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2017-01-05 14:02杨兴志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杨兴志

摘要:我国目前就当前教育形式,提出了各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其中小学语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课程改革,小学语文目前提出了新课标课程标准,目前的语文课程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汉字拼音,应该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再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从中可见,传统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要更多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能力。本研究就是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效课堂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涉及的范围面很广,已经辐射到全国各地,改革普遍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情况也不同。而对于这些不同我们应该正视,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总结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充分认识并总结当代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也阐述了有效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小学语文未来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现状分析

1、传统的小学语文的弊端。不可否认,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弊端,而这些弊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是经由长期的时间的演变慢慢沉淀下来,并且在人们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老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来备课,根据教学参考书来出试题,根据参考书来定答案,因此,老师们传达给小学生的知识也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的,慢慢的,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刻板的程式。这个程式忽视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想象力的得不到发挥,时间久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就彻底变为被动的接受既有的知识的一个机械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的本能也就渐渐退化了。这样,对学生以及对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都已产生了极其不利影响。

2、改革前教育的形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育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这和传统的小学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之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在座位上专注的听,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机械的,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育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改革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对学生实行“专制统治”,语文课堂上的一切只不过是专制者的独角戏。

3、改革中的阻碍。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也一样。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的弊端存在已久,从老师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都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重大改变,这是小学语文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另外,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的教育环境也阻碍了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学生的择校和就业都是由考试成绩决定的,这引导了小学办学的方向,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不要单单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课堂听讲形式的改变,更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二、改革的发展和未来

1、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地位是重中之重的,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事实是,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储备不足,人才匮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讲课注重理解,课堂上他们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教学生怎样阅读,怎样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想法的时间只有四分之一,这就形成了语文课堂结构失调的现象,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文化观念,全面的转换教学方式。

2、改革后积极的教学方式。新课改实行之后,老师不再是对着课本给同学们讲授固定的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同学们去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情境教学等新形式,这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这些新形式的运用老师还加强了对新教材的运用,新教材中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内容,改变了之前语文课堂单一,无趣的局面,使得课堂内容充实,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创造自我,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辅”变“主”,继而老师就应该由“主”变“辅”,最终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小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仍然有一部分老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们要积极参加培训,来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

3、就目前小学语文改革教学反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极力推进,适应教学改革而改进的新教材知识内容全面,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材还特意设立了不同等级的内容,适应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新教材的众多模块设立需要同学们自主完成或者讨论完成,这样使得同学们能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能加强同别人的合作交流,促进自身发展。而成绩评定制度也有很大改变,在强调笔试考试重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考核,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小学生这种低年龄的社会群体所接受。

三、结语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通俗的说,就是教学生怎样说话,因此,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文在人们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人文性。新课改要做的就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寻求一种平衡。寻找平衡的关键是要坚持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一起合作、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就不能忽视老师的作用,语文老师是连接学生与新知识的纽带,他们应该不断反思,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学。另外,社会上应该给与舆论支持,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学周刊2013(23).

[2] 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 课 程·教材·教法2012(5).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