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政治意识

2016-12-22 22:15谢宝富
人民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民族领导意识

谢宝富

什么是政治意识?理论界较通行的认识是:政治意识是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对于政治意识的含义,以及政治意识与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的关系,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解析和厘清。笔者认为,政治意识是指基于政治认知和偏好(价值判断)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以及受政治信念、立场和态度支配的政治行为定式等。政治意识既可以沉淀于政治心理,成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种外在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而存在。

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首先就是要增强对政治本身的正确认识。政治是什么?古圣今贤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解答,但诸多不同的解答大体可归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政治就是服务”,就是要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不断地保障和增进他们的权利与福祉。在康德和黑格尔眼中,国家乃是人类伦理精神的体现,是具有传统道德精神的社会实体。在孔子及其弟子看来,从政者应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概括,政治是“最大的善”。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位从政者都应有普度众生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和情怀,否则就有悖于政治的“初心”。

二是认为“政治就是管理”。孙中山先生指出,“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者乃国家政权。若将政治管理与其他一切社会管理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政治管理相对其他社会管理而言,具有权力范围的至广性和权力位阶的至高性特征。所谓至广性,是指在特定的治域范围内,没有哪个组织比政府管理范围更广;所谓至高性,是指凡是家庭、学校、公司等社会管理组织管不了的事,最终都可诉诸于政府(广义政府,包含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来解决。同时,政治管理还可以合法性武力为后盾,具有高度权威性特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牢固树立“政治是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扎扎实实地学管理、会管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三是认为“政治就是斗争”。政治是人们围绕着公共权力而开展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是当权者运用权力进行统治与管理的“艺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治家应尽可能掌握更多、更好的政治斗争的方式与方法,既应该“像狮子一样的勇猛”——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又应该“像狐狸一样的狡猾”——该“坏”的时候一定要“坏”。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明白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斗争总是难免的”。

领导干部要增强正确的政治意识,就是要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忠贞和热爱。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亟需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和民族认同心理,进而统合成一个共同的民族——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忠贞和热爱既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情怀;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公民为国尽忠、为社会尽责的动力之源。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都应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般的情怀,凡是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事,都坚决去做;凡是遇到有碍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事,都坚决地与之斗争。

领导干部要增强正确的政治意识,就是要增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中国是一个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大国,分析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有一种“复杂的大中国”视角。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是国情复杂的大国,“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都办不成。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大国,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同样“只能是死路一条”。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论述的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等观点,即是对邓小平同志论述的坚持和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应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发自内心地体认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稳健型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与应然,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认知,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自觉地与各种错误的政治路线作斗争。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稳健型政治发展道路,又要杜绝一味的求稳怕乱心理,勇于改革,矢志创新。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张寒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民族领导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MINORITY REPORT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传承 民族 文化
消防意识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