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探析

2016-12-27 21:02沈淑琦
市场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故宫台北工艺

沈淑琦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探析

沈淑琦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核心,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行之有年,文章分三方面进行讨论,以提供国内新兴的文化产业做为参考。一是台湾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教育。二是官方和民间合作开设“实用型”课程,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为例。三是台湾善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

一、引言

“人才”是评量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指标。“人力资源”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成功关键,①展演。」⑤2010年,台湾高校成立至少12所创意产业相关系所等,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研究所,共计209间(大学125间,技职大学84间),2009年,台湾一年约有3,017名学生,就读文化创意相关系所。⑥有趣的是,台湾高校文化创意相关系所,命名多半和文化、艺术相关,例如:台北教育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硕士班)、台湾艺术大学的艺术文化政策管理所;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博士班、艺术与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博物馆研究所、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新竹教育大学的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及硕士班;云林科技大学的文化资产维护系创意生活设计系及硕士班等。⑦多元化命名系统,使台湾高校呈现更活泼、个性化办学特色。台湾经济制度,目标是朝向自由市场经济,高校教育以多元选择为主,课程规划上注重学院教育,强调自由发挥的人才环境,技能培训朝向自由市场的发展,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25条规定:“政府应协助设置文化创意产业聚落,并优先辅导核心创作及独立工作者进驻,透过群聚效益促进文化创意事业发展”,⑧政府有补助高校成立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即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推广计划,2012年,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文产业等九间高校育成中心受到政府补助,平均每间进驻十间以它也是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最重要资源之一。②李中斌等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页。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将人才、市场、资本组建成文化产业化的产业。2009年,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1年,推出“十二五计划”,将文化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等,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大核心、重点领域和高技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③国内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若渴,可参考台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分三方面说明。

二、台湾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教育

台湾发展文化产业,已有数十年历史。④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可回溯1980年代,林炎旦,《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第16-19页;第15-38页。2010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规定:「政府得协助地方政府、大专校院及文化创意事业充实文化创意人才,并鼓励建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发展设施,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创意开发、实验、创作与

③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上厂商,每间可增加数十人到上百人的就业人数。①杜丽琴主编,〈环境整备计划〉,《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台北:文化部,2013年〉,第40-43页。这些育成中心,以营销在校师生、校友作品为主,提供软硬件设施及服务,和积极辅导毕业校友及具潜力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在育成中心内自主创新创业,搭建业者和企业平台。除了高校,台湾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也常共组符合文化产业界需求实务类课程。

三、结合官方和民间文化产业,规划“应用型”为主的文化产业实用课程

台湾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台湾蕴含的艺术、文化、历史、概念、创意、构想、故事、图像、理论、设计等元素,转化为接地气的“文化创意产业”活水源头。②杜丽琴主编,〈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第9页;9-20页。台湾从早期代工业,发展到创意经济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更强调生活美学,官方和民间共同打造生活、文化、创意、品味的“乐活”经济市场,以期在集体认同中发生群聚效应。③李斌、齐勇峰,〈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综合分析〉,第22;15-38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第11条,指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为培育文化创意事业人才,政府应充分开发、运用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整合各种教学和研究资源,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官学合作研究及人才培训。”因此,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台北市文化局、学学文创志业、台北故宫文创发展研习营、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均开办培训课程。台北故宫的“文化创意研习营”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人才培训成果显著,以下说明。

(一)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台北故宫),扮演台湾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领头羊角色。④www.npm.edu.tw,2016-6-12。设置文化创意产业专属网站——“文创资源网”,⑤www.npm.edu.tw,2016-6-13。扮演博物馆产业复合角色:1.活化、宣传台北故宫固有藏品;2.培养台湾本地文化创意人才,每年开设文化创意研习营、工作坊;3.搭建博物馆、文化产业界和高校学界的共同平台。

2009年,台北故宫提出“打造故宫,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应用重镇计画”,台北故宫,强调以文化为内涵的精神支柱,才是文化设计产业王道。2009到2013年台北故宫已办理五届“文创发展研习营,发展出弹性灵活、非文凭制短期(六个月)研习课程,符合社会人士工作需求。培训甄选对象分为:1.曾和台北故宫有过合作制造文化衍生产品的厂商。2.拥有广大通路,且有“台湾之光”美名大型国际知名产业团队。3.和博物馆相关的文创私人企业,举凡:艺术授权、礼品设计、创意设计、家具业、印刷出版、珠宝服饰等企业均可。

台北故宫参训团队,每年积累10馀家私企,五年来培训72间文创产业团队以及300多名学员,包括:视觉艺术、工艺、出版、产品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数字内容、创意生活等产业。台北故宫文创营,可视为台湾官方和民间合作,再造文化创意培训的佼佼者。完成短期训练后的学员,常成为台湾文化创意界的生力军。⑥徐孝德主编:《文化创意新体验:国立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研习营专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年〉,第8-11页。

台北故宫“文创发展研习营”上课模式为每周一日全课程,从美学到实作循序渐进,课程丰富、多彩多姿,以“美学”为核心价值:

1.美学与感知:透过创意舞蹈、音乐欣赏、戏剧、品香、电影与生活艺术体验,开发人体视、听、味、嗅和触觉五种感知系统,进而激发灵感创意。

2.文物传习,以台北故宫近70万件书画、器物等藏品为主轴,系统性介绍书法、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缂丝、明清雕刻、珍玩、多宝格及图书文献等文物。学员从单纯复制文物,到制作结合创意及自身对文物重新诠释的文创商品。

3.设计与创作,台北故宫文物专家和设计师共同合作,指导学员设计出原创性且符合市场需求,并融合文物精萃的文创商品。

(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坐落于南投县草屯镇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工艺中心〉,是台湾为推广工艺美术接地气,设置管理工艺产业政策最高权责机构,目的在推广台湾工艺的永续发展、持续推广,规划及建设“台湾工艺文化园区”,以“传承、生活、创新”为核心价值,建制台湾工艺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休闲体验、信息提供等服务功能。

传承台湾工艺美术为主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培训民间人才为主,如:2008年,以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式,组织短期工作坊,开设陶瓷、织染、漆器、竹编、金工、玻璃等课程,著重技巧性实作和创意启发,同时,它也打造台湾工艺美术高端品牌,建立营销模块。台湾在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上,运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为台湾文化产业创造更大商机。

四、台湾善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活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一)“走出去”模式

台工艺中心,是台湾工艺美术业者和国外设计界、产业界以及外销世界对接三步曲。第一步,2008年打造“台湾顶级工艺”的国际品牌——“Yii”品牌,取自易经的“易”;“台湾精湛工艺”的“艺”;以及台湾原意设计的“意”,结合“易”“艺”和“意”。

“Yii”和国外著名设计师合作,提高国际知名度,例如:2008年,“Yii”推出设计师Konstatin Grcic和台湾工艺师陈高明合作的竹制家具——命名为“43”的全世界第一张竹制悬臂椅(cantilever chair),⑦http://konstantin-grcic.com/,2016/7/17。命名简单扼要,取自这张竹椅工序需43条竹片构建而成。

第二步,台湾自2003年起,建立工艺产品国家认证机制。台湾举办“台湾优良工艺品(Taiwan Good Craft,简称C-Mark)评鑑制度”,遴选设计优良工艺产品,给予“良品美器”创新保证。

第三步,台工艺中心和萧邦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签约,通过正式授权给萧邦公司的程序,使萧邦公司获得代理,成为台湾工艺产业供应商营销平台,拓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商机。①林秀娟主编,《文化创意产业2008:工艺人才培育成果专辑》,〈南投: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2009年〉。

台湾具闽台的地理优势,使台工艺中心积极开展西进政策。自2015年3月,厦门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上路后,台湾和厦门市合作,看准厦门是立足海西、服务两岸、面向国际的关键自贸区。

从2013至2015年,台工艺中心,加大力度参加“厦门文博会”。2015第8届厦门文博会上,台艺中心和台湾新竹生活美学馆合作,带领11家台湾手工纺织、陶艺、金工、树艺〈运用树皮韧性编织昆虫动物〉、木雕等业者,展出台湾工艺独特技法和生活美学。例如:从传统佛雕出发,结合繁复细致漆线雕的妆佛技艺、独特的微米鎏金镂雕、原生态植物染工艺等。

台工艺中心,进一步将“台湾顶级工艺品牌”推广到海西地区,以此辐射福建省和其它各省份。它参加重点性商业会展,例如:依托闽南特色的“茶”文化,发挥台湾陶艺和竹艺优势,参加2016年的深圳国际茶业博览会,藉著茶博会“产、官、学”第一线交流互动,打通两岸商业通路,全方位扩大台湾工艺美学影响力,将台湾茶器、竹器价值,持续传送给茶艺喜爱者。台湾发展紧扣浓厚闽南特色的漆线雕、茶文化等创意营销策略,创造更大商机。台湾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善用“请进来”模式,向法国取经学艺,借镜法国身为文化大国的独道发展之处。

从2002年起,连续15年,台湾官方每年引进法国文化软实力,在台举办“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促进两国深度文化交流。

(二)“请进来”模式

2010年,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为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立下新里程碑。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2012年改为文化部),长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扮演开扩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视野的角色,此研讨会以法国第一位文化部部长(André Malraux,1901~1976)命名,聘请法国的文化学者、艺术专家、产业界等重要人物,环绕法国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至台湾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历年来“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举过许多重要议题,如:2002年第1届的“法国电影工业现况及政府政策”,2004年第3届的“文化资产”,2005年第4届的“法国工业遗址的保存和再利用”,2006年第5届的“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2007年第6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09年第8届的“表演艺术政策、管理和经营”。2010年第9届的“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萌发”。2011年第10届的“国际文化交流。表演艺术政策”。近年来,台湾的法国马乐候文化管理研讨会,也关注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如:2013年第12届“电影、电视、广播和出版”。

台湾邀请法国文化产业的学者专家,定期举办的“马乐候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在艺术界发挥涟漪效应,加强中法艺术互动,以2010年第9届“新科技于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萌发”为例,台湾邀请法国著名的新媒体艺术高校La Fresnoy、数字媒体产业界、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和相关研究中心等代表,从政府公共政策与官方措施、谈论高等教育美学研究和校企合作等视角,检视法国在西欧运用高新科技工具,激活跨界艺术创作力的方式。此会议宗旨是以艺术和科技融合为目标,带给台湾法国新科技的艺术平台的教学、研究和产业界实操经验。②上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编,《第九届马乐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新科技于艺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萌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11年〉。2010年6月台北市立美术馆,也举办法国GRAME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形、音、异——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声音装置展”。③http://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ddlLang=zh-tw&id=348&all0 bj=%7B"JJMethod"%3A"GetEx"%2C"Type"%3A"0"%2C"Year"% 3A""%2C"pg_num"%3A6%2C"pg_size"%3A21%7D.更深入的介绍法国科技和艺术的融合运用。

台湾也积极营造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进修交流与延揽来台计划作业要点》中,甄选20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由政府与业界共同资助其出国进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人才”;为拉台国际设计水平,台湾也办理国际设计人才养成班及协同设计高阶管理人才训练班,聘请岛内外师资授课,进行境外研修;以及邀请国际知名设计专家到台湾参加国际设计研习活动。④http://www.zhongguotongcuhui.org.cn/tylt/201403/201407/t20140708_6520210.htm l,2016/7/19。

五、结论

本研究从台湾高校培养;台北故宫和台工艺中心的多元课程、探讨它们的创意研习营和短期课程培训,以及台湾善用“走出去”模式,参加文博会,营销台湾工艺美术产业;和举办国际研讨会等“请进来”模式,供国内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扩展国企、私企的文化产业做为参考。

[1]林炎旦.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台北:师大书苑发行,2012.

[2]李中斌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4]张建一.201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4.

[5]杜丽琴主编.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M].台北:文化部出版,2013.

[6]徐孝德.文化创意新体验:国立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研习营专辑[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

[7]林秀娟.文化创意产业2008:工艺人才培育成果专辑[M].南投: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2009.

[8]上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第九届马乐文化行政管理研讨会:新科技于艺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萌发[M].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11.

沈淑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协同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近现代美术史。

F240

A

1008-4428(2016)09-102-03

本研究系福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两岸广告语言审美批评”,(项目编号:LAYY2016004)。

猜你喜欢
故宫台北工艺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雪中故宫
台北咖啡香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台北的烟火味
台北家居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故宫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