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科大联盟,开辟作文教学新蹊径

2017-01-05 18:42金妙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博客习作微信

金妙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习作教学的现状就是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写得痛苦,费时多而收效微。习作教学如同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让这根“鸡肋”变成“美味”呢,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将写作教学与各学科之间联盟,有效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共通点,不仅让语文成为各学科的基础,更要建构起写作教学与各类学科之间的桥梁,提取有效技能和知识点为写作所用,让习作教学的道路走得更加深广。

关键词:情感共振;图文并茂数学作文微文学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用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就应该多角度地有效整合各学科的交汇点,让作文教学潜移默化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走上一条轻松自由的习作学习道路。

一、情感共振,写作与《品德与社会》的联盟

《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教材内容广泛,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正是一片能汲取学生的习作素材的沃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取《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有用素材,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为学生打开新的写作视野,打通思维源泉,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是《家人的爱》,“爱”的主题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来自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相信品德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肯定是落实了教学目标的,学生的情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熏陶。在此时如果能进行进一步地点拨和引导,那么学生的情感思绪是能够倾泻而出的,于是我趁热打铁,在学生上完此课之后,紧忙加入了一堂写作指导课。

在上课开始前,我是不会宣布这是一节写作课的——学生会立马陷入写作的反感情绪中。上课伊始,老师轻松自然地聊起一件自己小时候感受到浓浓母爱的事情,故事真实动人,立马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自然地联想起了自身经历,纷纷举着小手想要讲讲自己内心的“感人故事”,于是师生进入一场聊天式地交流会,有的学生说得完整感人,老师就鼓鼓掌送上温暖的微笑;而有的学生说得疙疙瘩瘩地,老师就从旁串串语句,让学生有表达的信心。因为聊天话题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都是学生亲身的经历,因此每个学生都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顺势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写下来,让老师能细细品读。这堂课学生的写作兴奋点很高,写下了好些真实感人,情真意切的佳作。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生活,教学非常极为宽泛。叶老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我们试着把写作教学与《品德与社会》学科联盟,这正是再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

二、图文并茂,写作与《美术》的联盟

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作家用文字传递情感,画家则用绘画表现意境,但是艺术都是想通的,绘画和写作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全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配备了符合文本内容和意境的插图,为什么要配上插图呢?因为图画具有形象性,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根绝调查发现,85%的学生面对语文课本时,总是先看插图,由插图激发起阅读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引发之间的思维互动。因此,看图写话,给作文画插图,绘本创作等都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图片不同于文字,图片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一张图片的出示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去观看,但是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教会学生观察图画要有顺序、主次、细节等。三年级上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一篇能有效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文本,在执教本文时,我会电脑出示《清明上河图》,引领学生由远及近,有景到人,有面到点,有主要人物到次要任务,由人物的衣着动作到神情等进行观察,请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了哪些画面信息,老师进行相应罗列。当然观察止于表可不行,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透过画面内容想象故事情节,让画作的内容动起来,让人物活起来。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得头头是道。之后再结合文本学习,教学效果极好。有了这样的观察训练,我就指导学生写作《的农贸市场》,出示清晨农贸市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人物,场景,并且细致地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等,进而透过观察让画面动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和想象结合进行口头表达,然后在看和说的基础上,完成习作训练。绘画和写作都源于生活,巧妙地结两者,不仅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对写作不再感到枯燥,文字会变得有色彩,有动感。

三、相辅相成,写作与《数学》的联盟

语文和数学看似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仔细思考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存在着多样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倡导:“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体验、交流、实践,这岂不是和写作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么,因此数学就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就是数学作文。

让学生把作文和数学的学习联系起来,让作文成为数学学习的工具,成为数学学习的助手,大大拓宽了作文内容。在数学作文中,学生可以描述数学现象、发表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和探索,总结对知识点的认知过程,还可以写课堂活动的情景,学习中的趣闻,解题的过程,合作交流的经历,知识点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用童话的形式表现知识的生发、运用的故事等,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各种作文形式,各种表达方式,都是可以利用的写作训练点。如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很多学生总是会粗心地遗漏掉小数点,那么我们就写写数学作文,可以写《我和小数点不打不相识》、《生活中的小数点》、《我把小数点弄丢了》、《小数点闯祸记》……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数学课堂的学习记录,也可以展开想象写写“小数点”的童话故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数学作文的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入脑,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处处皆数学,让写作与数学进行联盟,两者真的是相辅相成,在数学作文的训练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能够得到提高的。

四、躬行实践,写作与《信息技术》的联盟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总是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据调查,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学生开通了QQ空间,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博客。“微信”“微博”“博客”这些网络名词对于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那么,我们何不把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呢?根据学生对当前网络“微文学”产生的强大兴趣,我就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室墙面的一角开设了“微信朋友圈”一栏,要求每位学生都给自己起一个微信名,我会在“微信朋友圈”上为每一个“微信账号”划分好“微信发布区”,教师定期发布一个主题,学生就这一主题自由发表意见,要求语言简练优美,把“微信”写在便条贴上发布于“微信朋友圈”上,全班学生都可以对“朋友圈”上分享的“微信”进行“点赞”(画一颗)和“@”,人气旺的“微信”会由班级“微信管理员”收录到“班级微信账号”(美词佳句记录本)里。开设“微信”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谨慎地用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没有了写长文字的要求,写“微信”对于学生而言,少了一份压力和畏惧,更多的是一份轻松和自由,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有话可说。

“微信”训练的是学生简练有序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就要训练学生“生动具体”的文字表达能力,于是我就实施写作训练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第二步——开设个人“博客”。每个学生的周记本就是各自的“博客”,要求每位学生给自己的“博客”起好“博客名”,设置好“博客访问地址”,还可以设计好“博客主页”,每一篇周记就是一篇“博文”, 为了让自己的“博客”有较高的“点击率”,博主们可以给“博文”加插图或照片等。每周设置一次“博文共赏”环节, 所有的“博文”一起展示给全体“博主”欣赏,学生可以在任一“博文”下面进行“点赞”和“评论”。 因“博客”的开放性,学生会格外重视“上传”作品的质量,也会认真阅读他人的作品,并做出认真的评价。根据“点赞”和“评论”的数目,每周评出5篇高人气“博文”,老师不仅会颁发自制荣誉证书,还会将优秀“博文”录入“班级博客”(这是真实的网络博客,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上网赏阅)。网络写作与现实写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改变了写作教学的模式,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不再是任务,而是兴之所至,这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带来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写作教学这条路上,确实是路途艰辛。我们试着抓住每一次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契机,希望能够得到欣喜的成效。但是,教育是慢的艺术,写作教育更需一份耐心。我所尝试的学科联盟促进写作教学的新途径,路途漫长,写作教学可以结合的有价值学科信息尚不止这些,我且需一份耐心、细心、和热情让这一路走得更远更宽。

参考文献

[1] 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付小悦.“微博泛写作时代的传统文学力量何在”.来源《光明日报》2011-11-09.

[3] 盛登.“数学作文价值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5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猜你喜欢
博客习作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