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及发展对策

2017-01-10 15:55焦豫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消费

焦豫

◆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成都 610059)

引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经济结构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内外需求不平衡极为明显。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产品出口,内需较为不足,国内消费比例较小,投资与消费不成正比,国内需求过低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去有效扩大内需,是目前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毋庸置疑的是,流通业将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流通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它贯穿于社会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行业和服务业。流通行业又由物流业、零售业、酒店服务业等组成。上述行业的发展与社会消费市场的发展扩大关系密切。这些行业的发展变化将会带来市场消费方向的转变,流通业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市场消费,从而改变我国整个社会的内在需求。通过调控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构成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最大程度的释放流通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对扩大我国内需和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流通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主要为以下方面:

(一)流通的过程可以引导市场需求逐步平衡

从政治经济学中可以得出: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品从生产到投入消费市场的阶段,供求是否平衡呈现出不确切的状况,较为反复。市场供求的平衡需要在流通业不断的运作中实现,同时流通业也不断的改变着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而且流通业能不断影响生产和消费,流通业通过流通过程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并向市场传递,从而影响了生产的数量和生产种类,也可以不断督促企业生产的自主研发创新,拉动内需。以上的过程共同作用于供求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进一步实现市场出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内外需求对供求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企业生产的数量,种类几乎是完全是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即“由需而产”。企业所掌握的供求信息大都来自于流通领域,以参数为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得出,流通业影响着生产领域的生产数量和经营方向。流通业使商品由生产部门流向消费者手中,拉动整个社会需求。在产需平衡的要求下,流通业通过控制供求平衡而影响消费状况。近年来流通产业正在积极谋求发展,从而也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增大,表现为物流业在商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提高,丰富了消费方式,从而增加了国内消费总量。流通在这些变化背后有着强大的桥梁作用,流通使生产方面及时适应市场需要,在掌握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扩大生产,以有利于供求之间平衡。流通业在流通过程中不断掌握市场在各个层面的变化,不断影响生产和再生产。同时又以加大生产自主研发新产品的力度刺激消费量,使生产到消费过程的效率提高,从而不断拉动国内外内市场需求。

(二)流通业通过促进效率提升以不断扩大内需

一个产品之所以可以从生产走向消费,中间经历多个流程。其间每一个流程必然会考虑到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等交易成本。商品交换需要较高的效率,也就是要控制交易成本的高低,因为交易成本还会影响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循环效率。流通业的存在使产品不断转让成为了可能,它起了必不可少的桥梁的作用。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桥梁身份的作用不断强大。产品交换的方式类型多样化,也就意味着从生产到消费的交易成本下降,交易的循环效率的提高,交易的循环效率提高也有利于商品能快速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在我国,流通产业与许多的产业密切相关,与制造业的关系更是紧密。对我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显示,2010 年运输邮电业的前向总关联度是2.4243,后向关联度大约1.7310;零售、批发以及住宿餐饮业的前向关联度为1.6511,后向关联度为1.0993,可得出我国流通业与其它行业联系紧密的结论。近年我国各个制造业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造成了制造方面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流通业再次发挥了桥梁作用,极大了提高了原材料交易流程的效率,从而优化了原材料交易和市场消费的交易途径,间接的增加了市场的交易量。一次可以得出结论,流通业的完善发展可以有效的拉动内需,提高社会市场交易运行的效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

(三)流通业通过促进国内就业进而不断扩大内需

社会学中的分工理论表明,流通业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产业内部行业的精细划分。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尽相同,从而也优化社会就业环境。从2003 年至2012 年,批发零售行业的劳动者增加了约1.5 倍。随着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和交通日益发达,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提高了城乡整体的就业水平。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就业收入和消费密不可分,就业水平高可以极大程度的扩大内需,就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本。与人们的日常利益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也与就业存在互动关系。就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带来居民纯收入大幅增长,同时也刺激了他们消费能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得到内需有效拉动。因此,扩大就业规模可以促进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国内需求。

(四)商品贸易行业丰富了城市的职能

首先,商品贸易行业的交换和流通都需要完善的交通条件做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商品贸易行业大大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而先进的交通网络不仅对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有所帮助,还方便了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沟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沟通、城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交通网络方便了城市中居民的出行,方便了他们的购物和交际活动,对于拉动城市与城市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提高城市内居民消费水平意义重大。其次,由于城市商品贸易业的发展,城市商品进行贸易和流通的场所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完善,进而形成集聚效应,拉动消费,也能以此为契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文分析来看,所谓的商品贸易,并不是一成不变、静止不动的,商品在交换中不断地改变其拥有者,这也是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的交换不是私自、个人的行为,而是有着大范围的社会基础的,是由社会来供给,而社会对其也是有需求的,所以商品的贸易流通能够拉动内部需求。而细究其缘由,可以从这几个方向来看:首先,流通贸易促进了交易过程,并使得其供需趋向平衡。所谓的交易不过就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转换,对于商品,拥有者就是供给方,消费者就是需求方,一旦双方处于不平衡位置,就会出现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造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失衡。而流通贸易会缓解这样的关系,由于有便捷交通网络和流通渠道,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可以购买,都能够售出,这样就相当程度地缓解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两种不平衡状态。其次,通过流通,商品交换更加便捷高效。现今经济全球化,人们早就不满足于仅仅购买身边的商品了,而在以前,很多商品来自大洋彼岸,由于没有高效的流通渠道,其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都叠加到了最终的价格上,大大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而现在,多条便捷高效的流通渠道被开发出来,只需要在网上轻轻一点鼠标,在短时间内,商品就会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得益于流通的高效发展。最后,流通能够大力推动内部需求,最终实现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由于流通对消费的促进,消费水平会随着流通水平而上升,这正是贸易流通价值的体现。

当前国内贸易流通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国内贸易流通水平不高

近年来,国内的贸易流通业发展迅速,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很多益处。但就现行水平来说,国内的贸易流通水平还未达到国际标准,离国内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从业者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就当前国内贸易流通业的现状来说,相关产业还仍处于萌芽阶段,缺少大企业,多是一些小企业集中于零售、物流、食品等方面,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且也难以对其他领域有促进作用。 一份关于国内前500名民营公司的分析报告称,当前国内的公司很多还未转型,仍有五分之四的公司死守在工业等旧产业上,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被彻底地冷落了。当然,国内的贸易流通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就扭转局面并做大做强。有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所有零售业的销售额加起来所占所有类别企业的销售额比重还不及沃尔玛公司一家公司所占的比重。而如苏宁、国美等家喻户晓的大企业,虽然在国内做出了成绩,但其交易额也仅仅占沃尔玛的1/17左右。同样是2012年,国内前100名公司的销售总额还没有超过同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业绩,仅仅为其75%而已。该数据说明现阶段国内贸易流通业的水平,还无法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

(二)国内的流通业效率亟待提升

作为连接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纽带,流通业在国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在效率方面,国内的流通业还做得不够。一般来说,会以流通效率来判断贸易流通业是否便捷和高效,这其中既包含了物流的速度和质量,也包括了资金的流转速度等等。而从指标上来看,这方面国内的流通业还较薄弱。当然,不少的专家学者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不少经济论坛上,一些学者就提出对国内贸易流通业的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遗憾的是,流通贸易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巨大的改进。同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本身的实力还不足,很多措施无法获得很好地效果。国内贸易流通业在效率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国内很多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是非常需要便捷高速的物流进行运输,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传统观念所限,相当数量的大中企业还是依然使用传统的不集中的物流方式来运输,使得这些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节节攀升。以2012年的物流成本来说,其成本已然占据了企业生产总额的18%,而众多发达国家的相关比例压缩到了10%以下,足以反映国内物流方面的差距。其次,商品在运输时不够快捷。我国的贸易流通业不发达,活跃的都是一部分较为分散的中小型企业,很难打通供货渠道,在运输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足。最后,由于我国的贸易流通企业较小,无法获得更多更好的融资,资金往往周转困难。虽然近年来,国内的连锁公司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的问题,但仍然无法抗衡一些如沃尔玛之类的国际大公司。同时,由于我国连锁公司方面的经验较少,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

(三)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

一般来说,流通企业大多数都是在市场集中度较高或者人口密集度较大的地方有所集中。但是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二元经济体制一直存在,尤其是县乡镇,这些地方由于在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密集度等方面和城市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也就导致城乡流通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2012年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平均收入远远高于农村的收入水平,达3.1倍之多,这明显体现了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在较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各种商场以及各类零售型店面居多,并且这些商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与城市恰巧相反的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其人口密集度相对较为稀疏,并且居民的收入也相对较低,所以就导致很多零售市场或者商场很难在此扎根,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商场”则多为摊铺和百货商店,流通业就更无从谈起。但是,对于消费市场来说,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仍然是其不可获缺的消费主力之一,这些矛盾不解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全国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1995年以后,从我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例来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截止2010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经下降至不足20%。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城乡流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以及城乡流通二元差距所造成的不均衡还在不断持续扩大。

(四)流通市场的秩序较为混乱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流通企业也一般都以中小型为主,与此同时此类中小型流通企业的市场经营多以单独式以及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为主,并且由于国内对于流通市场的统一机制并没有完善合理的建立起来,也就导致虽然与十年前相比,流通业的整体规模有所扩大,但流通市场的相关秩序较为混乱,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流通市场较为混乱,那么对于扩大内需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近年来,虽然我国逐渐出台了很多关于流通市场秩序整理整顿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内流通市场上长期普遍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整改,这使得在短期内,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扩大内需从而带动消费的推进中,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些工作的发展,竞相出台了很多规范政策,希望能够让内需进一步扩大,但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扩大内需视角下我国流通业发展对策

(一)提升商业服务功能

对于提升商业服务功能这一措施而言,其主要有三个要点。即首先要持续挖掘和培育服务消费热点,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于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营销管理模式加大引进的力度,建立更多更好的消费服务平台,将起初的引导消费理念,进一步升华至创造消费的理念,通过鼓励各个层次的居民消费,达到扩大消费领域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对社区商业业态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从而强化社区商业有关服务的诸多功能,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氛围;其次,要将商业的布点以及结构进行相关完善和优化。就现阶段我国商业网点的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都呈现较不平衡的状况,所以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对区域协同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行明确,同时实施合理的商业布点战略,从而建立范围较广、多元化的城乡流通市场,最终在各个层次将国内消费领域扩大。最后则是要加大和流通市场有关的基础设施投入,将这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即不仅要对交通运输体系加大投资力度,还要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加大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则是希望能够拓宽新型服务的各类领域,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

(二)促进流通产业组织化发展

对于流通产组织化的发展首先就要积极培育各个流通企业,使其壮大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于现有的知名连锁企业加大培育的力度,鼓励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与其相关的知名品牌,将品牌效应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通过兼并和收购等方式持续加大流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充,从而提升中小企业迈向大型企业的能力和机会。另外,还要通过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的引导,将中小流通企业不断壮大,从而扩大其经济规模。其次,还要积极地对流通产业的相关组织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让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各个大型流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充的条件下,让其整合资源的相关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在中小流通企业规模扩充的过程中,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让其组织化的经营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增强中小流通企业在相关流通领域的服务功能。

(三)提高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水平

对于提高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水平这一措施,有三个步骤,具体来说是指:首先要对农村各项流通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和投资的力度,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落实到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关政策中去,进一步优化流通基础设施在农村的状况,促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这一过程中着重利用有关物流业带来的很多发展机会,从而将农村的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为农村流通渠道与城乡流通渠道融合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保障体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降低运输成本,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其次,还要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转型的力度,将现代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进行更快的升级和完善,从而让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升级。最后则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产品交易流通,提供一个较好的渠道,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以及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四)发挥流通促进消费功能

首先就现阶段来说,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要对消费方式有所创新,就必须促进商贸业态的“虚拟化”消费习惯,例如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基于互联网的无实体店铺的销售模式的相关规范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构建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网络商业业态不断完善和创新,例如网上超市、专卖店等。另外还要积极加强对于线上、线下共存店面的建设,以此来适应越来越多的新型消费群体,建设与其对应的新型网络购物模式。最后,还要准确把握各类服务性或与其相关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进行升级,加强各类新型消费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进而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五)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协调发展

要想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就必须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将现阶段传统工业为导向的资本,进一步向商业资本转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些自主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进而取得价格主导权,从而提升制造业的相关分销能力,同时收获更多由国际分工带来的诸多利益,还能将国内因为经济存量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得到有效地缓解。具体来说其措施主要有三点即:首先,要积极推动国内一些商贸企业对于境外的投入,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建立采购分销窗口,或者各类基地和网点;其次还要加大对于境外企业的兼并、收购力度,在境外华人商家形成的有效影响力基础之上,与境外当地有关机构和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以及沟通,收购一些由于资金困难出现经营不良的外资流通企业;最后则是要加大商品在内销以及外销两者之间的转化力度。即将外贸企业建立的相关内销机制及其风险分析管理经验,根据其优点为内贸批发零售企业建立与其对应的机制,最终将购销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祝合良,李晓慧.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商业经济研究,2011(12)

2.郝爱民,王章留.论我国农村消费升级的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2)

3.王世进,周敏,司增绰.流通产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SUR 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

4.王先庆,武亮.扩大内需导向下的流通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2(16)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消费
国内消费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新消费ABC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