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近5年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优胜代表队为例

2017-01-04 09:34李佩聪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探险队代表队山地

李佩聪

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近5年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优胜代表队为例

李佩聪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对近5年来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分析,并实地考察、现场测量和访谈参加2014年成都彭州等地国际山地户外赛事的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和裁判员,旨在分析国内、外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探究制约我国山地户外运动水平的因素。通过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1)我国运动员体能恢复能力较差;2)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差异较明显;3)国外运动员体格更大;4)国外运动员装备保障更全面;5)中、外运动员在技、战术运用上存在明显差距。提出建立科学训练体系,科学选材,以赛代练,加强科研投入,加强比赛器材、设备研发,增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发展策略。

山地户外运动;竞技能力;表现;发展对策

1 前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与之相应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在我国也逐渐兴起,我国举办的国际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形成了重庆武隆、浙江温州、广西百色、贵州遵义、福建泰宁、四川彭州6大国际A级赛事并存,交替绽放的良好局面[3,14]。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与我国的竞赛举办水平不相匹配,与国外优秀运动队还有较大的差距。而在学术界对该竞技项目的研究较少。董官清等(2010)通过对各代表队在2009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的成绩进行分析,浅析了世界各国的竞技实力格局。魏汝岭等(2011,2013)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上述研究都是以某次比赛为蓝本,以比赛成绩为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缺乏对比赛成绩差异的深层次解析。在此基础上,张俊杰(2014)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对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与差异进行了分析。综上所述,我国对山地户外运动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且对影响比赛的因素缺乏系统探讨,从竞技能力视角的研究更是空白,因此,有必要从构成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入手,对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对近5年来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国际山地户外运动竞赛,特别是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的完整案例中,优胜代表队运动员与国外强队运动员之间进行竞技水平的能力特征差异分析,进而寻求制约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因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先后参加重庆武隆、广西百色、浙江温州、四川彭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中、外运动员16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120名,女运动员40名,男性平均年龄25.2岁,女性平均年龄24.1岁;以参加这4地赛事的领队、教练员、裁判员、赛事执行单位负责人40人为调查访问对象。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

2.2.2 实地考察

2011—2014年,作者以观察员、教练员、领队等不同身份,先后全程参与了重庆武隆、广西百色、浙江温州、四川彭州等地多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重点观察国外优秀代表队运动员在身体能力、技术、战术运用,参赛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以及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用文字、图片和数据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获取了相关材料。

2.2.3 访谈

对参赛代表队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专家和赛事参与人员进行运动员参赛动机、性格特点、默契程度等问题的访问和交谈,共访谈各类人员40名。

2.2.4 测量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挑战赛结束后利用休整间隙对中外前3名代表队24名运动员身高、体重、臂展、腿长等外形指标进行测量,为文中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身体形态比较研究收集数据。

2.2.5 数理统计

将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测量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水平状况

3.1.1 中外最好成绩对比分析

根据表1的统计显示:1)所有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冠军均由国外代表队获得,且多为欧美国家代表队;中国队最好成绩为第2名,获得第2、3名的机会也分别只有4、5次,其余多为5~8名,出国参加世界顶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最好成绩仅为第13名;说明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竞技水平与国际强队之间存在差距,且整体水平差距明显。2)拓乐探险队、新西兰探险队为目前世界顶级强队,红牛队、哥仑布户外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代表我国目前山地户外运动最好水平。3)从队名不难看出,国外强队多有企业赞助,我国从2013年起也陆续有红牛、Kolumb、牧高笛、路虎等企业对优秀代表队进行赞助,获得赞助代表队成绩稳定,且提高较快。

表 1 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山地户外赛事(2010—2014年)中、外户外运动队成绩一览表
Table 1 Outdoor Team’s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Outdoor Match Held in China

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6名第7名第8名第10名第13名第17名国外奇鹿队10卓比奥斯队10拓乐探险队110MOXIEGEAR队10探路者队20孤星瓦纳卡队10原始探险队20新西兰探险队20国内哥仑布户外队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11202210红牛队22210110武汉探路者户外俱乐部队00000001贵族路虎单车俱乐部队10000000中国国家1队1

注:2010年,中国国家1队在阿布扎比国际探险挑战赛中获得第13名。资料来源:新浪户外(http://sports.sina.com.cn/out door/)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官网(http://dszx.sport.gov.cn/)。

3.1.2 中、外各单项成绩比较分析

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最新的一次赛事“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成绩进行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各单项成绩间的对比分析,寻求相互间最新的发展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每日总成绩冠军均由国外代表队包揽;红牛队为每日国内最好成绩代表队,第1天获得总成绩第2名,但从第2天起总成绩下滑至第4、5名;第2天比赛国内代表队整体发挥较好,包揽当日总成绩第4~8名。

表 2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单日前8名代表队一览表
Table 2 Top Eight Teams in a Single Day of Match Held in Long-Men Mountain

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第7名第8名第1天拓乐探险队△红牛队○新西兰探险队△哥仑布户外队□最佳表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捷克队△湖南水电技院○第2天新西兰探险队△拓乐探险队△哥仑布户外队□最佳表现△红牛队○遵义医学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酷赛队○第3天拓乐探险队△新西兰探险队△哥仑布户外队□红牛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最佳表现△遵义医学院队○酷赛队○

注:△国外队;□中、外混合队;○国内队;下同。

由表3可以看出,红牛队、拓乐探险队分别为国内、外成绩最好代表队,其中,总成绩前3名均由国外代表队获得,红牛队仅获得第4名(国内第1名),说明中外,山地户外运动代表队在竞技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各单项成绩中,定向越野为红牛队与拓乐探险队共同的弱项,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获得该单项冠军,说明在某些小项目上国内代表队仍具有一定优势,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表 3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总成绩前8名及各单项成绩一览表
Table 3 Performance of the Top Eight and Each Individual Results

总成绩名次轮滑山地车越野跑定向越野皮划艇骑跑交替抬滑竿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成绩名次拓乐探险队△13:58:23127:23.415:51:47.325:00:16.3100:16:41.1601:03:42.1201:14:33.3100:03:59.62新西兰探险队△14:21:54234:16.445:51:42.515:04:37.9300:28:50.2801:03:25.8101:15:15.5200:03:46.21哥仑布户外队□14:52:55352:00.086:10:53.335:03:24.1200:14:22.4401:08:41.3401:18:47.8300:04:45.66红牛队○14:54:36432:11.836:26:44.745:05:33.2400:16:55.1701:10:02.0501:18:50.2400:04:19.25最佳表现△15:54:22527:26.326:47:43.656:09:09.6700:13:24.4201:04:23.3301:25:56.8500:05:22.8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16:39:41641:50.557:08:06.275:54:23.0500:12:19.2101:12:50.0601:26:52.4600:04:14.94遵义医学院队○17:23:47747:07.167:34:57.785:56:14.2600:13:44.1301:13:05.2701:33:42.5700:04:56.17酷赛队○17:40:53847:35.076:57:57.866:44:41.3800:16:24.8501:15:53.6801:34:11.7800:04:08.33

表 4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国内、外最好成绩代表队总成绩及各单项成绩差别化比率一览表
Table 4 Differentiated Rate of Bests Team Total Score and Each Individual Achievements

项目总成绩轮滑山地车越野跑定向越野皮划艇骑跑交替抬滑竿差别成绩337328920983171438025719差别化比率(%)6.2814.959.041.721.379.045.437.33

借用经济学的差别化比率概念,运动成绩的差别化比率是指两队或两人运动成绩差别的绝对值与本队或本人成绩的比值,公式为:

运动成绩差别化比率越大,则说明两队或两人在该项目上的运动水平差别越大。从表4可以看出,红牛队与拓乐探险队无论在总成绩还是各单项成绩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其中以轮滑项目差距最大,主要原因是该项目在国内山地户外运动竞赛中设置较晚,2013年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才第一次增设,各代表队重视和训练不够。其次,山地车和皮划艇项目仍然差距较大,说明在这两大主要项目上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仍需加倍努力。差距最小的是越野跑和定向越野项目,说明随着山地户外运动竞赛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越野跑技术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已赶上和接近国外强队水平,同时,传统优势项目如定向越野得到了保持。

3.2 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能力特征差异分析

本研究在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梳理分析基础上[6,7],结合山地户外运动的特征,将影响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进行分类(图1)。

3.2.1 运动素质

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体能主导下的耐力性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极高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综合素质。以山地户外运动3大主要项目越野跑、山地车、皮划艇为例,耐力素质贯穿各项目始终,速度素质着重体现在越野跑中,山地车以下肢力量为主,皮划艇着重考验运动员的腰腹和上肢力量。从表4可以看出,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在越野跑项目上差别化比率较小(1.72%),仅次于定向越野项目(1.37%),说明中、外山地运动员在速度耐力方面差异并不大。而山地车、皮划艇差别化比率较大,均为9.4%,说明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在上、下肢和腰腹力量方面差异较明显。将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总成绩前6名代表队每日各单项成绩进行相对分线图分析(图2)可以看出,国内两支代表队不仅振幅较大,标准差也大,说明国内代表队在这种持续数日,体能主导下的高强度耐力性竞技项目比赛中体能恢复能力明显比国外强队慢。

图 1 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分类示意图Figure 1. Mountain Outdoor Athletic Capacity Schematic Classification

图 2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总成绩前6名代表队单项成绩相对分线图Figure 2. Standard Deviation of Long-men Mountai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of Total Score of the Top 6 Teams in the Individual Performance Standard Deviation Distribution

3.2.2 身体形态

根据测量和统计可以看出(表5),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平均身高、臂展和腿长都有近20 cm的差距,平均体重也有20多kg的差异,图3左侧为国外代表队,明显看出其身高、体积均比国内运动员大出一节,高大的国外运动员便可选择轴距更长、车架更大的29 in轮胎山地自行车。29 in轮胎山地自行车在越野能力、骑乘稳定性和下坡加速力上比26 in轮胎山地自行车有明显优势,而身材较小的国内运动员更适合选择26 in轮胎山地自行车,这也是国内运动员在山地车项目上成绩持续落后的原因之一。同时,更长的臂展在皮划艇等水上项目上也有一定的优势[9]。

表 5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外前3名代表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一览表
Table 5 Athlete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op Teams in Long-men Mountai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平均身高(cm)平均体重(kg)平均臂展(cm)平均腿长(cm)拓乐探险队18895190125新西兰探险队19297189130最佳表现队18792188127红牛队174751751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17070171108遵义医学院队16872167105中、外平均差距-18.4-22.3-18-19.7

图 3 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体形对比Figure 3. Comparison on Physique between Chinese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 and Foreign One

3.2.3 身体机能

由于生物遗传学因素,相对于中国人,欧、美国家的白种人在肌肉类型、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生理特征使其在长距离项目上具有天然的体能优势。竞赛表现为欧、美国家运动员具有更耐持久和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强队除新西兰探险队、哥仑布户外队在第1天的比赛中被红牛队战胜外,其余2天均与拓乐探险队一起稳居每日总成绩前3名,3天的比赛成绩几乎没有衰减。

3.2.4 技、战术水平

由于山地户外运动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群众基础良好,欧、美国家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国内运动员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优势。

3.2.4.1 赛前装备保障

1)根据当日比赛项目和个人喜好进行混合型运动饮料的现场调制(出于技术保密不让拍摄,国内运动员多用“脉动”、“宝矿力”等瓶装饮料);2)流质型运动专用食品的准备(国内运动员多为“士力架”、“火腿肠”等固体食品;国外运动员分为流质型食品;图4、图5);3)能量补充液的准备(国内运动员多用红牛;图6);4)各类比赛器具的精心准备和调试。

图 4 国外运动员流质型食品图示Figure 4. Liquid Food of Foreign Athletes

3.2.4.2 赛中技、战术运用

技术运用:1)国外代表队在自行车、轮滑项目中,多采用“一字”队形,并保持持续队形前进,能够有效减少风阻(图7、图8);2)相互牵引技术如图9所示;3)切弯技术如图10所示,优秀的切弯技术可以使整场比赛距离缩短近1 km;4)山地车骑行技术(国内运动员坐姿普遍偏低,且下

坡技术落后);5)轮滑技术(国内运动员多数还未掌握速滑鞋使用技术);6)皮划艇技术(国内运动员主要落后在划水技术);7)交换区精确的装备更换程序节省时间,从表6可以看出,拓乐探险队在每一交换区停留时间比红牛队快30~66 s。

图 5 国内运动员食品图示Figure 5. Liquid Food of Domestic Athletes

图 6 国外运动员能量补充液图示Figure 6. Energy Supplement of Foreign Athletes

第1天第2天第3天TA1TA2TA3TA1TA2TA3TA1TA2拓乐探险队1186290120118605840红牛队 1501001201781849410070

图 7 国外代表队轮滑“一字”队形图示Figure 7. Traveling Column of Foreign Inline Skating Teams

战术运用:1)体能分配战术:①良好的节奏;②交替领骑或跑;③充分利用女队员更强的痛苦耐受能力,极点时女拖男(国内代表队女队员大多比较弱);④骑跑交替时快频率交换,始终保持跑动队员处于高速运动状态。2)心理战术:同队队员整个比赛过程中不断地用语言和肢体相互鼓励,使全队保持持续战斗力。

图 8 国外代表队自行车“一字”队形图示Figure 8. Traveling Column of Foreign Cycling Teams

3.2.4.3 赛后技、战术运用

1)赛后即时放松、整理和拉伸(国内运动员多没有此环节);2)赛后肢体的迅速保暖(国内运动员多忽略此环节);3)赛后国外运动员更注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国内运动员更喜欢摄入高蛋白类食物);4)赛后比赛器具的即时保养,表现在山地车、牵引带等的即时清洗、维护和整理。

图 9 国外代表队相互牵扯引技术图示Figure9. The Technology of Foreign Teams' Draw with Each Other

图 10 国外代表队切弯技术图示Figure 10. Bending Technology of Foreign teams

当然,技、战术是一个庞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中阐述的仅是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技、战术内容之一部分,欧、美国家高水平山地户外运动员优秀、先进的技术和战术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归纳和学习。

3.2.5 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包括参赛情绪和意志品质,参赛动机决定参赛情绪,是一支队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甚至可以说是山地户外运动竞赛的核心动力。性格特点决定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是山地户外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运动竞赛过程中能否承受接近人类极限的运动负荷,获取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本研究通过在拟定访谈题纲的基础上对2013重庆武隆、广西百色、2014浙江温州、四川彭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40支参赛队伍(国外17支)70名运动员,以及相关领队、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组织人员40人进行访谈,获取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100%。对相关内容的归纳整理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国外代表队运动员参赛动机多以获取奖金为目的,国外代表队运动员性格外向,参赛队员间团结协作,彼此默契程度高;比赛过程中能对自身情绪严格控制;意志品质坚强,决不轻言放弃。

表 7 山地户外运动员心理能力相关访谈结果一览表
Table 7 Research on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 Mental Capacity

参赛动机n%默契程度n%情绪控制n%性格特点n%意志品质n%国外代表队获取奖金9586高10494.5强10696.3外向7870.9坚强9889获得锦标54.5一般65.4一般21.8中性2220一般109奖金/锦标153.6低0弱21.8内向109懦弱0国内代表队获取奖金1412.7高1311.8强4339外向2623.6坚强4540.9获得锦标7063.6一般6861.8一般4036.3中性440.9一般5650.9奖金/锦标2623.6低2119弱2724.5内向3733.6懦弱76.3

3.2.6 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是山地户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运动员智力、知识容量、信息的综合体现。在此项对比中,中、外山地户外运动员并无明显差异,这一点从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员在定向越野项目上的优秀表现也能得到印证。

3.3 制约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因素

3.3.1 运动员选材缺陷导致技术上存在短板

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多由学生、白领、自由职业者组成,其中,大中专院校学生占比56%[12],国内在选择山地户外运动员时多侧重体能,选拔的运动员多为体能较好的田径中长跑运动员,而这些运动员在山地车、皮划艇、轮滑等项目上接触较少,训练水平较低,技术上普遍存在短板。同时,我国男、女山地户外运动员体能技术发展不均衡,体能技术全面均衡发展的女队员较少,象亓冉冉一样优秀的更少,运动员选材也是近年来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代表队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

3.3.2 运动员年龄、运动年限、经济水平存在不足

根据张雨(2011)研究结果,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在平均年龄、经济水平上远低于国外运动员,参加山地户外运动年限也普遍低于国外运动员,较低的生理年龄将导致运动员在绝对力量和绝对耐力方面后劲不足,较低的年龄和运动年限还将导致运动员在参赛情绪、意志品质、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成熟、不稳定。没有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和雄厚的商业资助也不利于运动员训练、比赛水平的提高。

3.3.3 运动员训练水平、技战术水平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能长年坚持训练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队伍不足5家,其余大多为赛前临时组队,能长年坚持训练的队伍中又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代表队为主,他们除了课余训练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学业任务,因而在训练时间和精力上都有限,不利于科学严谨的训练体系的贯彻执行,在体力分配、相互帮助、体力恢复、心理调节等技、战术水平上与国外强队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3.4 大赛经验不足

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专业运动员大多仅在国内参加全国或国际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能代表中国出国参加世界顶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大多数运动员大赛经验不足,加之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代表队多为赛前一个多月临时组队,队员之间磨合时间短,配合不熟练,默契程度不够。能出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时差调整、场地、饮食适应能力等方面也相对较差[9]。同时,由于语言障碍,导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沟通交流不畅,信息交换不及时。

3.3.5 技术装备和后勤保障落后

现代山地户外运动竞赛比的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战术,更是装备和后勤保障[4]。从表8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价差超过10倍。同时,国内大多数代表队都还没能掌握速滑鞋的使用技术。拓乐探险队高科技的碳素纤维袜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高强度、长距离运动过程中足部被磨伤。后勤保障方面,国内代表队每名运动员训练比赛几乎都是同一辆山地自行车频繁的使用,导致其比赛过程中故障频发。装备运输方面,拓乐探险队每名运动员都有一个比赛器材专用托运箱,设计科学合理,在方便运输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比赛器材性能不受伤害。

表 8 2014成都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外第1名代表队个人装备一览表
Table 8 Personal Equipment of the First Team in Long-me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万美元)

山地车头盔轮滑鞋护具船浆鞋袜牵引器托运箱合计拓乐探险队2+2(2台)0.05(碳纤)0.12(碳纤)0.2(碳纤)0.12(碳纤)0.25(碳纤)0.05(专用)0.12(专用)4.91红牛队 0.30.0050.120.0070.0050.0150.0007(扁带)无0.4527

3.3.6 科学研究投入不足,成果滞后

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仍处于初级阶段,体育工作者对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研究较少,研究不均衡,研究成果滞后,对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员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营养学和比赛专用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比赛中没有科学前沿的理论依据可循,也没有先进的物资材料可用。

3.3.7 医疗防护措施不到位

山地户外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高危运动项目之一,山地户外运动竞赛按比赛强度又多属超极限运动,比赛环境多为荒野,且线路长。但赛事组办方并未建立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特殊医疗防护体系,未能做到对参赛运动员赛前预防、赛中及时救助、赛后修复的全方位医疗保障。加之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员训练水平有限,因而,比赛中时常发生参赛运动员因伤病被迫退赛现象。

4 对策研究

4.1 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提高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技、战术水平

从国外运动队在自行车项目上能够一直保持“一字”队形,并且保持整齐划一的运动节奏来看,队伍的成员都是长期组队进行配合训练的。而我国运动员多为业余选手,训练时间短,配合协同性弱,对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接触时间也较短,训练周期不长,且各子项目间发展不平衡,3大主干项目中除越野跑外,山地车和水上项目差距较大。因而,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既保证优势项目技、战术水平不下降,同时,将训练重心和时间向山地车、水上项目、轮滑等弱势项目上倾斜。狠抓项目的关键技术,如自行车下坡技术、皮划艇划水技术、轮滑速滑技术等,以此作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和发展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做到科学训练与赛前预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员受伤概率。

4.2 以赛代练快速提高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

制定科学的赛事时间表,提高优秀运动员参加新赛事的可能性,将新办赛事比赛时间安排在现有传统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赛期结束后一周左右,通过搭便车的赛期确定方式,提高优秀运动员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国外运动员参加新办赛事的可能性。建立完善的赛事信息平台,方便国外选手报名参赛。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普遍缺失中、英文赛事官网和报名系统,不利于更多的国外选手查询和报名[12]。通过上述手段可以实现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与更多的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

4.3 科学选材甄选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精英

我国传统的山地户外运动员选材办法多侧重体能,选拔的多是体能较好的田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技术上普遍存在短板,不利于各项竞技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因而建立包含体能、技术、心理、智能等各项指标为一体的科学综合选材系统十分重要,并且随着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发展,越发体现出欧、美国家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方面的优势,因此,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在选材方面应向身形高大健壮,四肢比例较长的运动员倾斜,同时加强对优秀女队员的培养和发掘。

4.4 加强比赛装备、器材的研发、更新和改良

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体能和装备并重的运动项目,先进的技术准备不仅有利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也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同时能更好的保护运动员的身体,使运动员能在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内适应高强度的山地户外运动竞赛。因此,不仅国家要加强对山地户外运动专用装备、器材的研发和改良,各代表队也应多方筹集资金,进行现有装备、器材的更新和换代。

4.5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理论水平

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由欧、美发达国家最近引入,本身就具备国际性、先进性和前沿性,近年来随着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的进一步市场化就迫切需要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在借鉴国外关于山地户外运动领域的人体科学、训练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得出适合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理论依据。

4.6 增设高校山地户外运动高水平运动队

根据国家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政策,很多高校已具备开展竞技性山地户外运动的条件,但目前仅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属于教育部认定的山地户外运动高水平代表队,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着中国山地户外运动的最高水平。因而,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山地户外运动高水平运动队,促进山地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大力发展。

[1]董范,国伟,董利.户外运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9.

[2]董官清,边万忠,赵波.2009国际山地户外运动竞技实力格局-以百色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140-142.

[3]胡秉娇,晁岳刚,翟丽娟.中美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的调查 和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82-85.

[4]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25-1627.

[5]李舒平.中国登山协会中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课件[R],中国登山协会.

[6]孙俊.体能主导类项群代表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7]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J].北京体育科技,1984,(3):1-4.

[8]魏汝岭,杨绛梅,刘小学.影响我国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成绩的多因素分析-以2010年阿布扎比国际探险挑战赛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6):147-149.

[9]魏汝岭.中国山地户外运动成绩分析及提高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10]于贵和.浅议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地区品牌打造的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07-110.

[11]张俊杰.对优秀山地户外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变化及体能监控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12]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13]张小林,张天成,朱福军.我国西部地区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营销-以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40-43.

[14]张志坚.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Z].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

[15]Adventure racing[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 Adventure_race#History

[16]JACQUES MARAIS,DE SPEVILLE L.Adventure Racing[M].US:HUMAN KINETICS,2004:16-17.

[17]新西兰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t.nz/ tools_and_services/population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 —Taking Athletes from Excellent Mountain Outdoor Teams in Recent Five Years in China as Example

LI Pei-cong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and explore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s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level.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a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 performance in recent five years,and makes field investigation,survey and interview on the 2014 Chengdu Pengzhou international mountain outdoor events such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thletes,coaches and referees,leader.1) Our athletes ability in physical recovery is relatively poor;2)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ountain outdoor athletes in the arms and waist abdomen strength is quite different;3) Foreign athletes physical strong;4) foreign athletes equipment safeguard more comprehensive;5) larg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athletes on the tactics to use.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it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training,scientific selection,competition,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put,strengthen competition equipment,equipment R & D,adding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mountainoutdoorsports;sportsability;performanc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1002-9826(2016)03-0132-08

10.16470/j.csst.201603020

2015-01-04;

2015-11-07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3SA0145)。

李佩聪(1972-),男,四川广元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Tel:(028)84844039,E-mail:786521749@qq.com。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China.

G881

A

学术期刊

总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Google学术、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官网、新华网、中国户外资料网等获取有关山地户外运动方向的著作、论文、学术报告等相关文献。

猜你喜欢
探险队代表队山地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感恩新时代 运动促健康
跟踪导练(三)
太空探险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