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BMI与身体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03 11:24纯,邵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握力肺活量机能

王 纯,邵 平

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BMI与身体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王 纯1,邵 平2

目的:比较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男女BMI分层的检出率;研究该人群BMI对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影响;分析BMI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3 206名19~44岁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测试指标:身体形态指标:身高(cm)、体重(kg);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ml)、台阶指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和心率(次/min);身体素质指标:选择反应时(s)、坐位体前屈(cm)、握力(kg)和闭眼单脚站立(s)。派生指标:BMI(kg/m2)、肺活量体重指数、脉压(mmHg)和握力体重指数。按分类标准将BMI分为4组:体重偏轻、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统计学方法: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Histogram,Pearson χ2,One-Way ANOVA和Partial Correlations。结果: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平均BMI为22.96±3.12 kg/m2,男子为23.28±3.21 kg/m2,女子为22.55±2.98 kg/m2;在3 206名受试者中,体重偏轻者158人,体重正常者1 964人,超重者869人,肥胖者215人。男、女之间体重偏轻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分层不同,男、女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男子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子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身体素质指标: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单脚站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和年龄设为控制变量,BMI与体质指标偏相关分析结果:BMI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握力呈正相关(P<0.01),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心率和闭眼单脚站立不相关(P>0.05)。结论:1)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女子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于男子;2)该人群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BMI分层之间的比较:体重正常和偏轻组较好,超重组较差,肥胖组最差;3)该人群BMI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握力呈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心率和闭眼单脚站立不相关;4)提示该人群BMI超标者有血压升高风险,BMI正常者体能更佳。

BMI;高海拔;藏族青年;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

1 前言

现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青少年甚至是儿童正逐步加入肥胖人群的行列中,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各类人群健康的重要流行病[3,6,20,2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2年提出,肥胖已成为一种流行疾病,应像对待传染病一样对待肥胖[32]。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超重和肥胖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9,33,34,38],与正常人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其它相关疾病也严重损害健康。因此,预防超重和肥胖是控制相关慢性疾病的关键[25]。肥胖已经成为新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海拔高度在1 500 m以上即为高海拔,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氧气含量少,长期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世居人群,其身体机能状态以及器官和结构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为“适应”。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表现为对低氧环境的遗传选择性反应,通过“适应”,世居高原人群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和组织解剖学特征有其自身特点,从而能在高原环境下正常生存。高原海拔高度不同,对人身体机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升高,人的身体机能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5]。受遗传因素影响,藏族青年身体形态各方面本身就有其特点,而且世居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群,饮食和生活习惯与汉族或其它民族有差异。这些因素使得世居高原藏族青年的体质健康有其自身特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西藏自治区属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世居人群受高原缺氧、人力物力资源缺乏等条件限制,较少进行体质测试,对体质健康方面的知识也不甚了解。研究通过收集西藏自治区5个地区藏族青年体质指标的测试数据,分析BMI分层对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加深对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群体质健康的了解。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筛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西藏自治区的5个地区:山南、日喀则、拉萨、那曲和林芝。其中,山南和日喀则的测试数据来自本研究小组2012年8月份的体质监测,拉萨、那曲和林芝的测试数据来自2010年的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本研究小组制定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藏自治区世居(三代或以上)藏族青年,19岁≤年龄≤44岁(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年2013年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14]:18周岁以上,44周岁及以下为青年)。

排除标准:身体带有电子医疗设备的患者;考察后难以测量的人群,如:体重过轻(<10 kg)或过重(>250 kg)、身高过低(<110 cm);身体残疾者;孕妇;急性病病人或近期曾患过急性病(高烧、腹泻)且处于恢复期的;测试者不能正常完成测试的其他原因。

2.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3 206人,男性1 580人,占49.3%,女性1 626人,占50.7%。年龄范围:19~44岁,平均年龄:31.98±7.1岁,平均身高:164.3±7.5 cm,平均体重:61.68±10.8 kg(表1)。

表 1 本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一览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2.2 研究内容

按性别将BMI分为体重偏轻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男女BMI分层检出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BMI分层对男子、女子身体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影响;研究BMI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调研

检索中国期刊网、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历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谷歌等网站搜集文献资料,以文献资料为依据撰写文献综述。登陆中国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网,查阅各项指标测试方法。

2.3.2 问卷调查

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参加测试的可行性,并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开始前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工作人员审查合格后,受试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之后方可进行测试。若不合格但受试者仍要求测试,则根据受试者身体、年龄等情况测试其能承受的项目,但不作为统计数据。

2.3.3 测试

1.测试指标

测试指标如下:身体形态指标:身高(cm)和体重(kg);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ml)、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HR,次/min)和台阶指数;身体素质指标:选择反应时(s)、坐位体前屈(cm)、握力(kg)、闭眼单脚站立(s)。

2.体质派生指标

为了对测试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处理,结合测试项目,计算相应的派生指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划分标准将BMI分为4组:体重偏轻:BMI<18.5;体重正常:18.5≤BMI<24.0;超重:24.0≤BMI<28.0;肥胖:BMI≥28.0。

脉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3.体质监测工具

电子血压计和秒表由成都体育学院购置,血压计是国际标准化认证的松下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并经成都市质量监督检测局验证,秒表是天福牌PC 2360。电子身高计、电子体重测试仪、电子肺活量测试仪、台阶试验测试仪、电子反应时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电子握力测试仪和电子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由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提供,产自北京鑫东华腾体育器械有限公司,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派发。

4.体质指标测试方法

各项指标测试方法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队由经培训的测试老师组成。

2.3.4 数据统计

SPSS17.0软件中用到的分析方法有: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统计)、Explore(探索性分析)、Histogram(直方图)、Pearson c2(皮尔逊卡方检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artial Correlations(偏相关分析)。主要应用如下:

Descriptive Statistics:计算平均值;Explore:正态性检验;Histogram:输出BMI分布直方图;Pearson c2:比较男女BMI分层检出率是否具有显著差异;One-Way ANOVA:比较BMI分层对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影响,方差齐用LSD法,方差不齐用Games-Howell法;Partial Correlations:控制性别和年龄,分析BMI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偏相关关系。

3 结果

3.1 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基本信息

表 3 本研究女子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基本信息一览表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Index for Famale

3.2 BMI标准分层分布

3.2.1 BMI的分布特征

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群体重正常者有1 964人,占总数的61.26%。BMI平均值22.96 kg/m2,最大值37.40 kg/m2,最小值14.52 kg/m2。青年人BMI分布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图2),峰值在23 kg/m2左右。细峰表明该人群的BMI分布相对集中,BMI值基本正常,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是通过观察BMI≥24 kg/m2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右边粗大的尾部”,说明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群中超重或肥胖者占有一定比例。

图 1 研究对象BMI分布直方图Figure 1. BMI Distribution Histograph

3.2.2 BMI分层检出率

根据WGOC制定的中国人群BMI分类标准进行分层统计,结果见表4,男子、女子和全体BMI分层检出率柱状图见图3。

χ2检验结果显示,男、女体重偏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男、女体重正常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5,P=0.000),女子是男子的1.26倍;男、女超重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101,P=0.000),男子是女子的1.56倍;男、女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3,P=0.000),男子是女子的1.43倍。

表 4 本研究西藏自治区世居 藏族青年BMI分层结果一览表Table 4 The BMI Layered Result of Native Youth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图 2 本研究研究对象BMI分层检出率示意图Figure 2. Layered Detection Rate of BMI

3.3 BMI分层体质指标的比较

3.3.1 身体机能指标的比较

根据BMI分层将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总体表现为:男子BMI越大,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越高,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越小;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HR较低,体重偏轻组和肥胖组HR较高。女子BMI越大,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HR越高,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越小。除女子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详见表5、表6。

表 5 本研究男子身体机能指标BMI分层比较一览表Table 5 Comparison on BMI Layered of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for Male

注:#P<0.05,VS.体重偏轻组; $P<0.05,VS.体重正常组; &P<0.05,VS.体重超重组(表6至表8同)。

表 6 本研究女子身体机能指标BMI分层比较一览表Table 6 Comparison on BMI Layered of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for Female

3.3.2 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根据BMI分层将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总体表现为:男子BMI越大,握力越高,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越低。女子BMI越大,选择反应时和握力越高,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越低,除眼单脚站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详见表7、表8。

表 7 本研究男子身体素质指标BMI分层比较一览表Table 7 Comparison on BMI Layered of Physical Fitness Index for Male

表 8 本研究女子身体素质指标BMI分层比较一览表Table 8 Comparison on BMI Layered of Physical Fitness Index for Female

3.4 BMI与体质指标的相关性

为排除性别、年龄可能对BMI产生的影响,将性别和年龄设为控制变量,再将BMI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表9、表10)。

3.4.1 BMI与身体机能指标的相关性

BMI与身体机能指标偏相关分析结果为:BMI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呈正相关(P<0.01),随着BMI上升,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呈上升趋势;BMI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呈负相关(P<0.01),随着BMI上升,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呈下降趋势;BMI与HR无相关性(P>0.05)。

3.4.2 BMI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

BMI与身体素质指标偏相关分析结果为:BMI与握力呈正相关(P<0.01),随着BMI上升,握力呈上升趋势;BMI与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随着BMI上升,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BMI与闭眼单脚站立无相关性(P>0.05)。

表 9 本研究青年人BMI与身体机能指标相关关系一览表Table 9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with BMI of Youth

表 10 本研究青年人BMI与身体素质指标相关关系一览表Table 10 Physical Fitness Index with BMI of Youth

4 分析与讨论

4.1 BMI分层结果分析

目前,虽然西方人群人均BMI高于我国,但是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仍是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控制以上因素可显著降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寿命得以延长[15]。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受高原环境及其饮食习惯的影响,容易产生超重或肥胖。

由表4显示,西藏自治区19~44岁世居藏族青年的超重或肥胖率男子为41.14%,女子为26.70%,全体为33.84%。揭示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超重或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并且男子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子,与很多研究和报道的结果一致[4,23,26,28]。

超重或肥胖受很多因素影响,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约占67%[24],遗传因素约占33%。因此,若想降低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群的超重或肥胖率,应该做到:1)在饮食中控制高脂类食物的摄入,尽量少喝甜茶和酥油茶,饭后不要立即坐卧,可慢走或做些家务;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健康;3)提高健康意识,减少静卧时间,少玩网络游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男子的超重或肥胖率高于女子的原因可能是:1)男、女体脂比例本身存在差异,男性瘦体重高于女性,女性脂肪含量高于男性,因此,在相同体重情况下,男性身体更为结实,体脂含量相对少;2)与女性相比,男性比较注重事业,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3)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注重保持良好形象,注意控制体重;4)大多数女性是家庭劳动的主力军,女性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多于男子,有助于控制体重;5)女性更加积极地参加健身活动,适合女性参加的健身活动也较多。有研究指出,有氧运动可改善与肥胖有关的代谢异常[35]。这些可能是导致女性超重和肥胖比例低于男性的原因。也有研究认为,现在的BMI评价标准影响女性的体质评价结果,女性BMI评价超重与肥胖的切点应低于男性[7]。

4.2 BMI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4.2.1 BMI对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影响

肺活量的大小,可以反映个体呼吸肌的力量、胸廓的发育水平、用力呼气的能力以及体育锻炼的水平。个体肺活量降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呼吸机能的衰退,并预示可能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1]。肺活量体重指数是由肺活量和体重相比得到的派生指标,表示每1千克体重肺活量的相对值,以此来反映肺活量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是人体重要的呼吸机能指数。

有研究认为,与超重或肥胖者比较,正常体重或低体重者肺功能更好[19],原因:1)超重或肥胖致使腹腔和胸壁脂肪增厚,肺容量减小、肺活量降低,肺部换气功能受到影响[8];2)气管内纤毛的活动因堆积的脂肪受到影响,使其正常功能无法发挥[1]。

由表5、表6显示,男、女肺活量BMI分层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子P<0.01;女子P<0.05)。男子超重组最大,体重偏轻组最小;女子肥胖组最大,体重偏轻组最小。分析研究结果,BMI低于正常水平,男子和女子用力呼吸的能力或呼吸肌的力量下降,从而使肺活量减小;BMI高于正常水平,男子、女子肺活量虽有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是很大,男子为70.5 ml,女性为2.9 ml,可能部分受试者(尤其是男性受试者)BMI高于正常水平是因为瘦体重增多,使得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用力呼吸的能力或呼吸肌的力量上升,从而提高肺活量。

男、女肺活量体重指数BMI分层之间的差异比较结果却截然相反。由表5、表6显示,男、女肺活量体重指数BMI分层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体重偏轻组最好,体重正常组次之,超重组和肥胖组最差。这说明随着体重增加,每1 kg体重肺活量的相对值不断下降,超重或肥胖对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生理呼吸机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证明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这一指标来表达BMI与肺活量的关系才更科学,也表明超重或肥胖对肺活量有负面影响。研究对BMI分层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比较结果与季玉珍[7]的研究结果一致。

4.2.2 BMI对台阶指数的影响

通过台阶试验,计算台阶指数,可以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台阶指数越大,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越高,台阶指数越小,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越低[26]。BMI值越高,提示人体脂肪含量增加的可能性越大,而脂肪增多会降低人体运动能力,增加心脏的负荷,降低心血管机能水平。

由表5、表6显示,男、女台阶指数BMI分层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体重增加,台阶指数逐渐降低,证实超重或肥胖会使心血管机能水平显著降低。

4.2.3 BMI对血压的影响

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在血液循环中,心室收缩产生压力,促使血液从心室流进动脉,这时血液对动脉血管的压力最大,被称为收缩压(SBP)。当心室舒张时,因动脉血管具有弹性,产生回缩,此时血液依旧继续前行,但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减小,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BP)。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现今,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因死亡的41%,居各死亡原因首位[2],而高血压正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6,37]。

据调查,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9]。脉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另有研究显示[31],在基线血压正常人群中,脉压是脑卒中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但其预测能力低于收缩压;基线血压为高血压的人群中, 脉压不是脑卒中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据潘长玉教授介绍,2013年1月24日在线发表于JGenInternMed(普通内科学杂志)的一项大型观察性队列研究,发现血压控制积累了众多的脑血管疾病(CVD)获益的循证证据。最新研究再次显示血压达标可致糖尿病、CVD住院风险下降37%。荟萃分析显示,收缩压每下降4 mmHg,心血管类疾病病发率下降12.5%[12]。以上资料表明,不论是处理病理状态还是非病理情况控制血压都是有益的。

已有研究资料证明,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体重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现已证实肥胖经常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不同程度合并存在,有学者[30]认为,肥胖者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导致各种代谢紊乱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

表5、表6显示,男、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BMI分层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I的增高,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显著上升,说明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BMI对血压水平有影响,超重或肥胖会使该人群血压上升,表明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该人群罹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风险。

4.2.4 BMI对HR的影响

将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HR,也称安静脉搏。成人脉搏超过100次/min称为速脉,低于60次/min称为缓脉,安静脉搏较低是心血管机能良好的表现,正常人的安静脉搏为60~80次/min[18]。HR过快分为生理性HR过快和药物性心率过快,其中:体力活力、情绪(焦虑、兴奋、激动、恐惧)、食物消化、体位改变、喝茶、吸烟或饮酒等都可以使HR上升。药物性HR过快是由药物引起的HR过快,如咖啡因、阿托品等,此外,贫血、感染、高热、缺氧等疾病也会致使HR过快。

表5显示,男子BMI分层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HR最高;女子HR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BMI的上升,HR有加快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与王雪芬[18]的研究一致。

4.3 BMI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4.3.1 BMI对选择反应时的影响

选择反应时是反映人体灵敏程度和反应能力的一项指标,与神经传导速度和手眼协调性有关。选择反应时测试值越大,说明上肢灵敏度与反应能力越差,反之,说明越好。有研究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延迟选择反应时随年龄衰退的速度[16,22]。

由表7、表8显示,男、女选择反应时BMI分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子选择反应时体重偏轻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而女子选择反应时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偏轻组,与周慧[2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1)男子超重或肥胖并没有使其上肢灵敏度与反应能力下降,反而使其上升;2)女子超重或肥胖可能使其上肢灵敏度与反应能力下降。

4.3.2 BMI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坐位体前屈是通过测试静止状态下人体的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活动幅度,反映人体伸展和柔韧性的一项重要指标[17]。体重增加或者腹部脂肪堆积会使腰部活动受限,影响弯腰前伸的动作,影响坐位体前屈测试值。

由表7、表8显示,男、女坐位体前屈BMI分层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或肥胖组坐位体前屈显著小于体重偏轻组或体重正常组,这也提示超重或肥胖者脂肪主要集中在腰腹部,即腹型肥胖者居多。

4.3.3 BMI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对力量素质的测试方法较多,在大规模的体质监测中,对力量素质的测试主要以测试方式简便的测试方法为主。握力是体质监测中经常用于测试上肢肌肉群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

体重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组成,去脂体重包括:肌肉、内脏和骨骼,而内脏和骨骼的重量很少变动,因此,一般将去脂体重的变化视为肌肉力量的变化,力量素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体去脂体重的含量。力量又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握力主要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的发展水平[10],即上肢肌肉群的绝对力量,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上肢肌肉群的相对力量。

由表7、表8显示,男、女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BMI分层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男、女超重组和肥胖组握力显著大于体重偏轻组和体重正常组(P<0.01),男、女超重组和肥胖组握力体重指数却显著小于体重偏轻组和体重正常组(P<0.01),说明超重或肥胖会使男、女上肢肌肉群的绝对力量上升,相对力量下降。

4.3.4 BMI对闭眼单脚站立的影响

闭眼单脚站立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身体平衡能力影响因素为:先天遗传、体重和腿部肌肉力量。体重增加会加大人体维持身体重心的难度,降低人体的平衡能力,缩短闭眼单脚站立时间[27]。

由表7、表8显示,男、女闭眼单脚站立BMI分层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不同[15,37],原因可能是:本文研究对象为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人群,体质健康有其自身特点,BMI对闭眼单脚站立的影响也有别于其他人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通过BMI分层对各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可知,超重或肥胖会降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男子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升高肺活量、女子选择反应时和握力,增加高血压发生率。超重或肥胖对人体心肺功能、柔韧性、女子灵敏度、上肢肌肉相对力量有消极影响,对HR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男子选择反应时有积极影响;对人体平衡能力没有影响。总之,BMI对人体体质健康有消极影响。

4.4 BMI与体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前文已经将BMI对男、女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探讨BMI与各项体质指标的相关性,排除性别和年龄对BMI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年龄和性别设为控制变量,再将BMI与各项体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由表9、表10显示,BMI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BMI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HR和握力呈正相关。表明BMI升高会使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指标值降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和握力指标值上升。进一步证明:超重或肥胖除对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HR和闭眼单脚站立(平衡能力)没有影响,对选择反应时有较小的积极影响之外,对其它体质健康指标均有负面影响。

因条件限制,本研究涉及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指标并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BMI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比如:未将背力、纵跳等指标列入研究之内,因此,只能反映BMI与现有体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待于继续研究。而且,目前对BMI与身体素质关系的研究范围较窄,素质指标较少,特定的指标项目成了固定搭配,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应拓宽研究思路,研究BMI与多种体质指标以及特定部位能力的关系[13],通过跟踪调查,研究BMI改善后与不同的运动结构方式之间的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女子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于男子。

2.该人群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BMI分层之间的比较:体重正常和偏轻组较好,超重组较差,肥胖组最差。

3.该人群BMI与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握力呈正相关,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HR和闭眼单脚站立不相关。

4.提示该人群BMI超标者有血压升高风险,BMI正常者体能更佳。

5.2 建议

1.提高对青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力宣传保持良好体型、维持正常体重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指出超重或肥胖对青年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

2.积极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活动,引导广大的藏族青年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降低藏族青年的超重和肥胖率,促进西藏自治区世居藏族青年的身体健康。

3.单位或企业可将员工某一阶段的身体健康变化状况作为考核其业绩的一部分,以此来引起青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1]伯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8-143.

[2]陈可冀,刘玥.中美最新心血管病报告对比解读与思索[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 (7):1-2.

[3]陈春明.防治肥胖刻不容缓[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291-292.

[4]陈飞渡,李建良,缪仕晖.不同年级、性别大学生BMI的比较—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2):60-64.

[5]方玉兰,陈云兵.高原地区高血压病22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卫生,2005,21(17):2313.

[6]季成叶,孙军玲,陈天娇.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3-108.

[7]季玉珍.大学生BMI与体成分和部分素质指标的关系[D].浙江:浙江大学,2011.

[8]李高华.BMI的差异对女大学生机能指标的影响[J].New Curriculum Research,2013,(04):125-127.

[9]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第三版)[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

[10]刘自慧,彭莉,郭耀明.重庆市儿童身体质量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8(12):164-168.

[11]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2000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311-315.

[12]潘长玉.再谈血脂、血压与TZ(2)DM大血管病防治——一项大型观察性队列研究带来的启示[J].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39(10):16.

[13]沈晔.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与BMI结合研究的发展动态[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2):158-159.

[14]世界卫组织确定新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EB/OL].环球网,2013-05-13.

[15]陶寿淇,吴锡桂,周北凡,等.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 (1):58-61.

[16]王立清,杨焦.健美操对女子反应时的影响[J].科技创业,2004,8(02):100-101.

[17]王洁.2010年泰州市20~39岁成年人体质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8]王雪芬.体重指数对河北省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19]吴新宇,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8):1087-1093.

[20]武阳丰.肥胖:必须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3-4.

[21]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01):11-15.

[22]许浩,姜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 BMI 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

[23]杨梦利,娄晓民,彭玉林.大学生BMI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93-1098.

[24]张宇红,林平.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55-59.

[25]赵文华,瞿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

[26]周慧,林宇,孙涛.济宁市成年人BMI与身体机能、素质关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73-132.

[27]周卫海,徐晓阳.成年人身体素质随BMI变化的特征[J].体育学刊,2011,18(3):132-135.

[28]朱师良.2013年兰州国民体质状况监测结果显示——青年人群体质“阴盛阳衰”[N].甘肃日报,2014-01-02.

[29]邹大进.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03):145-147.

[30]BODEN G.Role of fatty acid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ID DM[J].Diabete,1997,46:3.

[31]DAHLIA W,URI G.The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bood pessure indices for long-term stroke,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all cause mortality in men:the Is raeli ischem ic heart disease study[J].Stroke,2006,37:358-363.

[32]DIETZ W H,BLAND M G,GORTMAKER S L,etal.Policy tools for the childhood obesity epidemic[J].J Law Med Ethics,2002,30(3):7-83.

[33]EENGELI S,SCHLING P,GORZELNIAK K,etal.The adipose-tissue re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ole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3,35:807-825.

[34]HAN T S,WILLIAMS K,SATTAR N,etal.Analysis of obesity and hyperinsulinem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 abolic syndrome:San Ant on io Heart Study[J].Obes Res,2002,10(9):923-931.

[35]KIMM S Y,GLYNN N W,OBARZANEK E,etal.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mass index during adolescence:a multicentre longitudinal study[J].Lancet,2005,Jul 23(29).

[36]KOSIBOROD M,RATHORE S S,INZUCCHI SE,etal.Admission glucose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cognized diabetes[J].Circulation,2005,366(9482):301-307.

[37]MEIER J J,DEIFUSS S,KLAMANN A,etal.Plasma glucose at hospital admission and previous metabolic control determine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 diabetes:the Langen dre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Blood Glucose in Diabetic Patients Assessment(LAMBDA)[J].Diabetes Care,2005,28(10):2551-2553.

[38]STEINBERGER J.Diagnosi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ldren[J].Curr Opin Lipidol,2003,14(6):555-559.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ysicalFunction and Fitness Index with BMI ofNative Youth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ANG Chun1,SHAO Ping2

Objective: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MI layered detection rate of native young man and woman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phys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index based on their BMI,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vity between BMI with physical function and fitness index.Methods:The research is targeted at 3206 young people at the age of 19~44 of Tibetan nationality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esting index:The body shape index include Height (cm) ,Weight (kg).The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include vital capacity (ml),systolic pressure (mmHg),diastolic pressure (mmHg) and heart rate (times/min).The physical fitness index include choice reaction time(s),set and reach (cm) ,grip strength (kg) and eye-closed and single-legged standing (s).Derive index:BMI (kg/m2),the index of vital capacity,pulse pressure (mmHg) and the index of grip strength.BMI is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underweight,normal,overweight and obesity.Statistics method includ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Histogram,Pearson χ2,One-Way ANOVA and Partial Correlations.Results:The average BMI index of native youth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s 22.96±3.12 kg/m2,among that the male's BMI index is 23.28±3.21 kg/m2,while the female's BMI index is 22.55±2.98 kg/m2.Of all 3206 peopl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re are 158 underweight people,1964 normal weight people,869 overweight people,and 215 obesity people.The different detection rate of underweigh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t detection rate of the normal group,overweight and obesity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The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for male and female under the different layering of BMI are:vital capacity,the index of vital capacity,step test,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pulse pressure and male heart rat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s of heart rate for female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0.05).The physical function index for male and female under the different layering of BMI are:choice of reaction time,set and reach,grip strength,the index of grip strengt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eye-closed and single-legged standing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0.05).Set gender and age as control variables,BMI and body constitution index of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vital capacity,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pulse pressure and grip strengt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P<0.01);vital capacity,step test,choice reaction time,set and reach and body mass index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P<0.01),heart rate and eye-closed and single-legged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P>0.05).Conclusion:1)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detection rate of native young woman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s lower than men.2) The physical function and fitness index compare with BMI layered among people who enrolled in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and underweight group has the better physical function and fitness index,the overweight group comes second place while the obesity group has the worst physical function and fitness index.3) People who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ir BMI and vital capacity,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pulse pressure,grip streng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ir BMI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dex of vital capacity,step test,choice of reaction time,set and reach and the index of grip strength.Their BMI was not related with heart rate,eye-closed and single-legged.4)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eople whose BMI indexes were exceeded the normal standards,they have a higher risk of getting high blood pressure.Those who have a normal BMI index have better fitness.

BMI;highaltitude;youthofTibetannationality;physicalfunctionindex;physicalfitnessindex

1002-9826(2016)02-0062-09

10.16470/j.csst.201602010

2015-08-22;

2016-02-16

国家体育总局援藏科研课题(2012B001)。

王纯(1961-),女,上海人,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医学,E-mial:993279039@qq.com;邵平(1989-),女,山东德州人,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质与健康。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1.Chengdu Sport Institute,Chengdu 610041,China;2.Sichuan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Chengdu 610041,China.

G804.49

A

猜你喜欢
握力肺活量机能
巧练握力益康寿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你能活多久,握下手就知道
轻松测量肺活量
每月新鲜
刑法机能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