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A成像在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2017-01-17 12:44许月坤肖永胜张红梅翟桂娟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吉林吉林32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椎动脉单侧基底

许月坤 刘 怡 肖永胜 张红梅 翟桂娟 刘 璐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吉林 吉林 3203)

多排螺旋CTA成像在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许月坤 刘 怡1肖永胜 张红梅 翟桂娟 刘 璐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老年患者150例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病患实施多排螺旋CTA成像技术检测的情况,对比诊断符合率,并针对CTA影像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确诊131例椎动脉变异,其中63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47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1例椎动脉行径变异。多排螺旋CTA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特异性89.47%(17/19),诊断敏感度为97.71%(128/131),准确性96.67%(145/150),阳性预测值达到98.46%(128/13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同椎动脉变异DSA诊断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 一致性检验具备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A技术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准确性良好,能够对椎动脉变异形态、特征做直观判断,减少漏诊或误诊风险。

多排螺旋CTA成像;先天性椎动脉变异

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主因椎动脉生理性病变而造成解剖结构出现异常变化,进而引起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等区域内血运循环转变降低,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性缺氧现象,有着极高的风险导致脑组织梗死性损伤〔1,2〕。过去临床中对于椎动脉缺血性病变的研究多重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干预及治疗方面,而对于引起脑组织缺血的椎动脉变异相关诱因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加之临床中对于椎动脉病症的诊断多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式,其诊断结果虽有着极高的准确性,不过DSA因操作难度较大、伴有创伤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增加检测操作风险,且不菲的费用也限制了临床使用范围〔3〕。多排螺旋CTA对成像技术逐步应用至头颈部动脉的检测中,可帮助医师准确掌握患者动脉血管三维结构与生理解剖形态的实时变化〔4〕,且具有无创性。本文评估多排螺旋CTA对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疑似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老年患者150例,男72例,女78例,年龄61~81岁,平均(69.04±3.51)岁;均因眩晕、耳鸣伴有恶心或呕吐等症状,采取彩色多普勒头颈部检测伴有明显椎动脉供血不足现象;通过颈动脉转颈试验均为阳性。纳入标准:①无心、肝、肾、肺功能障碍;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血液疾病;②头颈部因既往手术镶嵌金属内固定物或金属假牙等,易干扰影像学检测结果者。

1.2DSA诊断 选择Artis(西门子)血管造影仪做DSA检测,重点观察头颈区域内动脉征象,并通过图像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

1.3多排螺旋CTA检测 选用 Synery型(美国GE)多排螺旋CT机,先行静脉注入1 ml碘普罗胺注射液做药敏试验,随后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确保待检者处于静置状态;将CTA设备参数调整为电流100 mA,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层间扫描时间为2 s,患者仰卧位,先行常规椎动脉平扫,随后行主动脉弓至颅顶部螺旋CT检测,层厚1~3 mm,螺距1~1.5;给予70 ml优维显静脉注射,浓度300 mg/ml,注入速度3~5 ml/s;行最大密度重组(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技术做血管重建。影像学资料均由本院具有多年影像学诊断经验医师两名共同阅片后诊断。

1.4观察标准 重点对椎动脉变异部位、形态、类型或有无周围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分析;结合美国心血管CT学会(SCCT)和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NASCI)2010年制定的椎动脉变异诊断标准〔5〕做参考,椎动脉变异影像学诊断标准:显示明显动脉结构异常,伴有异常血流信号,椎动脉颈段延长,横突位置异常。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断符合率,并针对CTA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参考诊断标准〔6〕(椎动脉内径<3.0 mm或双侧椎动脉内径差异>1 mm)。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Kappa 一致性检验。

2 结 果

2.1椎动脉变异DSA诊断 经DSA确诊131例椎动脉变异,其中63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47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1例椎动脉行径变异。

2.2多排螺旋CTA对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诊断 多排螺旋CTA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特异性89.47%(17/19),诊断敏感度为97.71%(128/131),准确性96.67%(145/150),阳性预测值达到98.46%(128/13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同椎动脉变异DSA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 一致性检验具备一致性。

2.3多排螺旋CTA检测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类型及影像学特征 ①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41例右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22例左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其中3例伴有位入横突孔行径变异,7例合并椎动脉成窗现象。VR图像减影之后可见单侧椎动脉相对纤细,远端未汇入基底动脉,而健侧椎动脉可自行形成基底动脉。②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47例,CTA检测中可见单侧椎动脉异常扩张粗大,可与基底动脉相似,远端呈缺如现象,且对侧椎动脉可伴有发育不良现象。③椎动脉行径变异:按照病灶位置划分,其中寰椎动脉8例,可见椎动脉经由枢椎横突位置穿行之后,异常改变走行方向,未能达到寰椎横突上行位置及椎动脉弓内特定位置,而形成颅内穿行变异;横突部13例,可见椎动脉在锁骨下起始端动脉点位移位进入C4颈椎横突孔,起始源头可见主动脉弓变异。

3 讨 论

椎动脉血管变异分型复杂且多样化,多排螺旋CT技术对血管影像学的应用得到临床广泛应用〔7〕。椎动脉口径变异中单侧先天性狭窄最常见;可表现为椎动脉单侧血管径膨胀或纤细,形成左右两侧椎动脉异常改变;可引起血管内径端口狭窄,诱导高血流阻力,影响血流速度,由此引起椎动脉系血运异常的始动因素〔8〕。Katsanos等〔9〕指出,若患者处于椎动脉单侧先天性狭窄,在健侧动脉血管发生外因刺激可造成椎动脉血管痉挛现象,导致健侧血运循环代偿功能失调,诱导患者后循环缺血病变。韩伟等〔10〕研究表明,椎动脉单侧先天性狭窄而引起血管纤细、狭窄,削减血管壁柔韧度形成僵化现象,血管弹性缺失而提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诱发椎基底动脉病症。

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作为典型的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诱发,主要集中在颅内段,可造成内听动脉与枕动脉血运循环效率低下,引起枕大神经严重缺血性损伤〔11,12〕;另外内听动脉血运不畅亦可造成支配内耳、半规管、耳蜗等多处动脉血循环障碍,诱导机体听力衰退,持续性耳鸣及眩晕感症状。陈莉等〔13〕研究指出,椎动脉发育处于胚胎期因异常病变而造成血管通道异常,形成旁路血管的过度性发育,导致C5椎间动脉退化不完全,且C6椎间动脉的延展成形,由此产生双锥动脉现象。这一椎动脉变异可能与椎动脉发育不良相关,引起椎动脉血管屈曲,干扰血流动力变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内膜受损,增加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硬化风险,产生血管狭窄或血栓〔14〕。

临床中可结合椎动脉行径差异性分为寰椎与横突部变异,寰椎部椎动脉未穿过寰椎横突孔及走行于椎动脉沟内,椎动脉直接穿过寰枢椎后膜进入椎管内上行入颅。华锐等〔15~17〕研究指出,椎动脉处于胚胎期,受横突孔异常变化(发育不良)影响而产生横突孔闭塞或狭窄现象,导致椎动脉发育过程无法直接做横突孔穿行而转为绕行;可造成颅内后循环异常性缺血。王贺新等〔18〕研究认为,椎动脉行径变异可延长血管迂曲,椎动脉处于横突外围,受锁骨、颈长肌、斜角肌等限制,在头颈部活动中易造成椎动脉血管应力异常受压或椎体应矩力失衡,形成强烈的椎旋转移位刺激反应,导致椎动脉处于痉挛症状,增加头颈部动脉疾病风险。

椎动脉的变异相对复杂,多排螺旋CTA及成像系统数据处理可有效提高椎动脉变异诊断准确性〔19,20〕,能够对椎动脉变异形态、特征作直观判断,减少漏诊或误诊风险。

1张春婷,王 雪,贾庆霞,等.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7):375-9.

2皮永前,潘永寿.彩超对先天性推动脉发育不良致椎-基底动脉供面不足的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13;26(2):270-2.

3孙晓培,许 晶.椎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2):84-6.

4张圆圆,孟秀君,田 沈,等.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763-8.

5Members WC,Members ATF.ACCF/ACR/AHA/NASCI/SCMR 2010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task force on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s〔J〕.J Am Coll Cardiol,2010;55(23):2614-62.

6张为龙,张玉学.椎基底动脉系的显微解剖学〔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报),1984;(1):8-13,123.

7俞同福,王德杭,冯 阳,等.多排螺旋CT3D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8):747-50.

8Tarnoki AD,Fejer B,Tarnoki DL,etal.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 and flow:nature or nurture〔J〕.J Neuroimaging,2017;27(5):499-504

9Katsanos AH,Kosmidou M,Kyritsis AP,etal.Is 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 a predisposing factor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Europ Neurol,2013;70(1-2):78-83.

10韩 伟,欧阳甲,宋沛松.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椎动脉狭窄健侧代偿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519-20.

11朱 玄,辛世杰,王 雷,等.椎动脉起源异常与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4):293-7.

12张 倩,郭 阳.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临床现状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4):318-23.

13陈 莉,吕发金,罗天友,等.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3):331-5.

14Thierfelder KM,Baumann AB,Sommer WH,etal.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J〕.Stroke,2014;45(5):1363-8.

15华 锐,刘 筠,钟 进,等.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椎动脉行径异常的评价及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676-9.

16裴昌军,王 琨,裴 敏,等.MSCT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2):2114-7.

17智孔亮.椎动脉行程及相关变异的三维CTA统计及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8王贺新,张婷婷,王 正,等.CT血管成像显示椎动脉解剖变异〔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3):167-71.

19万平华,高代平,王本星,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寰椎沟桥分型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3):450-3.

20刘银社,袁 飞,董少义,等.头颈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5):543-6.

R543.5

A

1005-9202(2017)24-618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080

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CT/MR科

许月坤(1976-),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研究。

〔2016-12-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

猜你喜欢
椎动脉单侧基底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