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病因与社区辅助治疗

2017-01-17 12:44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张 爽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中国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病因与社区辅助治疗

张 爽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抑郁症;社区;心理治疗

目前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倍受关注。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分析,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除生理因素外,其存在认知偏差,主观幸福感低,获得的社会支持少,生活方式单一,精神文化需求缺乏。社区作为城市基层服务机构,创造条件提升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其社会支持,丰富其精神文化方式和内容。本文对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探讨抑郁症产生的心理社会病因观及社区作为城市基层服务机构如何对城市老年抑郁症进行辅助治疗。

1 我国城市老年抑郁症的基本情况

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社会发展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达到百分之30%〔1〕。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已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在这样一个超级老龄化的社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是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社会保障逐渐普及的同时,越来越多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表现出抑郁症状。央视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教授,韩教授表示,近十年来,老年抑郁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城市老年人的抑郁情绪问题日趋严重〔3〕。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及言语动作减少,属于精神疾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抑郁症不仅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减少老年人的社会、体育活动,还会让其产生孤独和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吕永良等〔4〕认为,老年抑郁症产生的病因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而非遗传因素。随着健康观的发展,对于抑郁症的解释已经由传统的一维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转变,抑郁症的治疗不能再单纯依靠药物而要了解其背后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

2 中国城市老年抑郁症心理社会病因

刘晓芹等〔5〕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在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上并无明显的差别,但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环境、活动范围以及社交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要受个体的认知观念、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精神层面的影响。

2.1认知有偏差,主观幸福感低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也越高。以往调查均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低。而其主观幸福感低是因为很多老年人认知有偏差,头脑中存在消极的非理性信念,也就是说抑郁症状越严重,越容易产生回避、自责、幻想等消极悲观的想法〔6,7〕。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老年抑郁症患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对挫折的耐受程度低,评论过于概括化,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很少采取有建设性的、积极的策略去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8〕。反过来,这种在逆境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使老年抑郁症患者更加确信了生活的不幸,严重影响了其主观幸福感。

2.2城市交往模式受限,社会支持少 人类需要社会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不可能脱离群体或社会而离群索居。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退休在家,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没有良好的人际互动,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疏远,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差。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但很多的城市空巢老人在陌生的社区里原有的人际关系支持严重弱化甚至荡然无存,家庭构成了老年人生活的重心。然而很多老人失去伴侣或者夫妻关系不好,子女工作忙碌也无暇顾及老人的精神生活,政府和社区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尚不完善,导致心情压抑,产生无助感。Shao等〔9〕通过对苏州城市老年人调查发现,有配偶者的抑郁特征(45.6%)低于无配偶者(54.8%),与配偶无亲密关系的参与者比那些与配偶关系密切的人抑郁的可能性要高出3.34倍。调查还表明,与邻居互动和抑郁特征有关,参与者与邻居互动频率越高,抑郁特征的发生率越低。从不与邻居交往的老年人比那些经常与邻居交往的人抑郁的可能性高1.79倍。老年人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无人倾诉,也不能建设性的寻求帮助,有些老年抑郁障碍是因为病人和家庭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使病人长期受到精神痛苦的困扰〔10〕。对于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来讲,社会交往更是其信息获得、感情交流、友谊增进、晚年生活丰富的重要渠道。

2.3生活方式单一,精神文化需求缺乏 城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虽然比农村的条件要舒服,各种现代化的家电、娱乐设施,但很多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项目并不适合老年人消遣。且城市老年人身居高楼大厦,老年人出门不方便,无法像农村老年人有便利的沟通交流条件,可以到处串门聊天。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方式单一,加上缺乏精神文化的需求,终日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社交范围缩窄,必然会觉得烦闷,无聊,加重了抑郁症状。杨珂等〔11〕通过对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发现,71. 7%的老人无业余兴趣爱好。Shao等〔9〕通过对苏州4 077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参与者比偶尔或从不参加社区活动的抑郁特征要少(分别为53.2%和43.6%),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低0.71,没有任何爱好的老年人抑郁的可能性是那些有兴趣的人的1.34倍。

3 中国城市老年抑郁症干预策略

目前我国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模式主要采取医学药物手段进行治疗,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础疾病较多,抑郁症多合并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顺应性较差,病死率风险极大的增加〔12〕。通过对我国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老年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心理社会因素,通过药物进行单一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考虑配合心理干预的方式才能从根源解决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困扰,城市社区服务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社区应定期开展有关抑郁症的专题讲座,倡导老年抑郁症患者积极参加集体的体育项目、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自己、充实生活,并不断强化保持健康心态对改善病情的积极意义。同时,定时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康复性训练。

3.1改变老年患者认知,提升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尤其是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贝克认为,负性认知三角,即对自己、一般世界和未来的前景存在消极的偏见是抑郁症的认知特征〔13〕。由于衰老过程,老年人会经历很多改变,如退休、体能下降、人际损失、配偶死亡。此外,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认为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是自我调整。如果老年人回首过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遗憾,他们就会陷入绝望。社区可以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其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正视自己的衰老也是一种发展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理变化这一自然现象;通过沟通交流,使老年抑郁症患者感知生命的意义,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全面退化,不要认为自己退休后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累赘;通过倾听支持,理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困境与苦恼,与其一起剖析其思维方式,改变其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错误的推理以及消极的自我陈述;通过重现过去,重新看待不良的人际情境和生活事件,教会其识别自己的不良情绪及应付逆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调整自我的认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焦虑、紧张和抑郁的情绪,选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14〕;通过督促鼓励,使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老化速度,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减少依赖感〔15〕。

3.2修复老年患者社会关系,增强存在感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积极的人际支持可以帮助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减轻压力事件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子女长大独立,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忙碌自己的事业,良好的婚姻关系和邻里关系成为社会支持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人际沟通和交流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如,尤其是老年人离退休后,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区可以定期组织讲座、工作坊,传授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使老年抑郁症患者尽快地适应新生活,爱孩子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自己也学会拥有独立的空间享受晚年生活,顺利地把注意焦点转移到伴侣或者邻里、朋友身上。不要过“为孩子而活”的生活,让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

城市老年抑郁症患者退休后交往圈改变,感觉找不到朋友。老年人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因是需要的互补、兴趣爱好的一致、态度的相似等因素〔16〕。友谊的桥梁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不断接触而找到“相似点”。社区可以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通过各种途径找相似人。如找同一工作性质、同一专业等背景相似点,同乡、校友、同事等是地域相似点,对重大问题的判断及价值取向、思想态度的合拍等观点的相似点发展老年友谊。社区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学会在人际互动中以双方的相似点为基准,善于发现相似点。在此基础上,社区可以组织老年抑郁症患者讨论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使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断发展彼此的友谊。首先,使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认识上明确,平日主动与相识的人打招呼,交往中表现出乐意与别人交往的愿望和热情是收获友谊的基础;与生人交往时主动介绍自己,让对方认识自己,为人际交往的创造机会。其次,在与别人交谈中,要注意寻找双方都有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要给对方一些时间充分表达个人的思想,以便大家在交流中寻找更多的相似点,争取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才能形成融洽的气氛。

3.3改变老年患者的生活,丰富娱乐方式和内容 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退休之后突然闲下来,生活节奏变慢,因而感到很迷茫。社区应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生活,根据其自身特长,选择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或各种体育运动,挖掘和培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兴趣爱好,让其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心情得到放松。特别是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活动强调与他人配合、协作的过程,需要主动积极参与他人的协作过程,这样的参与过程能有效地减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孤独感,增加个体的社会交往机会,改善人际关系,调节生活压力,降低老年抑郁症的风险〔17〕。现在各个城市广场舞都很流行,广场舞即有运动治疗,又包含音乐治疗,不仅具有运动与艺术表现功能,还能增强老年抑郁症患者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社区还可以联系旅游团,让老年抑郁症患者结伴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不要到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免触景伤感,感叹时光飞逝。到那些景致怡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而从未去过的地方,纵情地去拥抱自然、享受生活,让美丽的大自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18〕。社区还可以发挥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余热,退休后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走出家门参加一些老年自助互助组织,在自助互助的过程中,减少老年人的失落感和无用感。

老年人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服务机构,应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全社会要形成尊老爱老的文明之风,把敬老文化落实到每个公共生活的细节中。政府部门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责任的重要承担者,需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服务和养老保障服务水平〔15〕。子女奉行“孝”道,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的沟通,体贴、照顾老年人的生活,给予老年人最大程度的家庭支持。老年抑郁症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寻求治疗,学会对生活持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调节心理状态,还可借空闲时间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和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让自己变得忙碌而充实,最终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19〕。

1人口老龄化已较为严重,老年人数量超2亿〔EB/OL〕.新华网〔2015-12-4〕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30/c_128481067.htm

2国家统计局: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超10%〔EB/OL〕.中国经济网〔2015-02-2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2/26/t20150226_4653796.shtml

3我国城市老年人抑郁发病率十年增长21%〔EB/OL〕.新华网〔2014-11-2〕.http://health.xinmin.cn/jkzx/2014/11/02/25823133.html

4吕永良,吴爱勤,李 鸣,等.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 254-6.

5刘晓芹,郑德伟.潍坊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5910-1.

6赵丽俊,张卫东,李古忠.抑郁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89-90.

7Hayslip B,Cynthia P,Frederick G,etal.Irrational Belief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A Cross Sectional Comparison〔J〕.Int J Aging Human Dev,1994;38(4):307-26.

8宗宝玉,熊红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5-8.

9Shao P,Xu Y,Pan CW.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d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features amongst older adults in an urban city in eastern China〔J〕.South Afric J Psychiatry,2017;28(3):218-25.

10李 凌,李占江,徐应军,等.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8(7):1601-3.

11杨 珂,第五永长,古 赞,等.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中医,2015;33(12):42-4.

12谢建芳,吴联霞,廖院平,等.特殊心理干预在复发性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137-8.

13大卫·韦斯特布鲁克,海伦·肯纳利,琼·柯克,著.方双虎,译.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7-29.

14吴振玲,乔 霞.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227-9.

15柳玉芬,李 祚,郝 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以沈阳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J〕.党政干部学刊,2014;21(12):77-80.

16周志萍.武汉市综合公园老年人游憩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7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等.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6-8.

18张 宇.退休后,开启“乐龄人生”〔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29(1):8-11.

19康梦娜.广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79-81.

R74

A

1005-9202(2017)24-627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117

张 爽(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2017-07-25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