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悟者顺达

2017-01-21 23:54沈宓
中华手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茅台镇赤水河酒厂

沈宓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的赤水河,全长500多千米,每年端午节至重阳节,因雨季来临,河水呈现赤红而得名。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滋养了两岸无数的酒厂,也酝酿出了茅台、董酒、习酒、郎酒等数十种扬名中外的美酒,说它是中国最香的一条河,一点也不为过。早在清代,就有诗人发出“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叹。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赤水河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酒厂,他们秉承对酒的理解,对味道的追求,年复一年,坚持酿造美酒。

和道,就是其中一家一直坚持以传统方式酿酒的企业。

美酒天赐

说来也怪,赤水河两岸崇山峻岭,海拔大都在1 000米以上。但到了茅台镇,河谷却陡然降落,海拔仅400米左右,让整个河谷呈三面被山环抱之态,形成一只天然的“酒甑”,可以维持较高且稳定的气温,让微生物有适宜生长的环境,而又不容易向外流散。进入茅台镇境内,空气里都带着丝丝酒香,长年盘旋,弥漫于此,引得人们想要一探茅台镇的奥秘。

茅台河谷酿酒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不停不息,所以微生物能够在这里长期、稳定的繁衍、生长。不要小瞧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它们是“和道酒”以及茅台镇上所有酒在酿造过程孕育酱香的关键。在茅台镇方圆7.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仅有3.5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域才能产出最优质的酱香酒,和道的生产基地就在这块稀缺的黄金区域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的时候,和道还是一间很小的作坊。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酒厂,父辈们就在茅台酒厂的一车间租了一个窖坑,尝试着自己酿酒。一个窖坑,满打满算一年的产量也就500千克左右。酒就在茅台镇上销售,剩余的分给家里人喝。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攒了些钱,和道就在现在仁怀市中心国酒大道的位置,买了一小块地,建了一间小酒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飞速发展,茅台镇这样占据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地方,更是涌现出无数酒厂,政府也修通了从仁怀到茅台镇的路。父辈们一看这势头,决定搏一搏,拿出这些年积攒的钱,又把小酒厂搬回到了茅台镇。

从创立到现在,从租来的窖坑到现在拥有48个窖坑,和道用了三代人的时间。“满负荷酿酒的话,一年能生产1 800吨的酒。”和道总经理张媛媛介绍到。而那位跟随了和道两代人的老厂长,是一位固执且认真的人,总是在工作时把自己放得很低。因为在他的观念里,酿酒是件神圣的事。能有佳酿产生,是老天的眷顾,也是祖先的恩赐。

所以,茅台镇上的老人常说:这镇上的酒啊,是天赐。

酿造人生

大曲酱香白酒,在酿造过程中要经过9次蒸煮、8次发酵和7次取酒。从原材料到产出酒,至少要3~5年的时间。“其实,酱香型白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仁怀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厚、淀粉含量高,经得起多次蒸煮。”老厂长拿起高粱粒解释:“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5次酒,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才能完成7次取酒。”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要准备下河挑水煮酒。用10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清洗高粱,一方面是清洗干净,一方面也让高粱在这个过程中吸饱水,这一步称为“润沙”。然后上笼蒸煮2小时,摊在地上晾凉。工人们会用铲子把高粱翻来覆去推开,等温度降到35摄氏度左右,就可以加曲了。“其实大曲酿酒的过程,并不好看。”老厂长笑得很腼腆:“很多工序都是手脚并用的。”

酒曲分9次加入,每次的数量也不一样,总量控制为高粱重量的10%左右。然后将酒糟堆成2米多高的圆锥,发酵的好坏决定了酒的品质,所以需要发酵师灵活掌握。酒锥从内部开始发热,传递到外,发酵师依据烫手程度进行判定。第一次发酵完毕的酒进入窖坑封存。窖坑深约3~4米,能装15~20甑酒。

而这只是酿酒的开始。

1个月后,打开窖坑开始“二次投料”。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重复前面的所有工序,重新下窖。这两次的重复都不是为了取酒,而是增加发酵时间,让微生物滋养更多的高粱。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开始第三次蒸煮,一直要等到每年的12月~次年1月才开始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到第七次取酒完成,此时时间已经来到第二年的8月,才开始“丢糟”。“酒厂的工人就是这么一年一年把相同的工序不断重复。”老厂长看着厂里的工人们感叹:“第三到第五次取出的酒最好喝,所以又叫‘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叫‘小回酒。”但每一次的酒都有用处,因为酒要出厂还得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

赤水河沿岸众多酒厂,各家味道又有不同,秘密就在勾兑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调味”。调味酒是酒厂用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也是酒厂的核心机密。

勾兑和调味完成后的酒,还要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到醇化和老熟以后再进行灌装上市。

家传原曲

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些年,谈生意、搞接待,都离不开一杯酒。这些年,各种政策出台,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酒的销量。“这些政策对白酒的销售,几乎是断崖式的打击。”和道总经理张媛媛说:“几大知名的酒企,渠道比较广,受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大多数酒厂来说,面临的都是重新洗牌。”

今年,和道没有“下沙”酿造,只是派工人对48个窖坑进行维护。许多人闻风而来,想要租窖坑酿酒。但老厂长坚决反对,因为每一个窖坑都是自家的宝贝,造一个坑容易,但养好一个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让微生物一代代在石板上繁衍,聚集在窖坑深处,不离不散。

租窖坑的人,没有经历这些积累,目的只是为了出酒。原本好几年时间才培养的微生物环境,这些人直接往里加糖化酶,这种化工原料,可以缩短发酵的时间,出酒量快且大。“但两年时间都要不了,就把辛苦几年时间的窖坑全毁了。”张媛媛很激动,“虽然窖坑没有酿酒,但坑里的微生物都还在,还在繁殖。所以,我们每个月都还要往窖坑里投‘食,让它们更好成长。要真是把窖坑租出去,那是相当短视的做法。”出租窖坑,可以收回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租金,对于处在半停滞状态的酒企来说,无疑是最快的收益来源。但和道不打算挣这个钱,老厂长也决不答应:“等到市场回暖准备下沙做酒时,发现窖坑都被破坏了,那才是酒厂无法估算的损失。”

按照大曲的制酒工艺,时间成本是必须付出的。“所以,我们的酒要求必须有100天的发酵周期。这种坚持,可以让酒的品质达到最优。”酸、酯、醛、醇、酚,就是影响酒质量的五大类物质,张媛媛很认真介绍道:“酸类和酯类物质越高,酒的营养越高;而醇类物质越低,也代表酒越安全;酚类物质是为酒增加香气的。”在酿制过程中,酸类物质会主动分解醇类物质。说起来很复杂,但如果信任微生物的活跃性,尊重粮食的自然发酵,不冒进,不图快,遵循自然规律,就能酿出高质量的好酒。

坚守,守住的不只是菌群的不被破坏,也奠定了和道老酒的优质基础。这是和道从上到下三代人都认同的观点。所以,尽管市场不景气,和道人也坚持把窖坑好好“养”着。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把这样的观念,言传身教到第四代人:祖业家业是不可以随意租售的,而是要怀着虔诚的心,背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守”下去。

猜你喜欢
茅台镇赤水河酒厂
茅台镇
石坝河北街酒厂河段治理生态防洪堤设计计算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名城遵义:几条河流 一脉人文
茅台镇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赤水河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