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吟与揉

2017-01-05 15:11周南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琴弦手腕琵琶

周南

关键词:琵琶;吟与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创作者由外在事物触发其内心情感,并且在内在的酝酿下迸发出的一种强烈倾诉欲望。贾岛曾在《二南密旨》里这样说:“感悟曰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这种个人的内在体验、发生于瞬间的直觉以及对生命的真谛的顿悟需通过某种媒介表达出来,能把这种意象的“虚”准确而完整地转化为可被感知的“实”这个过程是所有艺术门类最为迫切的内在要求。在音乐艺术中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演奏技巧(歌唱技巧)。所以能够全面深刻地剖析研究演奏技巧并准确地运用于乐曲中,这对我们的艺术创造是极为重要的。演奏好一首乐曲需要多种演奏技巧的协调运作来表达演奏者的内在情感。

对琵琶“吟”与“揉”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吟,琴书称‘若吟哦然或喻之为‘寒蝉吟秋,这是以其音啊效果接近于人声或蝉鸣的自然波动而命名的。‘猱,(读rou或nao)原字义是猿类的一种。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手势图》解释说:‘若猿猱升木,跻攀而吟号也。近代以后多把‘猱用作‘揉。”虽然“吟”和“揉”都是通过改变弦的张力使得音乐中的单音具有波动性从而达到美化旋律的左手技法。但从音的波段频率及浮动大小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在查阅相关典籍和著作后,笔者发现就当下而言对于琵琶的吟揉也有多种分类方式。在此大致将各时期主流观点梳理一番后,再进行详细解读。

华氏《琵琶谱》中描述“弹后按弦往来摇动,左右不过三四分。若吟哦然,致有音韵。”《瀛洲古调》把吟揉技法分为“吟”与“揉”两种:“吟,弹后按弦往来摇动,左右不过三四分,若吟哦然”;“揉,意与吟相近而阔大。吟之次数多而小,揉之摇动次数小而大。”王露在其《玉鹤轩琵琶谱》中对吟揉技法所做的解释极其细致,将其分为“吟”、“猱”、“吟猱”三种不同的技法加以说明。吟,“按弦得声后,轻轻摇动约五、六次,出音幽静安闲,陈弦外有余韵也”;猱,“按弦得声后,上下用猱约七、八次,出音清净苍老,使有逸趣”。对“吟猱”解释则为:“吟猱合作,按弦起伏,摇动左右不过三分,若吟哦之有韵,或先吟后猱、先猱后吟,其作用之妙,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林石城《琵琶教学法》“‘吟是指包括各传派的‘吟、‘揉、‘摆的总称。是在右手作弹、轮、滚、摇等指法发音时,左手按弦将弦按在相品位上作左右(在品位上)或前后(在相位及上把位部分品位上)的连续摇摆,使弦上发出摇曳不定的余音来。”

庄永平先生的《琵琶手册》一书中,是这样对左手技法技巧的“揉弦”进行描述的:“揉弦是吸取西洋弦乐器上的同类指法,结合琵琶有品的特点加以运用。”“从今天的演奏角度来看,引进西洋的揉弦及其方法,不仅是十分必要,无可争议的,也是传统吟音所不能替代的。于是把揉弦作为一种左手的基本技巧运用,吟音就变为一种特定的,对比性的指法技巧运用了。”

《琵琶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郑溪和‘换弦以手腕运送到位,手指只管起落动作;揉弦则以手指来回勾而非手腕动作。

《传统琵琶曲神韵之拿捏初探》王范地把琵琶演奏中“左手的‘行腔作韵分为波音与滑音,琵琶的波音是通过吟揉技术来实现它的变化的”王范地从波音的大小、快慢,将吟揉划分为11种形式。

由以上各时期典籍文献的表述可知,在近现代以前对“吟”与“揉”的定义是以左手按音指摆动大小及频率来进行区分的。而对于运动的形式及方式并没有进行特别说明;而近现代因西洋弦乐器的传入,其揉弦技法对于手腕手臂的合理运用,深得琵琶演奏者的认可,在进过长时期改良及创新后,现代对于琵琶吟揉的定义以不是以大小与幅度进行区分,而是以手臂、手指等发力方式,运动方向等来对现代琵琶吟揉进行区分:以手腕手臂斜向运动为揉;以手指发力横向移动为吟。

一、吟弦

左手按音指按住弦身,并以手指发力为主带动琴弦横向摆动,拉-推-拉动作交替进行,使其达到高于基准音——基准音——高于基准音——基准音的“波段循环”音响效果。

二、揉弦

左手按音指按住弦身,并以手臂手腕发力为主带动琴弦斜向摆动,拉-推-拉动作交替进行,使其达到高于基准音——基准音——高于基准音——基准音的“波段循环”音响效果。

三、按压揉弦

左手按音指按住弦身,并以手指向琴身方向按压发力为主使得琴弦改变其张力,按-放-按动作交替进行,使其达到高于基准音——基准音——高于基准音——基准音的“波段循环”音响效果。其操作方式与古筝揉弦有相似之处,可借鉴古筝揉弦方式,有一定弧度的向琴身方向按压琴弦,一般来说按压吟揉法仅适用于低把位的相上运用,因在相把位按弦音接近山口出,弦的弹性较小弦与弦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而相与相之间的深度大于品与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宽,这就有利于进行按压揉弦的操作。

参考文献

[1] 选自《乐记?乐本篇》.

[2] 贾岛(779-843)著.

[3] 丁承运:《论吟猱——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艺术探微》.

[4]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历史演变与运动方式》,《北方音乐》2009-12.

[5] 沈其昌:《瀛洲古调》,1916年编著琵琶曲集.

[6]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历史演变与运动方式》,《北方音乐》2009-12.

[7] 林石城:《琵琶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1989年9月第一版,ISBN 7-80553-147-1/J.124.

[8] 庄永平:《琵琶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2001年1月第一版,ISBN 7-80553-922-7/ J.782.

[9] 张先玲:《养合集》由伟确华粹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ISBN 962-8602-7-6.

猜你喜欢
琴弦手腕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扳手腕
掰手腕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