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2017-02-01 22:51项城市农业局赵明贤
河南农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悬浮剂空白对照

项城市农业局 赵明贤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项城市农业局 赵明贤

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已是项城市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一种常发性病害,给项城市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威胁,为研究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及使用量,笔者于2016年4—5月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试验研究,供参考。

一、试验条件

(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作物:小麦;品种:周麦27。

(二)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项城市贾岭镇梅庄行政村,面积0.13 hm2,土壤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2.53%,肥力中上等,试验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期。

二、试验设计和安排

(一)试验药剂

己唑醇(25%悬浮剂)(南阳市丰达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二)对照药剂

戊唑醇(250 g/L水乳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三)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处理1:己唑醇(25%悬浮剂)施药制剂量5 g/667 m2,有效成分用量18.75 g/hm2;

处理2:己唑醇(25%悬浮剂)施药制剂量10 g/667 m2,有效成分用量37.50 g/hm2;

处理3:己唑醇(25%悬浮剂)施药制剂量15 g/667 m2,有效成分用量56.25 g/hm2;

处理4:戊唑醇(250 g/L水剂)施药制剂量26.7 g/667 m2,有效成分用量100 g/hm2;

处理5:清水对照。

(四)小区安排

各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5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50 m2。

(五)施药方法

施药采用背负式山东卫士WS-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均匀茎叶喷雾,每667 m2喷液量50 L。

(六)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2016年4月29日进行第1次施药,此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期,5月6日进行第2次施药。

三、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一)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日期为2016年4月29日,施药当天天气晴,平均温度19.5 ℃,最高温度26.6 ℃,最低温度10.9 ℃,相对湿度71%;第2次施药日期为5月6日,当日天气晴,平均温度23.4 ℃,最高温度27.5 ℃,最低温度19.3 ℃,相对湿度60%。试验期间(4月29日至6月9日)共有16次降雨过程,分别为5月1日、8日、9日、14日、15日、20日、23日、26日、27日、28日、31日,6月1日、2日、5日、6日、8日,降雨量分别为0.1 mm、0.7 mm、1.6 mm 、19.9 mm、4 mm、2.2 mm、0.2 mm、0.4 mm、57.1 mm、5 mm、4.3 mm、26 mm、0.5 mm、12.4 mm、0.2 mm、35 mm,总降雨量为169.6 mm。

(二)土壤资料

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2.53%,肥力中上等。

(三)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于第2次施药后10 d(5月16日),即小麦乳熟期(赤霉病症状明显期)调查防治效果。

(四)调查方法

每小区按双对角线取5点,每点调查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分级方法:

0级:全穗无病;

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

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

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

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穗数

病穗率=——×100

调查总穗数

∑(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100

调查总穗数×7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100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四、结果与分析

(一)防效结果

通过试验,各小区的平均防效分别为:处理1为85.47%,处理2 为88.75%,处理3为91%,处理4 为90.08%。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己唑醇(25%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处理3(15 g/667 m2)防效最好,末次施药后10 d防效为91.00%,处理4(对照戊唑醇)防效次之,末次施药后10 d防效为90.08%,处理2(10 g/667 m2)末次施药后10 d防效为88.75%,处理1(5 g/667 m2)末次施药后10 d防效为85.47%。

用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各处理末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在0.05水平上,处理1(5 g/667 m2)与处理2(10 g/667 m2)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处理3(15 g/667 m2)、处理4(对照药剂)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2 (10 g/667 m2)、处理3(15 g/667 m2)、处理4(对照药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在0.01水平上,各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二)产量结果

各小区的产量分别是,处理1 为33.98 kg,处理2为34.20 kg,处理3为34.95 kg,处理4为34.70 kg,处理5为30.90 kg。由数据结果可知,己唑醇(25%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增产效果明显,最后测产各小区较空白对照增长率依次为:处理3(15 g/667 m2)增长率最高为13.11%,处理4(对照药剂)增长率为12.30%,处理2(10 g/667 m2)增长率为10.68%,处理1(5 g/667 m2)增长率为9.95%。通过对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在0.05水平上,各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均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上,各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各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五、结论

己唑醇(25%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扬花初期施药1次,7~10 d再施药1次,推荐用量为5~15 g/667 m2,即有效成分18.75~56.25 g/hm2。

猜你喜欢
赤霉病悬浮剂空白对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