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培养模式提高骨科临床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策略探究

2017-01-14 06:11刘书中王以朋张海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骨科规范化

刘书中,王以朋*,张海龙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北京10073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通讯作者

基于新型培养模式提高骨科临床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策略探究

刘书中1,王以朋1*,张海龙2*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北京10073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自“5+3”一体化培养模式及医教协同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全国各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医学专业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日趋完善,培训成效逐渐显现。对于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骨科临床型研究生而言,如何既能保障其专科临床技能的训练,又能实现其外科基本功、科研素质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新型培养模式下提高骨科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1 明确培养目的,强化培养要求

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近期目的是: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骨科临床型研究生作为新型医改政策下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人群,各培养单位需在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轮转方案基础上抓好细节、寻找差距、不断探索,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骨科临床型研究生专业能力、科研素质、医德修养,严格把关规范化培训过程当中的各方面流程,监控培训质量及成效,并及时做出改进。

2 加强临床能力培训,注重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

对于临床型研究生而言,临床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心,临床能力关乎着培养的成败[2]。在新型培养模式下,骨科临床型研究生需要在大外科进行为期33个月的系统轮转和学习,而在骨科轮转时间为6个月,大外科轮转期间需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收病人、写病历、执行医嘱、手术等日常工作,逐渐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随着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生对多种骨科疾患的认知逐渐深入,各亚专业(如关节镜、骨肿瘤、椎间孔镜、机器人手术等)不断兴起。由于在本专业科室轮转时间的限制,这就给骨科临床型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效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即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更全面地提升受训骨科研究生的业务能力[3]。因此,各培训医院骨科需注重对本科研究生临床常用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结合基地自身特点,积极组织骨科专业内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各项技能操作培训等活动,并在骨科轮转的6个月中增设约1个月的骨科门急诊培训,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应对骨科急重症病患的能力。骨科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和专科实践期间更要重视自身临床思维的培养,掌握常见骨科疾病的病史收集与书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如清创、打石膏、牵引、复位等),并结合临床实践更深入地钻研专业知识。

3 兼顾科研素质训练,培养课题设计及文章写作能力

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不仅应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而且应密切关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国际、国内最新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积累临床资料,统计临床数据,挖掘临床资料背后经验性质的规律,进而指导临床诊疗,做到临床与科研兼顾,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课题设计、实施及文章写作能力[4]。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相对特殊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经过近20年来全国骨科医师的不懈努力,我国骨科疾病诊疗及科学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在此大背景下,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与骨科负责人可以为在培骨科临床型研究生适当增设本专科课题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及标书撰写、专利申请等课程,既可以丰富工作生活,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5,6]。同时,可以为在培骨科研究生组织更多小范围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如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晨读会、学组会议等形式),加强高年资骨科医师与在培骨科研究生、研究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集思广益,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平台,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工作能力的培养,也能鼓励骨科研究生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

4 规范骨科专业能力考核,建立系统化考核评价体系

培训考核在保障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也反映了带教管理质量,各培训基地应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尝试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四级考核体系即: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综合考核模拟考试[7]。骨科临床型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成功与否和培养形式、考核体系及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密切相关。因此,为切实保障培训质量,应由各基地医院主管院长全面负责,教育主管部门及骨科主任负责落实完善,教学秘书主抓,临床带教老师完成第一线考察,严格督导,逐级落实。此外,还应定期开展骨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教学查房、理论讲课、病例讨论)指导、骨科临床病例书写情况考察及评比、读片大赛以及医学人文教育等工作,协助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骨科研究生考核、考评,通过各级各部门努力推动骨科人才的培养,保证教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可持续发展。

5 坚持导师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在骨科临床型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坚持导师制至关重要[8]。导师制要求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建立一种明确、有效的导学关系,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并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能、研究能力及医学人文素养等,导师对于骨科研究生形成临床思维、提高骨科疾患诊治能力、确立科研思路、撰写毕业论文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因此,在骨科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导师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共同推动与时代相适应的骨科人才培养。

6 我国骨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前景展望

骨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是一项有意义、有前景也有挑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各规培基地要在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安排,发挥自身特色,积极创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大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共同努力与合作,进而推动国内优秀骨科专业人才的培育。

[1]雷笑瑜,张 勇,黄 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

[2] 韩 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26.

[3] 丁立祥,陈 蛟.中外骨科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4):389.

[4] 徐广军,孙小雪,刘忠玲,等.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教学与培养方法探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9):1614.

[5]叶 寰.临床科研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

[6]李 锋,何 亮,张杏怡,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J].大学教育,2015,11:133.

[7]张 斌,仰曙芬,王鹏鹏,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J].中国培训,2016,18:254.

[8]李 思.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37.

[9]刚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48.

1007-4287(2017)06-1108-02

2016-11-24)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骨科规范化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