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群从“脾肾”论治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2017-01-12 22:24叶欣欣柴可群陈嘉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运化情志肝肾

叶欣欣柴可群陈嘉斌

·名老中医经验·

柴可群从“脾肾”论治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叶欣欣1柴可群2陈嘉斌2

肝癌;脾肾;临床经验;柴可群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我国肝癌约80%为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易出现胁痛、黄疸、腹水等症状,中医多将其归属于“肥气”、“肝积”、“癖黄”、“痞气”、“脾积”、“积聚”、“鼓胀”等病症范畴。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医三十余载,运用其独特的柴氏四法即“扶助正气、化痰解毒、调畅情志、温阳通络”的方法治疗相关肿瘤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柴老师从“脾肾”论治肝癌,多以健脾理气、补益肝肾为治则,佐以调畅情志,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随症加减。笔者有幸侍诊,感悟颇深,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柴老师认为,肝癌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毒邪内侵为实,正气内虚为本,发病多由感受毒邪、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因素,致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湿聚、痰毒等互结于肝,病久致肾阴虚。故柴老师认为,该病病位虽然在肝,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1.1 脾虚饮食不节或忧思过度致脾失健运,饮食不节,饮酒过度或恣食肥甘厚腻之品,易阻碍脾之运化,且肝脾同居中焦,脾失健运,则影响肝之疏泄,导致“土壅木郁”。正如《金匮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阐述了肝与脾之间的关系。柴老师认为,一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肝气则不可冲和条达,肝主疏泄失司,则脾之生化无源,日久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内停,水谷不化,停聚为痰湿,日久郁而化热则使气滞、血瘀、湿热、瘀毒互结,邪毒留滞体内,渐积而成癌毒,则成为肝癌形成的主要原因。正如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二则忧思过度,易损伤脾气,导致气滞或气结,致使脾胃运化失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易出现不思饮食,从而导致后天之本生化无源。

1.2 肝郁酒食不洁或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所言:“司疏泄者肝也”,即肝主疏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脾胃运化,推动血液运行及调畅情志的作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当七情过激或长期抑郁时,则会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导致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故柴老师认为暴怒伤肝之阴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血运行受阻,脏腑经络失养,即所谓“肝体愈虚,肝用愈强”。且肝木疏土,助其运化,当患者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则横逆侮脾,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水谷津液不能运化,聚为内湿,从而加重痰毒互结,加快病程的进展,所以情志致病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1.3 肾虚脾虚肝郁日久致肾阴阳俱虚。《黄帝内经·素问》云:“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即肾主藏精,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故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滋互生,阴阳互滋互制,即所谓“肝肾同源。”柴老师认为,肾水生肝木、子病及母,肝阴亏虚,会导致肾阴不足;脾虚易生痰湿,痰湿困脾,脾阳被遏导致肾阳虚损,所以肝郁脾虚日久,最终会致肝脾肾俱虚,此时运行蒸化水湿的功能变差,则会出现气滞、水停、血瘀等。脾肾阳虚,易生湿痰,肝肾阴虚,则邪从化热煎灼津液,化生痰毒,而瘀毒与痰湿互结,终至积聚而成为肝癌。正如朱震亨《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篇曰:“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

2 治疗原则

柴老师认为,肝癌属本虚标实,毒邪内侵为实,正气内虚为本,多为肝、脾、肾俱虚。故治疗上从“脾肾”着手,以健脾理气,补益肝肾为大法,佐以调畅情志。早期以脾虚气滞为主,治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治则;中期则出现湿热、气滞、血瘀、痰毒等症,此时则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祛瘀为治则;晚期则气血俱虚,耗伤五脏之气,累及肾阴不足,治以养阴柔肝,滋补肝肾为主。

2.1 健脾理气,固护正气柴老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或癌毒侵袭,易阻碍脾胃之运化功能,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患者易出现食少纳呆、腹胀、消瘦乏力等症。后天生化无源,则易出现正气虚而邪气盛,加快肝癌的发展。且脾喜燥恶湿,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则湿浊内生,聚液成痰,痰湿积聚成肿块,肿瘤患者刚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治疗,此时正气受损,人体虚弱。故柴老师以四君子汤(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为基础,方中太子参甘、微苦而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且太子参作用平和,为平补之品,具有补而不滞之功。白术苦温,入脾经,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苓、术相配,增强健脾祛湿之功效。佐以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加以熟地、当归、川芎、芍药等益气养血、扶正培元,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肿瘤微环境,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且柴老师认为,癌症为恶性消耗性疾病,易损伤胃气,正所谓“存得一分胃气,便得一分生机”,所以在治疗时不忘时时固护胃气。如患者出现呃逆不止,加旋覆花、代赭石;若有呕吐,加入姜半夏;若胃纳不佳,加入鸡内金、砂仁;若胃气不升者,加入炒谷麦芽,使得脾胃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正如何任教授倡导治疗肿瘤的原则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1]。柴老师正是通过固护脾胃之气,使得后天生化源源不断,通过鼓舞正气而驱邪外出,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2.2 疏肝行气,调畅气机肝气条达则五脏六腑之气通顺,气、血、津液运行无畅;肝失疏泄则五脏六腑之气阻滞而易致血凝痰聚、湿生饮停,继而化火生毒。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则会出现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等症,且情志不舒者,最宜肝郁克土,肝失疏泄,导致脾失运化,日久则脾胃虚弱。因此,柴老师认为疏肝乃理气之根本,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在益气健脾的同时加入柴胡、川楝子、香附、佛手、青皮、陈皮等疏肝行气之药;且柴老师认为,情志是“免疫调节剂”,情志致病,情志亦治病[2];人的七情过于强烈或者持久,易影响肝气的调畅,诱发疾病的发生[3]。在疏肝的同时选用百合、郁金、玫瑰、预知子、合欢皮等行气解郁之品,可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全身之气得以舒畅,血液运行通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3 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柴老师认为,肝癌病位虽在肝,其本在肾,“肝肾同源”决定了肝肾在病理与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影响。肝癌晚期,气血耗伤,肝阴血亏虚,日久必导致肾阴虚,肾阴虚则水不涵木,以至肝阴愈虚;且肾为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根本,故在治疗上以补肾为主;脾气渐渐亏虚则会致脾阳亏虚,日久亦会引起肾阳虚;故柴老师在益气健脾以资后天之源的同时,加入鹿角、龟板等峻补阴阳以资先天之本。若患者出现胁肋部疼痛、腰膝酸软、低热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症,则加入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生地、天冬、麦冬,炙龟甲、炙鳖甲等药滋补肝肾;若患者有畏冷肢凉、全身水肿等症,则加入山药、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等温补脾肾;同时加入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通络以散寒防变,阳气得以温补,气血得以温煦。最终达到先天、后天相互资生,精血同源、阴阳平和的目的,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2.4 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疡科心得集》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阐述癌瘤的形成与五脏之瘀、痰有关。柴老师认为“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体内津液输布障碍,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凝聚而成。同时“痰”为病理因素,随气流行,外至肌肤、经络、筋骨,内达五脏六腑,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从而产生不同疾病。朱丹溪亦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由于宿痰凝聚而影响脏腑气血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久之则积聚成肿块。故柴老师在扶正培本的同时,兼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若热毒较盛者,以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黄芩等清热解毒;若以痰湿为主者,加入陈皮、半夏、瓜蒌皮、胆南星、桑白皮、桔梗、葶苈子、鱼腥草、杏仁等化痰祛湿之品;若兼有血瘀者,治以活血破瘀散结,采用膈下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郁金、桃仁、丹参、八月札、赤芍、穿山甲、莪术、土鳖虫、乳香、没药等。痰去湿化,气血通畅,脉络通利,利于气血的正常运行,减轻毒邪的累积,缩小或稳定瘤体,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5 病症结合,合理用药柴老师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根据肿瘤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善于病证结合,灵活用药。如有身黄、目黄、小便黄者加入茵陈、虎杖、金钱草等利湿退黄;若大便不畅者,加入大黄、枳实等通腑泄热;若腹大胀满伴下肢水肿者,加入泽泻、猪苓、地骷髅等利水渗湿;若有出血者,则加入侧柏叶、白茅根等清热凉血止血;若胁下肿块者,加入莪术、桃仁等破血消癥;若咳嗽咳痰者,加入地龙、胆南星等清热化痰;若纳呆食少者,加入神曲、谷麦芽等健脾开胃。力求做到抗癌治疗与姑息治疗密切配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验案举隅

患者沈某,男,65岁,初诊时中医四诊: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腹胀略感不适,睡眠欠佳,小便色黄,大便溏(3~4次/日),舌质红少苔,脉缓微弦。追问病史,患者2011年B超提示肝脏占位,后行肝癌切除术,提示肝细胞肝癌。2013年复查时发现AFP持续升高,于2013年至2015年行TACE术3次,术后患者仍感乏力明显,食欲欠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特来柴老师门诊予中医药治疗。柴老师辨证此患者属肝郁脾虚兼有肝阴虚,治以疏肝健脾,养阴柔肝,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太子参30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3g,半夏12g,当归30g,玉米须30g,薏苡仁30g,神曲12g,柴胡12g,丹参30g,杞子、女贞子各15g,天冬、麦冬各12g。经过3周的治疗,乏力、大便溏及阴虚的症状明显改善。考虑患者年纪偏大,故在延用前方基础上,加用滋补肝肾之品,太子参30g,淫羊藿15g,甘草3g,肉桂6g,猪苓12g,茯苓15g,柴胡12g,五味子、补骨脂15g,绞股蓝12g,杞子15g等。此后,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患者服药3个月后,复查AFP16.64ng/mL,基本维持正常水平,自感食欲增加,体力恢复,生活质量明显好转。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肝癌能减轻肝癌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柴老师提倡中医药联合多种手段(手术、射频消融、肝动脉介入治疗等)治疗肝癌,通过对肝癌的辨证论治,以整体观为出发点,从“脾肾”着手,以健脾理气,补益肝肾为大法,重视调畅情志,采用病证结合等多种手法综合诊治。将肿瘤疾病视为“慢性病”,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为目标,实现带瘤生存或控瘤生存。

[1]何任.扶正祛邪说肿瘤[J].天津中医药,2004,21(5):353-355.

[2]徐国暑,陈嘉斌,柴可群.柴可群扶正气祛痰毒调情志防治肿瘤经验撷菁[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0):703-705.

[3]陈彩云,张继东.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138-139.

(收稿:2016-08-28修回:2016-10-31)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肿瘤科(杭州310012)

柴可群,Tel:0571-89972001;E-mail:ckq3301@aliyun.com

猜你喜欢
运化情志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