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长协:打开煤电困局的“钥匙”

2017-01-18 13:11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电煤钥匙煤炭

文/本刊评论员

曾几何时,由于利益纷争,煤电“顶牛”现象频频上演。特别是,在煤价的大起大落中,煤电双方经营状况屡现冰火两重天的境况,最终双方都深受伤害,伤痕累累。

而近期煤炭和电力企业签署的新的中长期合同模式,有望将这一困局彻底破解。

在日前秦皇岛全国煤炭交易大会上,12家煤炭企业和用户签订了1.6亿吨的中长期合同。此前,神华、中煤等央企和五大发电集团,山西焦煤和六大钢铁企业已经分别签订了电煤和炼焦煤中长期合同。此次煤电企业签订的一系列有量有价,且价格相对合理的中长期合同,将使煤电供需双方互利共赢,“两放心”:煤炭企业有了市场“定心丸”,不再担心市场份额;用户有了保障“定心丸”,不再担心资源供应。

这也标志着煤电合作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促进双方平稳有序发展,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煤电合作进入“长协时代”

2017年度煤电中长期协议,不仅比往年在时间上来的更早,而且签署得较为顺利。

2016年11月8日,刚刚进入冬季,虽然还未大范围供暖,但煤价正处于新一轮快速上涨的行情之中。这一天,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四大央企经充分协商沟通,在北京华电大厦签署了首批电煤购销中长期合同,拉开了2017年度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的序幕。

在这份对于整个电煤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协议中,按照“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模式,将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准价定在了535元/吨,改变了以往定量不定价的做法。

几日之后,即被称为一年一度电商购物狂欢节的11日,煤电又一个超级大单产生: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在京签订了2017年电煤中长期合同。

至此,总装机容量、火电量、电煤消耗量目前均占全国44%左右的五大发电集团,已全部与神华、中煤签订了中长期合同。根据协议,双方锁定资源数量,商定了基准价格,后续将参照市场变化按照双方分担的原则相应调整。价格变动供需双方风险各担50%。

在央企的示范引领下,各地重点煤炭企业纷纷与下游用煤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同,标志着供需双方新的合作历史的开启。

11月23日,山西焦煤集团与河钢、首钢、鞍钢、宝钢、马钢、华菱钢六大钢铁集团签订了2017年炼焦煤中长期合同。这是继前期神华、中煤能源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后又一重大突破,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改善煤炭市场秩序。

12月1日,也就是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首日,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等十余家大型煤炭供需企业中长期合同签订仪式在秦皇岛顺利举行。

可以说,这一系列合同大单之所以能够顺利签约,是多方努力的结果。这里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也是大型煤电企业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务实精神和远见卓识的体现,表明煤电企业更加注重中长期战略性利益,注重通过沟通协商实现互利共赢。

构建煤电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的举措

煤电中长期协议的签订,是在去产能大背景下实现的,体现了宏观政策调整的效果,是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标志性举措,对于规范煤炭交易秩序、构建煤电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煤电作为两个紧密依存的产业,由于市场化改革的不同步,双方的纷争一再上演。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十年黄金期”虽赚得盆满钵满,扬眉吐气,但在这四年的“寒冬期”则几近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地,落寞异常。另一方面,在煤炭价格如“过山车”般的涨跌中,火电企业也往往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教训惨痛。

在历经多次煤价大幅涨跌导致的经营起伏波动之后,煤电双方都意识到,煤价大起大落,企业大赚大亏,都不利于维护生产力,不利于各自行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上下游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为了避免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以及不利影响,煤电双方应树立合作思维,摒弃纷争,努力构建煤电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方能走出合作困局,实现共赢。

而“煤电长协”就是打开这一困局的“钥匙”。

这次的“煤电长协”之所以被各方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与以往相比,此次煤电中长期协议明确了定价机制,采取煤炭供应基准价格基础上,建立随市场变化的挂钩机制,基准价基础上的价格波动由双方合理分担。其中,基础价反映了煤矿生产成本和用户承受能力,兼顾了双方的利益和诉求。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此次中长期协议的签订和基础性价格的确定,对煤炭改革有标志性意义,必将使煤电合作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让煤炭企业在产销量上吃了“定心丸”,对煤电双方曾经历的“过山车”的价格波动做了终结,对煤电双方的效益上也吃了一个“定心丸”。

更进一步而言,煤电中长期协议的签订,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煤炭价格理性回归,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实现煤电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优化配置铁路运力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有助于煤电联营和兼并重组,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政策的深入实施,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强化履约保障,确保合同执行

就以往经验而言,煤电双方出于利益的考量,对中长期合同的执行并不理想,违约、毁约、顶牛事件频发,原因在于违约成本太低,市场信用监管不力。如何走出这一“怪圈”,确保合同如实执行,是规范煤炭交易秩序、构建煤电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的关键。

事实上,为了强化履约保障,政府部门在履约监管和违约责任方面,已作出了有力的制度安排。

2016年11月30日,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意见》对完善合同条款和价格形成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合同应包括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意见》指出,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将依照《价格法》严肃查处;对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固定变更价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价格销售或购买煤炭等违法行为依照《反垄断法》严肃查处。

同时,发改委、国资委将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分月统计、按季考核,对未有效履行协议的企业,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剔除。对于诚信履约的企业,将在运力上予以优先保障,在安排先进产能释放时予以倾斜,在电力直接交易中给予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煤炭和电力企业都要加强自律,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精神,坚持诚信经营,严格履行合同。只有这样,方可促进统一规范、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早日建立。

猜你喜欢
电煤钥匙煤炭
4月份湖北省统调火电厂电煤消耗量同比下降22.6%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5月份湖北省统调电厂耗煤量同比下降14.3%
7月份湖北省统调电厂耗煤量同比增长58.1%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钥匙和锁
钥匙
钥匙失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