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2017-01-10 00:40杨海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上升时间丙种球蛋白特发性

杨海霞

临床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杨海霞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住院的ITP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疗程均为21~28 d。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皮质激素;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增加或正常为主要特征,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多发的出血性疾病,内脏出血和广泛的皮肤黏膜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儿可能由于较为严重的颅脑出血和内脏出血而危及患儿的生命,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对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ITP患儿采用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住院的ITP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4.5±3.1)岁;发病年龄<1岁8例,1~3岁18例,>3~7岁10例,>7~14岁4例;患儿中出血37例(皮肤瘀斑瘀点32例,鼻出血5例),无明显出血3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4.7±3.3)岁;发病年龄<1岁8例,1~3岁20例,>3~7岁9例,>7~13岁3例;患儿中出血38例(皮肤瘀斑瘀点32例,鼻出血6例),无明显出血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年龄、出血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制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ITP的诊断标准;(2)年龄1个月至14岁;(3)首次发病,发病前1~3周有急性病毒感染史,如病毒性肠炎、水痘、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伴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传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阶段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1~1.5 mg/(kg·d),治疗3 d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2 mg/(kg·d),分成每天早、中、晚3次进行服用。同时临床医生可按照患儿当时的实际病情和血小板上升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的合理调整,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有效补充钙鱼肝油和维生素C,有效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治疗,0.4 mg/(kg·d)连续治疗5 d,或1 g/(kg·d)连续治疗2 d。两组疗程均为21~28 d。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儿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至少90 d以上,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2)有效:治疗后患儿基本无出血症状发生或者消失,至少持续60 d以上,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3)进步:治疗后患儿基本无出血症状有所改善,至少持续15 d以上,血小板计数上升;(4)无效:治疗后出血症状和血小板计数无改善或持续恶化[3]。

1.7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疗效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t=14.07,9.03,P<0.05。

2.2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5.17,P<0.05。

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心动过速、过敏、发热、恶心、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儿童ITP是小儿获得性出血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在病毒感染后15~20 d发病,患儿血液中可检测出血小板包被抗体,同时部分患儿将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ITP致病原因是短时间内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持续发生同时引发出血症状,血小板降低原因与机体产生的一种血小板抗体和机体中所产生的巨噬细胞吞噬后有直接关系[4]。所以在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是由于治疗时存在使用剂量大和时间长以及停药后反复发作,同时毒副反应较大,甚至部分患儿在治疗中使用受限等等诸多缺点,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为此探索一种起效快速、疗效持久,同时可靠性高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所期待[5]。

当前,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ITP成为探讨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重症ITP患儿的必选治疗方法,其疗效得到大家的首肯[6]。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功效,由于糖皮质激素能成功阻滞机体免疫活性,使抗体不断减少,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也出现降低而促进出血现象有效降低[7-10];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抑制组织巨噬FC受体的结合被抗体包围的血小板,而降低有效清除致敏血小板,干扰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扰乱细胞补体活性以及细胞动力系统,调节B细胞活性和T细胞活性进而能有效提供特异性抗体,进而达到有效降低血小板破坏和上升血小板计数的功效[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小儿ITP采用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2]。

总之,小儿ITP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采用皮质激素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雷婷,梁影,李存杰,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6):3009-301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0.

[3] 孙梅,闪丹,顾蔚,等.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细胞抗原CD19、CD20、CD80、CD86表达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2):1111-1114.

[4] 张亚楠.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77-78.

[5] 肖小兵.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5):683-684.

[6] 曹洪晓,吴星恒.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39-41.

[7] 刘晶,郭小青,刘锋,等.刘锋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撷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111-113.

[8] 张永卓.3种方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1):2034-2035.

[9] 范小勇,张耀东,谭利娜,等.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11-13.

[10]陆于兰,张娜,邵静波,等.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始治疗指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2):919-922.

[11]孙蕊芸,余惠平.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4):328-330.

[12]石效平.中医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思路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6):485-486.

(本文编辑:刘颖)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purpura: an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YANG Haixia.

Hunan Children'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7,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Methods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ITP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treatment in Hunan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Jan. 2015 to ma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40 children) and control group(40 childre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lucocorticoid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ramma globulin in addition to glucocorticoid. The treatment course lasted 21 to 28 days.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the time of platelet count to increase and to return normal was also record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38/4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7.5%,31/4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P<0.05). The time of platelet count to increase and to return to normal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achieve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TP children.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Gamma globulin; Glucocorticoid; Children

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内科

杨海霞(1973-),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E-mail:673093648@qq.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6.06.015

R554+.6

A

1674-3865(2016)06-0597-03

2016-10-19)

猜你喜欢
上升时间丙种球蛋白特发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高速电路基材特种三层线路板制作
航空装备计量中脉冲上升时间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