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还是枷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老年照顾者的困境与出路

2017-01-17 12:44夏辛萍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545006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照料养老责任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光环还是枷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老年照顾者的困境与出路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居家养老;照顾责任;社会性别;社会支持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深,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在居家养老过程中,老年人口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在我国家庭中,照顾责任具有鲜明地性别倾向,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照顾责任。与此同时,家庭少子化、小型化和人口流动使得家庭照顾人力资源匮乏,更在无形中助推了“照顾责任女性化”现象的加剧。日复一日承担着照顾老年人责任的女性老年照顾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负担。由此,通过性别的棱镜透视女性老年照顾者面临的压力与困境,分析女性老年照顾者角色形成的原因与情境,关注不同层面能够给予女性老年照顾者的支持与帮助,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对人口老龄化和妇女地位的关系问题进行再思考。

1 女性老年照顾者面临的困境

1.1无法拒绝的炫目光环 在网络上搜索“敬老孝亲”、“好儿媳”、“好女儿”、“评选”等字样可以得到1 380 000余条相关结果。近年来,大量类似“孝女××当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市表彰百名‘孝亲敬老好媳妇’”、“××县表彰首届‘十佳敬老好儿媳’”、“敬老爱老好模范 孝媳孝女领奖金”、“××好儿媳:一心敬老,十三年细心照料瘫痪家婆”、“孝女六十年如一日陪伴母亲度过百岁人生”、“最小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常熟孝女××上了央视”、“四川两孝女成为孝亲敬老教育的活教材”的报道屡见不鲜,而这其中,无论是覆盖全国范围的评选还是仅在社区居民或村屯乡亲中开展的评选,无论是精神层面的表彰还是物质层面的奖励,无论是年逾七旬的老妪还是未成年的少女,在各级各类涉老先进典型或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及相关报道中,女性成了无可置疑的主角,甚至不少奖项的评比是专门针对女性而开展。诸如此类的评奖表彰活动,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一方面,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大量的女性在家庭中肩负着照护老人的职责,尤其是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在家务劳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家务有给制难以实现的当下,尽管这些荣誉或者奖项并不能表明女性在道德评价层面更具优势,但仍可以理解为社会对女性在家庭照顾中辛劳付出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女儿、儿媳是女性生命发展历程中无法剔除的角色标签,但在以孝为名的“好儿媳”、“好女儿”的光环笼罩下,既让包括女性在内的更多人认同女性老年照顾者角色的重要性,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女性投入并参与照顾者这一角色的实践中,这些评奖也可以理解为对女性在家务劳动中性别分工的一种固化。

1.2难以打破的沉重枷锁 由于女性老年照顾者所承担的照顾内容具有密集性、持续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会面临社会生活受限、个人发展遇阻以及健康状况恶化等问题。多数研究者认为家庭中繁琐而细致的老年人照顾工作容易形成照顾者的压力和负担,并将照顾者承担的压力分为主观压力和客观压力两种类型。

1.2.1主观压力 主观压力是指照顾者在个人主观意识里产生的一种压力感,诸如烦躁、孤独、无助和束缚感等〔1,2〕。在主观压力方面,女性老年照顾者往往会经历焦虑、沮丧、无力感、社会疏离感等各种情绪的煎熬。一方面,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使女性成为表意性的情感支持的主要提供者〔3〕,因此,情感支持是女性老年照顾者的重要照顾内容,除了与被照顾老年人的日常交流和互动,还要随时关注老年人的情绪状态和思想状况。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由于自理能力的丧失,难免会有一些行为或情绪的失常,尽管女性老年照顾者与被照顾老人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对家中老年人的照顾内容、照顾感受、照顾动机也存在差异,但照顾者在接收到较多来自老人的负面情绪后,如不能及时排解或传递,自身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并形成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双肩挑”的女性而言,一个肩头挑着关乎个人发展的工作重担,另一个肩头挑着关乎家庭和谐的生活重担,常因照顾老人失去个人发展机会或无暇顾及个人生活,强烈的角色冲突和巨大的照料压力也会阻碍女性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甚至影响女性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此外,是否得到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女性老年照顾者的一个压力源,无人照顾的照顾者难免会有“一个人在战斗”的无奈和心酸。

1.2.2客观压力 客观压力是指照顾工作对照顾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干扰,反映在照顾者自身健康状况变化、家庭关系变化、经济压力等方面〔4〕。在客观压力方面,由于女性老年照顾者的“工作”内容极其琐碎,如穿衣、饮食、盥洗、如厕、休息、就医陪护、康复训练、情感交流等工作的时间难以精确计算,且工作强度也难以精确衡量。据相关调查和新闻报道,有的照顾者需要全天候照顾老人,有的照顾者长期照护家中老人达29年之久,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由于缺乏休息和调整机会,会对女性老年照顾者自身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极易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神疲乏力等不适症状〔5〕。对于老年女性而言,尤其是一些空巢家庭中的老年女性,除了要照顾日益衰老的自己,还要承担照顾男性配偶的责任,而自身的身体机能也存在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的情形,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对于中青年女性而言,“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会使作为照顾者的女性深切感受到各种力不从心、分身乏术,个人身体功能呈下降状态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老人的赡养(医疗)费用、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经济方面的压力。此外,老年人家庭养老过程中存在的照顾责任女性化、无酬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出于家庭照顾时间方面的客观限制,很多女性老年照顾者不得不选择低薪酬、不稳定甚至是缺乏劳动保障的工作,更有一些女性因为家庭照料的需要而被迫放弃工作, 无法充分就业即意味着女性附属地位的强化与社会福利保障的不足,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难免让女性老年照顾者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产生担忧〔6〕。

2 女性老年照顾者角色成因

2.1传统性别期待和分工的差异 在“男女平等”观念普及的现代社会,社会对性别角色和分工同样有着不同的期待,“贤妻良母”作为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一种期望仍具延续性,“孝顺公婆”的女性形象也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断被褒扬。我国传统性别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决定了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家庭成员中的女性在老年人赡养过程中,承担较多对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的责任。可以说,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女性性格中的“照顾”特质会愈加明显,这也导致女性在家庭中扮演无偿的照顾者角色的可能性更高〔6〕。

2.2老年人长期照料需求增加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与之相应的是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有学者通过研究1994年和2000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老年人口中的残障群体规模呈现增长趋势,这类群体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呈现上升趋势〔3〕。由此可见,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不能自理的余寿将进一步延长,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老年群体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将更加凸显,无论是家庭赡养还是社会供养,照料此类群体的负担都将日益加重〔3〕。

2.3家庭照料资源减少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尽管近年来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不同层面的针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结果仍然显示,老年人普遍希望在家养老。受计划生育政策等制度性因素影响,我国的家庭结构一度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趋势,这意味着由生育资源转化的各种养老资源,如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在不断缩减,家庭的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7〕。目前,我国家务劳动市场发育不成熟,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偏低,因此,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工作主要还是由家庭成员承担,而能够承担且愿意承担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少,在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之后,家庭成员中的女性更容易成为承担照料工作的“最佳人选”,不得不承担起照顾者的责任〔3〕。

2.4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居家养老是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主流,是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加青睐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施行必须依靠城市社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支撑〔8〕。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还无法有效满足养老需求,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还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暂时无法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如何整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养老服务资源,对家庭照顾者施以援手,各种政策制度之间还没有完全联通,暂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操作方案。

3 反思:先进性别文化编织的社会支持网

3.1合理分配家庭照顾责任 赡养老人是一项理应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工作,实施照料作为赡养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环节也应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分担,然而事实却是,不同性别的照顾者承担的照顾内容具有明显差异,尤其是一些所谓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和年龄形成的“最恰当”的分工协作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照顾责任的初衷〔3〕。当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像男性一样创造社会价值时,家庭生活中的照顾责任也应逐渐成为两性共同承担的职责,家庭内部分工也应更加合理化。也许由性别规范导致的性别分工格局暂时无法做出实质性改变,但在针对老年人生活照顾的具体工作中,家庭成员中作为次要照顾者的男性应尽可能更多为女性老年照顾者提供实质性支持,如主动承担照顾过程中的体力工作,又如关注女性老年照顾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健全女性老年照顾者的家庭支持系统。

3.2重新评估女性照顾工作价值 在女性扮演的女儿、妻子、媳妇、母亲等诸多家庭角色中,都和家庭照顾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女性承担的照顾责任要远远多于男性,尽管照顾工作会带给女性沉重的身心压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由于女性从事的家庭内的照顾工作对社会贡献的能见度低,通常情况被划分在私人领域的范畴〔6〕,其价值与重要性更容易被严重忽略,女性在家庭中针对老年人的照顾工作往往被看作为人子女者应尽的赡养义务。我们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也必须审视照顾责任女性化趋势对女性社会地位造成的影响,避免女性被贴上“照顾者”的标签。因此,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更加公正客观的看待女性照顾工作的价值,从实现“性别正义”的角度推动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的变革与完善。

3.3构建社区援助网络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让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的照顾问题作为公共事件进入社会公众视野。在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问题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构建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和家庭支持体系,有效落实了社会和家庭在照顾老人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英国,完整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中,老年人的亲人和邻居可以作为照顾人员直接受雇于政府,由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服务补贴;在澳大利亚,国家大力支持家庭养老,承担老年人照顾工作的家庭成员除了享有国家给予的经济补贴还享有定期休假,休假期间的老人照顾服务可由社区提供〔8〕。此外,还有大量的非正式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照顾支持,有的国家会根据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数量给予其资助。如在香港,有包括“长者邻舍中心”、“长者度假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为长期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的机构和项目;在深圳,类似颐乐综合服务发展中心的一些社会组织也设置了“半边天·晴空使者”服务项目,组织“向快乐出发”等旨在帮助特殊群体女性照顾者缓解精神压力的解压活动。

4 结 语

综上所述,当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在家庭照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女性,更不能忽视家庭照顾的女性化趋势对女性产生的深远影响,换言之,由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的对于妇女社会地位的关注是极其必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怎样合理分配家庭照顾工作,怎样评估女性照顾工作的价值,怎样缓解女性老年照顾者承受的身心压力,怎样用先进性别文化编织更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支持网,这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都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重新探索的过程。由政府主导,通过完善保障政策、落实扶持资金、鼓励机构发展、吸引志愿者参与等形式尽快建立女性老年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最终实现有效协调女性发展与老年照护之间的冲突,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1常雅慧.对照顾责任性别效应的探讨——以唇腭裂患儿照顾者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4):140-1.

2梁丽霞,李伟峰.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性别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7):78-82.

3马 焱.对老年人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性别研究评述〔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1;23(2):37-43.

4常雅慧,薛新娅.性别与超越:对儿童家庭照顾责任的性别效应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139-43.

5梁丽霞,李伟峰.社会性别视阈下的老年人家庭照顾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67-70.

6梁丽霞.“照顾责任女性化”及其理论探讨〔J〕.妇女研究论丛,2011;(2):12-8.

7夏辛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4494-6.

8周海旺,寿莉莉.支持老年照顾者应对高龄化社会的老年照护挑战〔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76-81.

C913.6

A

1005-9202(2017)24-626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11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SH060)

夏辛萍(1982-),女,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研究。

〔2017-02-29修回〕

(编辑 李相军/徐 杰)

猜你喜欢
照料养老责任
养老生活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