间舞蹈。

猜你喜欢
编导实践性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刍议音乐“新课标”的“实践性”观点及其应用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构建实践性语言环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