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图像的文化生成背景与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2017-02-13 16:41叶佑天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像

叶佑天

孝图像的文化生成背景与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叶佑天

孝图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然而在现时代却日渐式微。然而,一方面,国家期望孝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以孝为载体的图像能够保持应有的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从而使孝文化在“去粕存精”的状态下得到较好传播;另一方面,也期望以孝文化为载体的图像造型物能够作为民族的珍宝,在实际的艺术应用上得到推广。基于本目的,该文试图廓清孝文化图像的文化生成背景与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意义,以便在未来为实际传播与运用提供必要的佐证。

孝文化;孝图像;数字化传播

近年,人民物质生活富裕,非主流文化占据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部,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面临社会道德滑坡,政府提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文化反向,究竟如何看待这一文化问题,也导致了广泛的学术争论。同时,围绕孝文化、孝图像及数字化传播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当谈及富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图像形态时,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二十四孝”、“木兰替父从军”等视觉图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充分考虑“孝图像”与“孝文化”的定位问题,必须综合思考“孝文化图像”的内部特质与外部特征、生成环境与区域土壤的相关问题,才能从而对唤起“孝图像”理论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才可以较好地揭示出这些元素形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图像元素之间的文化关联,以及孝文化图像意义生成的文化机制与规律。

一、孝文化的涵义与图像传统表达

在孝的涵义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认为孝是维持长幼之序的基本原则,是伦理道德的规范,是“仁”的具体表现及美化政治风气的手段。同时也认为,孝是人生最高的道德表现,孝悌也成为王道的重要条件,而孝子则行为人生唯一有意义的角色。孔孟以后孝道思想经过泛孝主义逐渐演化为事亲、忠君、立身三层涵义。事实上,即便在中华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黑格尔同样认为:“中国纯粹建筑在孝道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由此可见,孝道在华夏大地对国家及民族的影响得到了充分强调。到了近代,虽然孝道研究多还集中在对孝的文本考证与传统说教上,目前艺术化图像论证及对当前传播方式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种独有的文化形态依然充满期待。今年,学术界对孝文化“去粕存精”的运用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观点与见解,虽明显缺乏对当前读文向读图、向数字化模式应用与传播的深入探讨与阐释,但这种结合现代技术探讨传统视觉文化的意义却不容小觑。

孝文化是探索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是华夏民族文化发展、意识形态的体现。“礼”、“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而孝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正是通过这两个文化符号呈现的。其又借助实物传播为主体的来表达“孝”的内涵,原初较多以官室墓葬建筑性纪念碑式的礼器作为主要形式。同时,青铜器、汉画像石等诸多原始遗存及图像则更多承担起那个时代对于传统孝文化理解的反映。即便在当代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入“图像转向”的新阶段,孝文化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传播将不可避免。目前,虽然国内关于孝图像符号借助数字技术传播的研究不多,但对孝文化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化时期特有形态的探讨已经出现。今天,孝文化一定会借助数字化传播技术从传统的认知困境、实践困境与传承困境走出来。而发挥数字技术丰富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将展示作为数字化时代“孝文化图像”的传播与当代应用之全新内涵则成为必然。

二、孝文化的图形语言发展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根据当时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等社会现状,创造出不同的富有教化意义的孝文化图形。但由于历史的变革,特别是中国在上个世纪遭遇过一场“反传统”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对传统孝文化全盘否定。而停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二十四孝”、“木兰替父从军”等视觉图像。事实上,真正的传统孝文化图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对当时流传下来的尊老爱幼社会教化的一种图形表达,经过时光的流逝,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一种特定的具有民族色彩的符号。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孝文化源远流长,在汉代施行“孝治天下”。在视觉图形呈现层面,最为典型的是山东嘉祥的东汉武氏石室画像,上面刻有成排的孝子图画,有曾子、董永、丁兰、老莱子、闵子骞等,而作为流传最广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汉画中更是比比皆是。以武氏祠为例,文化图像中分布最广的要数孝子图,即便是在创作意识上,孝子图的艺术质量也明显高一筹。其中,历史题材方面明显也是孝文化图像数量居首,共有13类22处,女德故事有8,忠臣故事有5,圣贤与仁爱故事各4,其它只占武氏梁祠上全部历史题材数量的约1/7,尚不到孝子故事的1/2,由此可见当时对孝行的重视程度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统治者和儒家之所以如此提倡孝悌,无外乎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经过汉代初期统治者大力推行,汉代后期在孝文化图形发展上涉及到了丧葬图、祭祀图、数量居多的诸如“二十四孝图”。魏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快速发展,除元朝以外,各代的统治者都基本继承了汉代崇孝的传统,在图形的创作上更加呈现出“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与图像传播的形象性。同时,逐步走向“象外之意”与图像传播的深层追求,进而达到“文中有孝,图中有孝”的融合性。在当代数字设计及图像传播时代,由于人类重拾“象思维”,孝文化在后现代主义下物化进程中,流行文化与影像所具有的直观性和现场性介入其中,让受众较易引起感觉上的直接触动,不确定等观念造就了形态与表述的多样性。

三、孝文化及其视觉图像的数字技术运用及建构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正是视觉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这从一定程度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孝文化图像作为当时十分重要的视觉非文本构成,自然从中隐匿了尤为重要的民族文化信息。实际上,民族文化的传承从来都离不开视觉与图像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数字技术占有绝对图像技术与传播地位的今天更是如此。传统孝文化图像的创造及传播媒介正在经历从自然到人工、由单一向多元等特点。传统文化及中国艺术精神的应用离不开该时代特有的造型手段与传播介质。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孝文化日渐式微的当下,孝文化的图像性在此背景下是如何表征与实现自身的,尚须在造型语态上给予更多新的手法,同时,在传播形式上也将给予我们更广泛与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割断历史,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视觉文化并不依赖图像本身,而是依赖于将存在加以图像化或视觉化的现代发展趋势。数字技术今天正是这种趋势的基本技术手段,传统图像及孝图像通过数字技术的再创造、记录、保存,为保护和传承即将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提供有力保证。这表明,孝图像的文化认同与全球迈向数字媒体文化是相关的。孝图像的民族传统文化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搭建,既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文声像与数字信息的双向转换,也可以方便自如地对资料进行利用,其互动性与开放性的非遗数字博物馆等形式可以满足与适应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民族孝文化视觉图像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美学与传播学的重要范畴,它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在当今文化传播发展中,对民间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用全新理念和数字技术重新阐释传统文化及图像艺术的当代价值,并以此推动国家道德水准的建设已越来越得到认同。总之,孝文化图像在数字化时代的再创造及传播中的充分运用,以及这种运用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是值得当下视觉工作研究者及数字传播者引以重视的。只有这样,对于揭示民族孝图像元素如何在数字技术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以及推进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实际价值。

其实,孝自古以来是建立在家庭为载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善”是孝的内在本质之一,而作为孝文化内涵形成、发展显现的标志之图像文化也在经历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孝图像发展至今天,面对艺术形式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孝图像越来越具有浓烈的数字化情感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平等性、广泛的规范性成为孝文化融入时代发展表现出的新特色,这就表现出越来越多数字化时代特征。将中华民族孝文化图像的精华部分进行数字处理与应用研究并进行传播,成为新时代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其相关的作品也不断出现,为了便于我们梳理出孝文化图像未来发展趋势,厘清其研究现状和趋势便成为当务之需。

叶佑天 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

中国动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1] 孔丘. 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孟轲,荀况. 孟子·荀子[M]. 北京:线装书局,2013.

[3] 黑格尔. 黑格尔全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2.

[4] 朱岚. 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5] 杨振华. 解析《孝经》与《孝论》孝亲观的差异[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02).

[6] 巫鸿.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 李清泉,译.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9.

[7] 李学勤. 文物中的古文明[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 周宪. 视觉文化的转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J05

A

1009-4016(2017)03-0110-03

2015年度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D20152301);2015年度湖北美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