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说话”之花绽放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课上的幻象训练

2017-01-27 05:15廖俊梅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幻象小女孩笔者

廖俊梅

(廉江市第一小学,广东 廉江 524400)

“让心灵说话”之花绽放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课上的幻象训练

廖俊梅

(廉江市第一小学,广东 廉江 524400)

课堂教学中心理描写训练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叩开学生心扉,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设计巧妙、精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乐于去说,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小学语文;心理描写训练;幻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这样的思想,笔者从中感悟: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力求一课一练,一练一得,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每年级每组课文侧重训练点的不同,笔者认为,不管哪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教师都要首先明确训练什么内容,怎样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具体文段、句子、词语,借助文本理解内容,再通过语言训练揣摩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学到练,逐步形成技能的过程。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其实,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表现,但不管哪种心理描写方法,都需要真实、细致、奇妙。笔者以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课例,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主要从幻象这一心理描写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训练,来谈谈拙见。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播撒心灵说话之种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活用教材,使设计的内容高度集中,问题循序渐进,难易适中,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正如大家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不可能感兴趣了。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掌握好教材的“纲”,设计内容新颖,训练目标恰到好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愉快地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因为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如果教师按照常规使用教材,一般都是让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性地准确说出文章的主要意思,再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但笔者认为这样使用教材的话,内容会有些繁琐零乱,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味道。笔者尝试着单从训练学生掌握心理活动描写这一方面处理教材,选择幻象这一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在教材中渗透,运用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的技巧,充分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让学生掌握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揣摩小女孩心理活动,了解每一次幻象都是借助哪些事物,如何表达出小女孩心理等,体会女孩的悲惨命运,训练内容深入浅出,道破文章主旨及人物心灵。

例如,PPT显示第一次擦燃火柴文段: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教师:小女孩幻象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她看到了大火炉。

教师:多么美好的幻象啊!现实中的她是怎样的,她心里渴望什么?

学生很快就说出现实中的小女孩是寒冷的,她渴望温暖。如此处理教材,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心灵碰撞、说话的机会,每个学生均有所得,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能体现教师独创的艺术特色,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教学设计要巧妙得当,绽放心灵说话之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笔者认为点燃这火药的星火应是教师课堂设计的巧妙与灵活。

要保证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考虑讲、学、练相结合,优化教学流程,当堂训练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上课前,笔者让学生浏览百花齐放,蝴蝶飞过花丛,蜜蜂穿梭百花的画面。欣赏完毕,笔者让学生说出你此时此刻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后,笔者顺势指出:你们这些想法,就是心理活动,这种直接表达内心活动的方法就是独白,但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达心理活动的方法——幻象。此训练要求一出,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他们心里此刻会想:什么是幻象?带着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引导他们学习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作品中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所幻想的种种事物。

例如,PPT显示文段: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

通过阅读具体的句子指导学生说出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她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却在眼前出现,这就是幻象。此时教师点拨:她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只烤鹅如何向自己走来,让学生再细读描写幻象的句子,并概括出幻象句子的特点:细致、奇妙。再次显示课前图片,让学生在刚才想法的情况下,加入幻象,把情景用具体的事物写下来,写出细致、奇妙的幻象特点。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幻象,如何写幻象表现心理,整节课有事物可想,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使课堂训练真实有效。

拓展时可用PPT显示《月光曲》描写心理内容文段:“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笔者抓住这段丰富心理活动训练内容,指导学生找出事物和该事物产生的联想,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从而掌握描写心理活动的方式方法,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性。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芬芳心灵说话之花

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设计得以实施,训练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让学生深受鼓舞,更加信赖老师。教师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善意的徽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轻轻地抚摸等等,形成爱的主流,创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超乎想象。例如:在学生根据浏览百花盛开的图片写幻象时,一个学生因为平时有些口吃,不善于表达语言,而他想展示他的作品,但又害怕同学们笑话他。这时,笔者悄悄地走近他,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让他体会到老师和他是一起的,是支持他的,于是他就比较流畅地读出自己写的习作:星星点点的小花随风摇曳,开得小巧而细致。

为了培养同学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使训练促进学生技能提高,笔者提示点评要求:1.是否有幻象。2.幻象描写是否细致、奇妙。学生很快根据要求学会点评,这时笔者又温馨提示:我想在百花丛中看到美丽的蝴蝶成群飞舞,看到蜜蜂忙碌采蜜的身影,听到鸟语,嗅到花香,想到默默付出的园丁……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进步的愉快,进行一番修改后,笔者又鼓励刚才那位有些口吃的同学再次读出自己的习作:星星点点的小花随风摇曳,开得小巧而细致,像是自由的精灵,点缀在冬日的花田里,引来成群的蝴蝶嬉戏,蜜蜂采蜜,让人忍不住要定格住这美丽的瞬间。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最有效的学习体验。

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显然,从这句话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孩子心灵的启蒙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怀玫)

廖俊梅,女,广东省廉江市第一小学,语文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幻象小女孩笔者
可爱的小女孩
老师,别走……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爱哭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