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路在何方
——广宁县元恺学校课改初探

2017-01-27 05:15高其明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改革课堂教学课堂

高其明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广东 肇庆 526300)

课堂改革路在何方
——广宁县元恺学校课改初探

高其明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广东 肇庆 526300)

我们的传统课堂“以教师的传、解为主体”。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结论性,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变成了陪衬。现代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改变了传统的刚性、静态封闭型的教学设计。它要求多维、多向、动态,教师、学生、教学情景都是教学资源,因此教学预设是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为此,我们积极寻求理论支撑,在思想上转变师生的理念,在实践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元恺课堂文化品牌”。

传统课堂;现代课堂教学革命;课堂改革

千百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在秉承着同一种模式,那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在他的大作《师说》中就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明确的彰显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能与地位: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这些无不明确指出教师的传(讲)、解(还是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教师的传、解为主体,学生都是被动的在听、在习、在接。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传统的“教学大纲”已悄然换成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这一改变,直接地让教与学的行为主体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学大纲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新课程标准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大纲描述的是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由此而见,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以学生学会为目标。那么,课堂改革,路在何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

(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

我们的传统课堂“以教师的传、解为主体”。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结论性,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变成了陪衬。教学设计上是刚性的、静态的、封闭型的,学生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是教学设计的接受者,对教学设计没发言权,学生的活动是配合教师的需要。教师预设好流程,课堂按教学流程完成;整个课堂教学注重于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必然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发展。学生的“潜意识”根本无法暴露,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示出来。教师仅仅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是怎么想的。只是不断地想把自己桶里的水倒到学生的小杯中,全然没有想到学生的小杯并不是空的!学生就像容器一样在“装”知识,结果“能不能装?想不想装?”都被忽略了,教师除了布置大量习题的“题海战术”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掌握知识的效果却极不理想。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由自己动态生成的,特别是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升华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样,教师的预设不但需要思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思维碰撞点、思维交会点和三维目标的科学整合;而且要求从文本的解读、学情研究出发,为具体的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学生可能的思维触角做准备,增加了不确定性。教师预设的宽度明显增加,也拓宽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刚性、静态封闭型的教学设计,它要求多维、多向、动态,教师、学生、教学情景都是教学资源,因此教学预设是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

二、静悄悄的革命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对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近二、三十多年以来,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悄悄的震撼着中国的教育大地,以教为主的模式逐渐被打破,“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自主生成”的新课堂模式正以破冰的姿态取代“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也正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相继涌现出大量课堂教学改革先行者的成功个案。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辽宁的魏书生在教改实践中,推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学,重视科学与民主。他的六步教学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小结。因为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步,因此叫“六步教学法”。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江苏洋思中学在秦培元校长的带领下,从一所名不见经传、濒临关门的三流学校,一跃成为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名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崔其升,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被誉为“农村教育的拓荒者”。创造出一整套极具生命力、操作性、借鉴性的开放式“三三六”课堂教学全新模式。

东庐中学━━讲学稿。

江苏南京的东庐中学,以一份“讲学稿”为抓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讲学稿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教师由原来带着学生走进课本,转变为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学生由题海战术转变为先思考后提问,教师由原来围绕课本转转变为教师围绕学生转。

上海育才中学━━“茶馆式”教学。

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校长把“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引入课堂教学改革,并称之为“茶馆式”教学。

上海静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静教院附校)张人利校长在总结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另一种教学模式,重在把茶馆式教学的模式发展和完善。

上述的校长和学校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且卓有成效。这些成功个案,为我们山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发展方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课堂改革,路在何方

(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

我校地处粤西山区,生源来自当地学生和个别外来工子弟,他们的父母为了改变生存现状,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于是便有了“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生活上的呵护和学习上的关心;而负责监护他们的,有的是年迈体衰、文化层次较低的祖辈,有的是家里的亲戚朋友。这些学生的学习意识模糊,学习方式和习惯更缺少家庭的监督与指导。所以,他们的学习总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费时费事却事倍功半。基于此,如果能及早地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上学会自理,将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能。

(二)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首先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后‘茶馆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讲解不是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就不用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现代课堂就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所以要彻底将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要“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

其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不都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要获得知识需要自己去构建、去生成,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话,这种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生与自然事物的对话。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教堂,而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所以要彻底转变传统课堂的“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生成知识,来构建知识。

(三)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怎么改

一是要转变师生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理念的转变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转变了理念,才有可能接受并认同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二是要寻求理论支撑。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没理论支撑的改革只能是盲目的模仿,终成不了正果。《后‘茶馆式’教学》为教师的教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支撑,《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撑。

三是要对标模仿。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被复制,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也不能一蹴而就,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开展学习的自主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效能,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标杆,以进行对标模仿。

(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

一种成功的模式、一个合理的流程、一份恰当的评价体系都是让前期课改事半功倍的最佳选择。为此,我们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规划为四个阶段,用三至四年时间来形成“元恺课堂文化品牌”。

第一阶段:模仿期(能做)。通过与课改名校的对标模仿,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让课改理念深入全体师生心中,并懂之、乐之、行之。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寻求到理论的支撑,着力推行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教学转变。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努力打造“有效课堂”。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阶段:内化期(会做)。从能操作新模式课堂转向会操作新模式课堂,着力研究出提升课堂效能的具体方法,并逐步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归纳总结出元恺学校新课堂的模式与流程,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模式。

第三阶段:特色期(细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各学科中规范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开设校本课程及课程超市,逐步实行走班上课,打造出具现代特色的课堂,创建校内校外学习共同体,形成独特的元恺课堂文化。

第四阶段:品牌期(精做)。模仿是为了少走弯路,内化是为了为己所用,特色是为了标新立异,从而形成具元恺特色的课堂文化,最后打造成自己的品牌,自成一派,并向周边辐射,推而广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路是艰辛的,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要我们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走得更宽更远。

参与文献:

[1]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

[2] 佐腾学.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责任编辑:李曙豪)

高其明,男,广东省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数学一级老师。

猜你喜欢
改革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改革之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