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对策和思考

2017-01-21 09:33郭春明
中国应急救援 2017年6期
关键词:防震指挥部减灾

谢 平 许 亮 郭春明

新时代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对策和思考

谢 平 许 亮 郭春明

作为我们国家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尤为显著。本文在总结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新思想、新理念,结合西藏实际,提出新的举措,谋划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新的发展。

西藏 地震 应急救援 现状 对策?

1 前言

新时代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要在总结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照新思想、新理念,结合西藏实际,提出新举措,谋划新发展。西藏作为我们国家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都表明了西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既要具有全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普遍共性,又要有符合西藏自身实际的西藏自身区域特点,这是由西藏的国家战略部署、西藏区情和西藏震情所决定的。

西藏自治区作为我们国家至关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民族宗教聚集和安保维稳敏感地区,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治理和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西藏也是自然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作为西藏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地震安全面临着艰巨挑战,要做好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西藏实际,统筹规划,综合施策,才能取得更大实效。

2 西藏地震应急救援的现状

近年来,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一案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应急工作体系。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全区各地市、区县、乡镇制定本级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基本覆盖到乡镇一级。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明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各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较大和一般地震灾害的主体。全区地震系统包括自治区地震局、7个地(市)地震局和县级防震减灾管理机构,代表本级政府行使防震减灾行政工作,为本级政府制定地震应急救援规划,提出地震快速反应的措施和建议。

依据《西藏自治区地震救援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全区地震救援志愿者管理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建立了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抗震救灾工作,自治区地震局承担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自治区的7个地(市)也都建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自治区依托公安消防和武警部队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组建了自治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总队和武警地震应急救援队。自治区消防总队还将全区7地市消防支队也纳入到地震救援队伍体系中。这些救援队伍和驻藏部队、武警和公安消防队伍一起在2013年左贡6.1级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等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西藏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交互混乱,流通不畅、共享不全,存在本位主义现象;二是应急救援机制运转不畅,职责不清,存在重救灾轻减灾倾向;三是交通和通信的保通问题,地震往往会造成交通和通信中断,极大地制约了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四是救援装备问题,无论是进口装备,还是国产装备都必须适应海拔3000米以上的外部环境,否则将会无法正常使用;五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理念问题,还明显存在“等、靠、要”想法和习惯,寄希望于内地的援藏工作和国家的扶持。

4 发展思路

西藏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西藏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紧密结合西藏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再部署再规划,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新格局。

首先,要充分发挥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完善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与机构设置,使指挥部办公室进一步实化,为指挥部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有效的信息共享、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等产品和服务,搭建和利用好指挥部平台,汲取指挥部所有成员单位对指挥部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使指挥部在常态和非常态都能有效运转,发挥应有作用。以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实化建设为引导,推动和加强拉萨、日喀则、林芝、阿里、那区、昌都、山南等7地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实化建设,强化属地管理,使抗震救灾工作更加高效有力。根据西藏实际,我们认为,在西藏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建到地市一级即可,也就是上述的7地市,不宜再向县乡及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延伸。

其次,西藏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要紧密结合《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根据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形成“七区七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形成“三屏五区”为主体的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规划构想,统筹考虑地震应急工作的方向,提前布局地震救援力量的分布方位,使得自治区有限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能够得到极大而有效的发挥,实现西藏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运用的最大化。

第三,由于西藏特殊的高原地形和高寒气候,形成了空气稀薄、高原缺氧和低大气压等自然条件,这些不利因素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对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仪器设备的耐受性提出了额外的要求。针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突发性和时效性特点,要在短时间内高效有力地完成地震应急救援的主要工作,依靠区外的应急专家和救援队伍支援是不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强化自治区自己的精干高效的地震应急队伍和救援队伍建设,配备适合高原作业的仪器装备,实现“在高原要做好自己救自己的准备”的理念,才最为可行。

第四,西藏自然灾害情况十分严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气候导致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及灾害损失重的特点,灾害威胁很大。破坏性地震分布广、强度大,泥石流、滑坡、冻土冻融、洪水、沙尘暴与沙尘天气、风灾和雪灾每年都有发生。所以,西藏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分突出和必要,各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必需统筹考虑,必需使各种资源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交通和通讯,这是西藏防灾减灾救灾的最大要务和关键环节,是命脉,保交通、保通讯就是保救灾,是实现高效实效防灾减灾救灾的主要保障。

第五,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多,藏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92%左右,少数民族文化水平相对来说偏低,抗震意识差。所以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配合精准扶贫减贫和移民搬迁工作,开展防震避震知识的宣传,提高农牧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地震发生后,及时做好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平息地震谣言;对受灾农牧民进行心理干预,平息农牧民恐吓情绪和不安心理。

5 结语

西藏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独具特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思想,树立紧急时刻“自己救自己”的理念,放弃“等、靠、要”的观念,以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提前谋划,合理布局,为救援队伍配备适合高原使用的充足的高水平装备,好钢用在刀刃上,利用属地管理模式,发挥联动优势,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西藏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地震应急救援保障。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猜你喜欢
防震指挥部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1号公告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