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四个职能与产学研合作

2017-01-22 17:24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技园师范大学产学研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 磊

高校四个职能与产学研合作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 磊

高校有四大职能,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外,还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四个职能,都跟产学研合作有关。比如人才培养,大学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果让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具备或者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视角,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及今后投入到创业中,会有很大帮助。

杭州师范大学名义上是师范类高校,实际上是综合型大学。2000年开始,有七八所各类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杭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现在师范专业比例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其他三分之二的学科都是应用类的或者新兴学科。这使产学研合作有了学科基础、专业基础。

第一是人才培养。学校比较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政策。学校层面制定了规划,出台了产学研合作实施意见。对老师,有加强老师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方案。对学生,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出台后,在全校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们冷静分析了本校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经过分析,寻找到六个未来产学研合作重点投入领域,分别是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信息服务、生态环境、文化创意、新材料。这六大领域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已经有比较大的投入,也搭建了一些平台。

第二是积极跟企业合作。现在学校建了八个研究院、两个联盟,也建立了一些小的联盟。2016年建立了一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也是校企合作规模比较大的服务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都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抓手和载体。

第三是教师进园入企。学校计划未来几年派出100位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半年到一年,给予他们各种政策上的优惠。2015年和2016年年,已有38位老师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浙江省创新核心区,有比较好的地缘优势。学校出台了对接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实施方案,我们简称它为“3131”工程:第一个“3” 指的是建三个院,一是产业研究院,二是政策研究院,三是大学生创业学院。第一个“1”指的是将学校附近的大学科技园打造成国家级的科技创新载体。第二个“3” 指的是建三个大的中心,一是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二是技术服务中心,三是休闲娱乐文化服务中心。第二个“1”指的是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平台。我们在产学研合作上,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都做了尝试。

杭州师范大学参与了两个特色小镇建设。因为跟梦想小镇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很近,我们积极跟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沟通,让梦想小镇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园联动,取了一个名字叫“梦想驿站”。“梦想驿站”占地7500多平方米,建有四个功能区域,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包括项目聚集中心、项目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以及教学实践中心等。建成以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这几年杭州师范大学已经孵化成功了178个大学生创新团队,现在还有63个在校大学生团队正在孵化。效益还不错,有的团队一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000多万元,最多的已经达到2000多万元。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总营业额达到了7000万元,2016年到目前为止接近1亿元。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直接入驻梦想小镇,现在已经有7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总体来说,学生,包括老师,在海创园和梦想小镇的创业条件已经非常好。第二个小镇叫健康小镇,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我们有一个占地50多亩的大学科技园,这个科技园定位为生物医药特色科技园,目前发展不错,已经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2016年申报了国家课题孵化器。这个孵化器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会对即将建设的健康小镇,起到支撑作用。

村,是我国最基层的建制单位,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经济、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我们要找出适合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在这方面的规划设计上,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给各个地方出了一些计划和咨询报告,也开了一些座谈会,为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寻求生存发展之路。同时,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发挥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特色,推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为国家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统一的方案。

猜你喜欢
科技园师范大学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