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2017-01-15 07: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室性胺碘酮

韩 超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韩 超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任选84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利多卡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是临床常用药物,为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为47~85岁,平均年龄(63.4±4.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8~86岁,平均(63.5±4.6)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63372)治疗,初始剂量为1.0 mg/kg,每隔5 min给患者静脉推注一次,直到推注总量为150 mg,然后按照1.0~3.0 mg/min的速度给患者持续静脉滴注。研究组给予胺碘酮(生产厂家: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45108)治疗,将150 mg的胺碘酮与20 mL生理盐水混合,在10 min内给患者推注完毕,然后将剂量设定为1.0 mg/min持续静脉滴注,在滴注时间达到6 h后改为0.5 mg/min给药。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其疗效,若患者治疗后室内性早搏与治疗前比较幅度减少85%以上,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消失,则评定为控制;患者室性早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50%以上,但不足85%,其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判断为好转;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降低幅度不足50%,仍存在室性心动过速,为无效。控制与好转患者例数所占比重为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头晕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并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用卡方检验,差异明显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4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控制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患者中病情控制22例,好转10例,还有10例治疗无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32/42),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χ2=6.2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发生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其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2例,其中出现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5例,心动过缓2例,头晕2例,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12/42),组间差异明显(χ2=6.57,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患者在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后,心脏正常功能会受到极大影响,使得短时间内心肌梗死范围急剧扩大,是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的重要原因[1]。因此,探讨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利多卡因是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阻断钾离子外流,促进室颤阀值增高,但是该药物作用时间较短,存在一定不足。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阻断钠、钾、钙离子通道,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从而促进其血流量增加,起到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2]。近年来,胺碘酮在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3]。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24%,显著高于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的76.19%,且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说明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可加强应用。

[1]赫玉峰.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7):80-81.

[2]李献良,姜先雁,崔美平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75-77.

[3]陈沿秀,饶燕彪,刘建成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29-30.

R542.2+2;R541.7

B

1671-8194(2017)33-0152-01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室性胺碘酮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