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2017-01-05 13:55覃建华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新课改初中数学

覃建华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重要科目,在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相较于其他课程难度大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改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既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强调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数学是呆板、枯燥的学科,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兴趣。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缺乏主体性。当前课堂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怕讲解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彻,反复讲解重点知识,留给学生的动脑时间很少,学生就像一个旁观者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之数学公式、习题较多,学生认为课程很枯燥,无法集中精神,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少用到教学辅助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校缺少教学设备,无法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另一部分是学校教师怕麻烦,觉得没有必要而不愿意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教学设备,故而放弃使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学校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保障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缺乏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初中学校多安排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数学教师多是科任教师,担负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因此数学教师仅与学生在课堂上有交流。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很敏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找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1、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理念,明确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发展初中的数学教育事业,首先就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理念。学校是良好的新课程的执行基地,初中教师则是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相关教育文件,做到正确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切实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2、构建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意识。建立数学情境,即初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堂教授的内容,联系初中生看待事物的眼界和以往学习的知识掌握度,把课堂教学内容建立成具有挑战性、实际性的情境或者问题。我们知道,数学的基本知识是前辈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试验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把数字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建设数学情境,将抽象的事物转变为具体的数字或者字母内容,使其容易理解,以不断地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其探索知识的意识和欲望。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1)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初中生们也存在着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其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认知程度、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思维角度等。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充分掌握和理解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满足多元化的需要,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2)重视初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理念指出,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和谐的教师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知识很强,但是其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那么他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不能达到最好。可见重视初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模式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4、不断完善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课堂效果。长期以来,初中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采取独白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模式并不能使课堂效果得到提高,致使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自我反思,积极实践,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氛围得到改善,使课堂环境得到提高,使课堂效率得到加强。例如,在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一个题目:在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AB、AC上,试设一个条件,使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协调了学生的思维,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凸显了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

5、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高学生们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熟悉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思想的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例如,当学生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各种解法后,还必须将这种学习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种应用问题用方程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列一组方程,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将未知数解决出来,这即是数学方程的基本思想。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想的引导和教育,提高了学生探索未知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整体知识技巧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能够开设一些数学趣味活动或者脑筋急转弯,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不断增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运用的空间和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0(1).

[2] 张丽.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研.2010(17).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新课改初中数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