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中的新闻采编新方向

2017-01-26 12:00郑全洪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媒介大众融合

文/郑全洪

媒介融合环境中的新闻采编新方向

文/郑全洪

新闻信息搜集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主要工作,一方面他们需要搜集新闻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整合、编辑,最终呈现给大众,现在电视新闻受到了新媒体的严重冲击,因而其也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要想更好的完成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媒介融合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新闻采编工作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向进行,需要有新的工作方向,笔者本文以媒介融合环境为基础简要分析新闻采编新方向。

媒介融合;新闻采编;新方向

1. 媒介融合的表现及这一背景下新闻采编的特征

1.1 媒介融合的表现分析

媒介融合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使其呈现出多种传播形式,实现了多渠道全方位融合。再者其实质是促进了传统新闻传播途径的改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媒介融合,将声音、文字等内容与网络电视结合,使其传播的便捷、高效性得到明显的体现。另外媒介融合还能从技术特征上进行体现,通过技术将不同的文化形态与和文化都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1.2 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的特征分析

在进行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特征体现的较为明显。首先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传播过程中不适用,并且新媒体有着多种传播类型,因而导致了其在传播过程中的竞争力下降,将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需要对相关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使新闻始终能保持新鲜性,进而保证新闻的竞争力。其次传播主体变化,以往新闻的传播者大多是专业的新闻人员,但媒介融合环境下,这一主体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传播者是当前的新闻观众,当前更多的人愿意通过手机来实时接收新闻,手机传播也较为迅速,并且其进行新闻报道创新性明显,这使得新闻呈现全面、多样的发展趋势,这样对于大众了解一些社会问题会更为方便,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会有更加深入的体验。再次媒介融合后,新闻信息来源不一,其内容更加复杂,新闻报道需要对大众进行一些有益的报道,并且报道需要有较强的价值性,因此需要从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新闻采编流程影响,原有的采编流程比较单一,但在媒介融合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特点,其将传统的方式打破,实现了多种新媒体的信息交流,这种做法对新闻素材的拓展有着积极影响。

2.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新方向发展的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执行较难,尤其在当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其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各类新媒体也成为了新闻采编工作的机遇。各类新媒体出现前,新闻传播媒介相对单一,同时其还存在着独立性的特点,新闻采编内容大多会以一些特定的传播媒介来进行内容发布,在这样的环境下,其传播速度、范围等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这与新闻采编之初的传播范围、效率是相悖的。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恰好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当前新媒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在发展,媒介融合同样以这种模式进行传播,在这一环境下,转变了以往报纸、电视等传播形式,各类终端、网页等也开始发挥了作用。这样的传播方式,使新闻的受众群体更广,传播更为高效,还能达到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对采编内容有独到的眼光,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观察力,并且能从采编内容中快速捕捉要点,并将这些内容通过各类媒介以最为迅速的形式进行传播,最终实现对大众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在应对这样的机遇,迎接这类挑战时,新闻采编工作新方向发展的必要就体现出来了。传统新闻采编大多是依靠纸、笔进行相应事件的记录,再进行语言的组织将新闻稿件呈现出来,一些特殊时期,还会有摄影师的协助来完成采编工作,媒介融合环境中,新闻采编也要顺应其发展的多样化,如设备、媒介多样化等进行改变,原有的纸笔、摄影机等信息载体,逐渐转化为电脑、录音笔等等,其储存方式不只在纸上、摄影机上,在当前环境中转移到了U盘等一些网络载体上,这使得新闻采编的各类工作变得简单、便捷,促进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现在新闻采编信息的出来会选择网络共享模式,以其为基础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完成新闻的发布。信息处理过程也由原有的简单新闻描述,进化为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但电视台原有的处理形式,无法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媒介融合却需要进行,还要求其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也体现出了新闻采编新方向发展的必要性。

3. 新闻采编改革的新方向

当前电视、报纸、杂志等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其被关注的程度变得较低,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对新闻的获取大多是从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中获取,新媒体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等方式被人们高度关注,其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新闻采编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立足发展,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使得新闻采编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使其能与新媒体发展进行良好的对接。

3.1 提高新闻采编的敏感度

大众之所以会对某些新闻内容感兴趣,是因为这一话题足够有特色,有大众关注的敏感点。互联网不断发展后,对大众的审美取向有较大影响,大众不在满足于某一类型的话题,其审美有了多元化趋势。因而新闻采编时,需要相应工作人员积极高效的进行采编,以此来提升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并积极去了解大众对各类信息的接受情况,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保证新闻的特色性。新媒体出现后,大众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并且接受到的信息传播速度都比较快,甚至达到了实时传播与接收的效果,在这种条件下,大众就可以针对这类信息进行互动交流。这也是当前新闻传播的一大趋势,因而也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寻找到价值性更大的新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新闻采编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只有始终保证采编内容的高敏感度,另外采编人员还需拥有一定的信息处理以及整合能力,这一能力也就是指,采编人员能将新闻传播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挑选,没有价值的删除,同时还可以对一些看似浅显,但有实质性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化,再去对一些在逻辑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内容进行重新采集。以种种方式保证新闻采编敏感度,并以此来保证传播的内容更为精准,也使其价值性体现的更为明显。

3.2 明确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新闻是针对大众进行传播的,因此其真实性需要被保证,新闻本身也是一种真实信息传递的方式,媒介融合虽然为新闻传播的快速、高效性打开了大门,但是多种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不确定信息存在,同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对新闻内容误报、误传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每天不可能面对一类新闻信息,他们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量极大,信息内容是否真实是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确认、验证的,同时还需要对新闻逻辑性进行一定的核查,并且还要仔细分析所要传播的信息与自己所在的栏目是否相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难度加大,其信息真实性的审查也必须要更为严格的去执行。在对其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做好新闻标题、配图等一些细节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将自己新闻编辑能力提升,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新闻的高效传播发展。这同时也是新闻采编人员专业技能增强的体现,另外在满足这一前提的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采编内容创新能力,通过对一系列素材的运用,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加入到采编中,使其将创新与新闻深度进行融合,进而实现新闻内容的传播能达到更多人群的需要。

3.3 丰富新闻采编的内容

新闻采编内容本身比较丰富,如平时我们所看到的新闻中会涉及到军事、政治、科学等等内容,但常常这些内容不是以单独一种类别存在的,有时会融合多种知识,面对这样的情况,新闻采编人员首先需要去提升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并要在必要时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融合,这也是相关人员新闻审核能力的体现,媒介融合条件下,对采编人员这一能力的需求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要想保证新闻采编较强的丰富性,采编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知识储备量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这些条件来实现更为有效的新闻采编能力。进而使新闻采编内容有更为丰富的呈现,促进新闻事业发展。

3.4 采用新型新闻采编技术

新闻传播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以往通过对文字的加工组合来形成新闻稿,进而将其传播出去,这种方式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显然不适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对采编内容进行合理的编辑,并且要保证编辑的单一性转变为编辑的多元性,并要求编辑人员有一定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较强便捷性以及能达到使用效果较强的软件,用这些软件来辅助新闻信心的加工与处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字效果,如将文字呈现与word上,利用word中一些加粗、颜色变化等功能来对文字进行编辑处理,再如一些图片、音视频处理软件等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使用能对新闻信息的处理更高效更形象,同时还能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另外以这些新型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编辑能有效促进新闻采编工作在媒介融合中的发展。

3.5 强化基层关注度

新闻采编内容需要满足基层群众的诉求,那么其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了解基层群众生活方面的问题,在这一条件下做好信息采集以及处理工作,保证采编工作的质量。并以此来提升基层群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其次要做到以多个层面进行问题的分析,不能出现片面分析问题的情况,采编人员在对基层群众问题进行分析时,切忌仅从表面问题出发,要去深入挖掘隐蔽问题,以保证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的是经过综合性深入处理的材料,这样才能与群众生活联系更紧密,同时保证了报道能更切近基层群众。

3.6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

新闻采编与传播的整个过程都是依靠采编人员来完成的,因此他们的素质影响着整个新闻的采编与传播质量,因此要想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更好的完成新闻采编与传播工作就需要提升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问题上首先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能力的培训,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在进行新闻采编环节,要保证其高效且有质量的完成工作,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保证其不会出现偏差,尽最大能力保证新闻采编目标的完成,以此来达到满足大众需求的目的。最后要想保证新闻节目的丰富性,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时需要有一定针对性,引导他们能掌握各项采编工作的基本流程,新闻采编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效果,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能对突发状况有应急的解决措施,例如当采编中出现了一些突发状况,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此来保证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使新闻采编工作在采编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保证的前提下,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3.7 增强电视新闻与大众的互动性

新媒体有极强的互动性,如微信、微博等,大众能一边接收信息一边进行互动,这也满足了当前人们对信息接受的另一种需求,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大众已经不满足仅仅接受信息,还希望能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评论探讨。这一点新媒体做的很好,给了大众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因此新闻采编要想保持竞争力,在媒介融合条件下也需要朝向这一方向进行发展。只有这样大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新闻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进而才能通过一定的平台来提出自己的需要。那么采编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电视新闻与大众的互动性。第一,了解大众,深入到大众生活中,以此为方向选择新闻采编内容,使其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采编质量的提升,因为采编的内容与大众生活关联密切,因此大众才能更加愿意对新闻内容进行关注,这也从一定层面上将电视新闻的优势体现出来,以这种形式来进行新闻编辑,会影响更多的人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第二,新闻采编以大众为中心,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内容采编的过程中,要多与大众进行沟通,并与他们进行相应的情感交流,新闻的传播实质是为了服务大众,因此群众最具发言权。采编中,相关人员除了面对面与群众互动,还可以选择一些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入进行互动,如利用现在大众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等APP实现互动。通过这些互动了解大众当前的关注点,进而寻找到新闻采编的方向。

3.8 创新新闻采编思维模式

在新媒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呈现内容的形式极为多样,并且还会运用多种方式的融合来呈现,如在其中利用光、画、色等进行组合,使其在呈现的过程以其趣味、精悍性能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同时这种方式还能给大众多重感觉提体验。这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有极大差异的,那么现在新闻的设计过程就需要向着新方向进行转变。采编人员面临着当前的新形势也必然要以创新思维模式来开展相应的编辑工作,如学习一些网络中的词汇,并适当结合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以此来对新闻编辑的形式与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例如一条新闻,采编人员就可以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编辑,如以不同的页面来对新闻内容进行呈现,每个页面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以及语言形式进行呈现,这样能满足更多的人对新闻的收看需要,媒介融合环境下还需相关人员能有效对相应的新媒体平台以及软件进行应用,同时能更多的使用新媒体来完成采编工作,并以此进行新闻传播,使其在新媒体中,信息有更为广泛的覆盖范围,以这种方式有效提升新闻信息对大众的影响。

结语

新媒体时代给多个行业、多个领域都带来了影响,这已然成为了未来各领域发展的趋势,新闻采编工作在其中也受到了影响,新闻采编如能抓住其机遇有效的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使其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改革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方向,使其能以最佳的状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实现新闻采编的创新,进而来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使其能继续发挥价值,并能带动更多的大众对电视新闻进行关注,使新闻采编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获得更为深远的发挥发展,以此来保证电视新闻继续发挥其作用性。

[1]孙茜.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的提高[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

[2]单英轩.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现状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

[3]张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J].新闻爱好者,2012(14).

G222

A

1671-0134(2017)11-124-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11.046

莆田市广播电视台仙游记者站)

猜你喜欢
媒介大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