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探微*

2016-12-29 08:42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丁卓君王海兵
财会通讯 2016年29期
关键词:责任战略信息化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丁卓君 王海兵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探微*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丁卓君 王海兵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信息化三者的耦合,是内部控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战略高度、人本温度和信息化速度,以期有效控制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并提高控制效率。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信息化 构建

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包括效率维度和公平维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已然成为各界的广泛共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环境污染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员工权益问题等,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各种所有制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社会责任立法的决议。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供应链绿色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生态发生了巨变,人本投资理念、基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等将日益盛行,要求内部控制和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和信息化问题出现融合趋势,并与内部控制系统发生密切关联。将企业社会责任和信息化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用社会责任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建立与社会责任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和平台,拓展内部控制的职能,通过管控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强化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意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也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将社会责任纳入内部控制信息化框架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指出企业应当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既要追求短期利益又要追求长期利益,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指出企业应当重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综合分析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的空间分布及信息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开发的投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优化管理流程和加强风险防范,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运用于实现社会责任的经营目标中,结合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传导、反馈、评估、监督机制,支持和促进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将信息化方式融入富有战略思想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中来,由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及企业职工大会和政府监督部门共同来实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一是可以创新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基础上增添富有新时代气息的人本元素,突破以股东为权利轴心、员工为责任边界的物本控制框架,在战略上重视社会责任,在技术上重视信息化,通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二是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或减轻法律风险,我国《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详细地规定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有关企业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等问题频繁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某些领域内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制度的不健全让个别企业有空可钻,另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现有内部控制架构把社会责任问题作为外生变量,缺乏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对社会责任风险的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也做得不到位。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有助于落实国家相关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降低企业因社会责任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为国民财富增值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民众对生产生活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经济由此全面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迫在眉睫。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企业之间的资源流动,我国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从简单变复杂,从静态到动态,极大地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面前,许多企业为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平衡和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要制定具有战略高度的经营目标,不仅追求短期效益,更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求得长期效益,要平衡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时代要求将信息化融入企业发展与成长历程中。新技术不断涌现,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导致很多经营管理与系统应用问题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推出线上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自于客户市场和业务流程的大数据资源、人力资本和信息化平台成为最重要竞争优势的源泉。亚马逊、支付宝、滴滴快车等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来管控社会责任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当然,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时间大为缩短,如果管控不力,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容易受到侵蚀,并且企业不良事件的发生短时间内通过网络大面积传播能够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包括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因此,内部控制信息化将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来,用信息化手段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嵌入到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利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缺乏发展战略管理的高度、缺乏社会责任的温度、缺乏信息技术的速度,对企业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战略管理的高度,不能有效控制战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指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建立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以此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企业要在立足现实、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广纳贤言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时,首先要了解企业自身的利弊所在,再综合考量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势,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状况及当地法律法规等因素,使企业更好地扬长避短。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三大基本目标,终极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内部控制应以战略为统领,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后,内部控制的战略导向更加明显。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停留在制度层面,虽然考虑到合法合规的控制要求,但对于组织战略缺乏支持,降低了内部控制效率。风险是对战略的偏移程度的体现,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紧密围绕战略、助推战略,控制战略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社会责任的温度,不能有效控制社会责任风险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社会责任的温度,不能有效控制社会责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拓宽了企业的风险边界,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等级。《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把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纳入内部控制框架,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企业要创造效益,同时要实现好相关利益方利益和维护好相关利益方权责。企业经营活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具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缺乏紧急情况的预警机制,增加了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原材料质量把关不到位,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预期相差较远,产品质量差使得企业形象受损,使企业可能会面临巨额赔偿甚至是破产的危机;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生产工艺落后造成原材料的过度消耗,排污标准达不到国家行业标准而面临法律的制裁和处罚,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企业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企业对员工的权益保护力度不足,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来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提高企业商誉,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经济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权利追求经济收益,考虑企业自身能够承受能力,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事前预算控制,保持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平衡关系,从企业到社会,从效率到公平,从数量到质量,从盈利到可持续发展。当然,企业社会责任的“温度”也非越高越好,要做好“温控”。正所谓过犹不及,当企业过度履行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时,会带来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和控制成本的增加,损害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会出现内部冲突和控制危机,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乏信息技术的速度,不能有效控制舞弊及效率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指出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交互的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对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共享平台直接采集,加速对信息化的运作,使得各层级的沟通更直接,数据资料获取更加迅速,责任更加明确。“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信息化系统下,所有的资料都存储在电脑和网络系统中,提取、修改或删除数据变得更加容易,甚至可能不留下痕迹,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即便如此,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互联网化仍然是大势所趋。日益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和系统保护控制,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速度,在控制人为舞弊、提高业务处理和沟通效率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构建

本文按照把握重点、解决关键、方便操作的原则,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把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和部位设为重要内控点。基本思路是建立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完善以QHSE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用信息化流程和互联网+提升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

(一)建立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顶层设计,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基调,对内部控制具有重大影响。企业结合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制定科学的运营机制,综合考虑企业性质、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效益情况和员工总量等因素来建立企业的组织架构。传统的企业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个级次。董事会一般下设四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现代企业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例如增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等。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战略高度上,应突破原有的三个层级,拓展企业的组织架构,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等职能部门,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和利益,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制定社会责任决策,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原有的战略管理委员会和社会责任委员会之间有效对接,在战略发展企划、战略贯彻执行中综合考虑社会责任因素,并融入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过程。把社会责任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突出位置,实现多层次的制衡,明确对常规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在涉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的处理问题。

(二)完善以QHSE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QHSE管理体系是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对企业在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进行系统化整合形成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久性、适应性的特点,是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实施程序来实现业务系统的循环,通过过程识别和控制规范管理强化职责落实和制度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相匹配、企业信息技术相适应。建立基于QHSE管理体系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建立员工职业健康保护和促进机制、安全生产机制,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周边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生产,最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社会责任风险,进而全面降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不仅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根据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数据类型等划分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采集和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支持经营管理决策,并建立不同类别的社会责任信息授权使用制度,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保证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有效。

(三)推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创新发展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途,体现了信息技术对商业的渗透。当前,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互联网+”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尊重用户体验,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是以创新为驱动的时代,是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时代。互联网+各种行业的趋势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组织的内部控制要适应这种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构建一套适合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和流程。此外,互联网+环境下,开放生态作为另一个重要特征,打破了一切以孤岛形式存在的体制界限,将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让信息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换,为创新营造了一个高度自由的环境,充分发挥由人性驱动创新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必将打上互联网+的烙印,以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为例,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社会责任投资等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更加重要,消费者数据(包括用户特征数据、交易行为数据和意见反馈数据等)、业务和流程数据、行业和国家标准等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反过来能够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四、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和实践热点,是内部控制信息化研究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是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传统的内部控制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风险防控格局,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内部控制建设朝着战略化、人本化和信息化的方向推进,实现协调控制和整体控制,以满足快速变换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企业要避免由社会责任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及执行力不到位,信息化更新换代速度过快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转变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下以QHSE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管理控制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改进供给质量出发,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用社会责任的内涵来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用信息化推进内部控制的效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使制度的设计既有社会责任的温度,信息化的速度,更富有战略的高度。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信息化之间的交互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标准框架下,构建和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现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CGL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1]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2]李伟、滕云:《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8期。

[3]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2期。

[4]王海兵、宗广平:《基于价值链的Y食品企业QHSE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商业会计》2016年第2期。

[5]王海兵、刘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4期。

[6]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7]王海兵、韩彬:《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编辑 张芬)

猜你喜欢
责任战略信息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