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医患纠纷

2017-02-04 23:43夏海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8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纠纷

夏海燕

摘要:通俗来讲,医生或医疗机构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医生在救治患者的时候发生了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错产生的纠纷,或者患者拖欠医疗费用、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产生的纠纷等等。

关键词:医患纠纷;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

我国的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增长,并且增幅之快超乎想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2-2012年,全国医患纠纷的案件数量增长了10倍,并且医院级别越高,发生的医患纠纷的概率就越大。不难想象,未来医患纠纷的发生数量依旧会增长,而且,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医疗更加先进的城市,医患纠纷发生的数量一定也是很多的。当然,法院接收医患纠纷案件也会越来越频繁。因为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患者对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的要求肯定是更加高的,这样的城市医疗资源,甚至包括医务人员的素质肯定都是更好的。很多外地区的患者,为确保治疗的效果,很多都会到北京上海的医院去就医,自然也会增加医患纠纷的概率。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医患纠纷都是患者非理性的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说:医闹。时常会带有一些暴力行为或者极端行为。所以,医务工作潜伏着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多,这种危险性也在不断加剧。被社会公众奉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更加会在医患纠纷发生中受到伤害和波及。长此以往,过去医生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会逐渐瓦解,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医患关系的紧张,对于患者来说,也并不会产生积极影响。在治疗时,医生不愿承担高风险的治疗,患者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治疗。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者。

二、当前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如今医患纠纷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样的状况真的仅仅是医疗水平的问题吗?医患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医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1.社会因素

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解决医疗纠纷这一棘手难题时,常常是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来实现权威性资源分配,这样能够追求和维护相对的社会公平与正义,当然政府也会因为受制于某一特定时期的资源和能力的有限,而作出更有利于政府的选择,偏离大众的预期。

政府经济投入不足,是影响医患利益关系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领域改革20多年来,始终依托于GDP的增长。我国的卫生主体性质是公益性和福利性。这就要求医院不仅要以治病救人为重要职责,更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当前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足,仅占医院需要的10%,其余的90%需要医院自行解决。正因如此,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挂钩,希冀依靠增加药费、检查费来提高收入,避免亏损。这样的做法背后是医院的无奈,但是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处方和过度医疗行为,患者的医疗负担加重,医患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这是造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经济根源。

近年来,医患纠纷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引发了各界媒体的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绝大多数是负面报道。医患矛盾中,涉及到医患双方,责任往往不在一方,但目前社会部分媒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一边倒的成为患者的代言人,试图扮演锄强扶弱的角色,以唤起受众的共鸣,这往往对医患矛盾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可能对大众产生误导,使公众对医务人员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为医患关系埋下隐患。

2.医方因素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患关系来说,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医方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医疗质量存在问题,一些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造成差错事故等发生或是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或是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粗心造成误诊误治等。二是医风医德问题,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弄虚作假,损害患者权益。三是医患沟通问题,医生和患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间接造成对病人心理感受的忽视,造成病人的误解。四,很多医院存在技术性违规行为,这种技术性违规是医方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责任而采取的防御性医疗行为,这种行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五、“以药养医”问题,医院存在部分药物的使用量与医生的收入直接挂钩,医务人员收入与病人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现象。

3.患方因素

患者对医学的期望过高。人类能够解决的医学问题只占一小部分。并非所有疾病,都能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式解决。然而,由于患者大多治病心切,又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加之社会传统“治病救人”文化的渲染,媒体的不当宣传,使公众认为“只要花钱到医院看病,医生就能治好”。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医生的医治效果没有达到患者的理想状态时,患者就会对医务人员的医术、医德产生质疑和不满。医生面对这种质疑和不满,往往采取不解释、不理睬的态度,患者更加不会信任医生。患者拿到处方,首先想到的是医生从中拿了多少回扣。很多患者在得到医生提出的一个治疗方案后,甚至会跑几家医院,自己去比较这个方案是不是最好的,来判断医生是否可信。患者对医生已经产生了戒备的心理,不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医生,在这样不信任的基础上,医患之间难以和谐相处。

4.现行法律规制在处理医患纠纷上的不足

医患纠纷累发不止,甚至发生恶性伤医事件,这种行为事实上已经侵害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医患双方对法律规章制度认识的不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依然是医患纠纷处理不当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医患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患者可能会做触及到法律的不当行为,却不自知。部分患者在医患矛盾纠纷难以解决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走法律途径,他们认为走法律途径周期长,也并不一定对自己有利,再加上行为冲动,做出伤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事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处理医患纠纷时,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医患双方都不信赖法律制度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

三、医患纠纷的处理和应对

健全和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机构。医患纠纷的发生时常伴有突发性,并且冲突和矛盾往往自行难以调和。再加上法律程序较为复杂,周期过长,医生或患者不会将此作为第一选择。因此,医患纠纷的处理变成了棘手的问题。

试想,如若政府健全和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某一个部门来做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疗机构秩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履行解决医患纠纷的职责,这样,医患纠纷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破坏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权益的行为才会彻底遭到抵制。

四、加强医院自身建设,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医患纠纷的加剧,医院也要从自身挖掘可改进的因素。如果医院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让患者可以直接参与到对医务人员工作和服务的评价,这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欣慰。同时,医院自身改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优化治疗的流程,也能够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严惩医生向病人索要红包等行为,帮助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向患者普及医学常识,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就医观念,也是医院可以做的。

五、医患之间积极沟通交流

医学学科是一门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学科,医疗工作始终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生在长期的工作中寻求进步和突破。在医护过程中,部分医务人员没有做到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医疗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过程,因此,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如果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及时、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就会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检查、治疗、用药、手术等情况不清楚的状况,一旦患者出现家属预期之外的状况,医生很难得到患方的理解。所以,医患主动寻求沟通,极为重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要积极主动与对方沟通,达成治疗过程的一致。

如果以上处理和应对方法能够真正落实,医患纠纷将越来越少,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友好。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署名先后引纠纷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