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2017-02-11 01:51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血糖病程波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内分泌研究所,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01)

21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王平,单忠艳,姜雅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内分泌研究所,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01)

目的 分析2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标准差(SDBG)为血糖波动评估指标。结果 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发现女性的MAGE和SDBG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病程的血糖波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血糖波动幅度增大(P<0.05);随着BMI的升高,血糖波动水平升高(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7,P=0.02)、糖化血红蛋白(OR=0.8,P=0.02)、舒张压(OR=0.9,P=0.03)、甘油三酯(OR=4.6,P=0.007)、胆固醇(OR=0.6,P=0.007)、高密度脂蛋白(OR=0.09,P=0.006)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糖化血红蛋白、BMI、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有关,而年龄、病程与血糖的波动水平无关。

血糖波动;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影响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慢性高血糖可分为慢性波动性高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有研究[1]表明,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波动性高血糖更能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波动通过活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损伤内皮细胞,并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血糖波动越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越明显,对血管内皮的损害越大。随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CGMS)的广泛应用,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也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指导降糖,并达到“精细降糖、平稳达标”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病房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34例,女83例,年龄16~80岁,病程1~30年。入选标准:符合1997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手术、外伤、感染等其他应激状态;近期接受过激素治疗并服用其他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对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本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动态血糖检测结果。分别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P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血糖(己糖激酶)、血脂(酯酶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检查仪测定;HbA1c采用variantⅡ分析仪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由研究人员录入数据,动态血糖检测数据为患者入院后第2天0时至第4天24时共72 h的血糖检测值。

1.3 动态血糖检测

1.3.1 监测系统:CGMS系统目前应用逐渐广泛,该系统采用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代表血糖,每5 min记录1次血糖数值,每天可记录288个血糖数值,可精确记录24 h的血糖情况,连续记录3 d。本研究中分别测定三餐前及睡前的指尖血糖进行矫正以减小误差。从设备中导出72 h的监测数值,进一步计算后得到血糖波动性的相关指标。

1.3.2 血糖波动幅度指标:(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是指24 h波动幅度大于1个平均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的有效血糖波动,根据第1个有效波动的方向统计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所有的有效血糖波动幅度的平均值,不依赖于整体血糖水平。(2)SDBG为动态血糖监测获得血糖值的标准差。血糖波动的正常参考值依据2011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1],MAGE<3.9 mmol/L,SDGE<1.4 mmol/L为血糖波动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71例患者中,男性平均年龄为47.5岁,平均病程为7.4年,BMI为25.4 kg/m2,女性平均年龄为50.9岁,平均病程为8.1年,BMI为24.3 kg/m2,比较男性与女性的基本资料,其中BMI、TC、TG、HDL⁃C有统计学差异。

2.2 性别与血糖波动水平

女性与男性的血糖波动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MAGE及SDGE数值较男性大,即女性的血糖波动水平高于男性(P<0.05)。见表1。

2.3 年龄与血糖波动水平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40岁组,40~<60组和≥60岁组。发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MAGE、SDGE)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与血糖波动水平无关。见表1。

2.4 病程与血糖波动水平

不同病程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MAGE、SDG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长短与血糖波动水平无关。见表1。

2.5 HbA1c与血糖波动水平

不同HbA1c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MAGE、SDG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较高的患者的MAGE、SDGE值较大,即血糖波动水平较大。见表1。

2.6 BMI与血糖波动水平

将患者按BMI数值分为3组,分别为BMI<24 kg/m2组,24~<28 kg/m2组,≥28 kg/m2组,不同BMI患者的SDGE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的MAGE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可能为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之一。BMI较低组血糖波动水平较高。见表1。

2.7 血糖波动异常的检出率比较

男性与女性的血糖波动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异常MAGE的检出率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SDGE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血糖波动异常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高的患者的血糖波动异常检出率大于HbA1c低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血糖波动的影响Tab.1 The influence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2.8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患者各基本指标与血糖波动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舒张压、HbA1c、TC、TG、HDL⁃C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P<0.05),而其他基本指标如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 C肽、尿酸等与血糖波动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回归分析(MAGE)Tab.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MAGE)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CGMS系统的广泛应用,波动性高血糖也越来越引起糖尿病患者自身及诊治医生的重视。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确立了HbA1c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测因子的地位。但GIMENO⁃ORNA等[2]研究发现HbA1c只能反应血糖的平均水平,无法反映血糖波动的大小。为了更精确地评价血糖波动,本研究采用MAGE和SDGE。

本研究发现患者的性别、HbA1c水平、BMI、血脂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年龄可影响异常血糖波动的检出率,患病病程的长短不影响血糖波动水平。KLAUS⁃DIETER[3]等研究发现,在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胰岛β细胞功能是血糖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女性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较男性高,可能由于本次研究人群女性平均年龄(50.9岁)大于男性平均年龄(47.5岁),老年女性较多,多处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从而血糖波动水平较高。方福生等[4]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应用胰岛素降糖的比率较男性高,男性应用降糖药物的比率较高,胰岛素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从而导致血糖波动水平较高。该项结果表明女性患者更应关注血糖波动,严密监测血糖,按时用药,避免餐后血糖的过度升高和应用胰岛素后的低血糖。本研究发现BMI与血糖波动水平相关,BMI越低,血糖波动越大,BMI较高的患者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BMI较低的患者多以胰岛素缺乏为主,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波动较困难,BMI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应该重视血糖的监测和血糖波动的控制。年龄不影响血糖波动水平,但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糖波动的检出率较高。在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病程不影响血糖波动水平,伍克芳[5]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是血糖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不同,本研究病例包括年龄范围较广,年轻患者的胰岛基础功能较好,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下降速度较慢,分析结果与此相关。

许多研究已证实,波动性高血糖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血糖检测系统和药物种类在不断完善,给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胰岛素泵可以通过设定不同时段泵入的胰岛素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从而使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更接近正常人,减少血糖波动。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5):321-330.

[2]GIMENO⁃ORNA JA,CASTRO⁃ALONSO FJ,BONED⁃JULIANI B,et al.Fastingplasmaglucose variability as a risk factor of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3,17(2):78-81.DOI:10.1016/S1056⁃8727(02)00197⁃6.

[3]KLAUS⁃DIETER K,PETRA A,ECKHARD Z,et al.Glycemic vari⁃ability correlates strongly with postprandial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a seg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using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J].Diabetes Care,2009,32(6):1058-1062.DOI:10.2337/dc08⁃1956.

[4]方福生,李志冰,成晓玲,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0):3202-3206.

[5]伍克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165-168.

(编辑 于 溪)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 217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ANG Ping,SHAN Zhongyan,JIANG Yaqiu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The Endocrine Institute,The First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The Liaoni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docrine Diseases,Shenyang 110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 217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A total of 217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whom receiv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were enrolled for the study.The evaluation variables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cluded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was compared by gender,age,diabetic duration,HbA1c,BMI.The values of MAGE and SDBG in fema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male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age groups and various diabetic duration.The level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HbA1c(P<0.05).The level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body mass index(BMI)(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OR=0.67,P=0.02),HbA1c(OR=0.8,P=0.02),diastolic blood pressure(OR=0.9,P=0.03),triglycerides(OR=4.6,P= 0.007),cholesterol(OR=0.6,P=0.007).HDL⁃C(OR=0.09,P=0.006)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Conclusion Gender,HbA1c,BMI,and blood fat ar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while age and duration are not related to the glycemic variabi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glycemic variability;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type 2 diabetes;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influencing factor

R587.1

A

0258-4646(2017)03-0244-04

10.12007/j.issn.0258⁃4646.2017.03.013

王平(1991-),女,硕士研究生.

姜雅秋,E-mail:jiangyaqiu@yeah.net

2016-07-23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高血糖病程波动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