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

2017-02-15 10:04沈俊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俊杰新芽

◇沈俊杰

时节

◇沈俊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民间《二十四节气歌》

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四季轮回中,我们的先人制订了一套严密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春分时节,听着细细的雨声入睡,静谧中不乏节奏,伴着弱弱的节拍,想象着窗外接受春雨浸润的新芽,自己也有着再次生长的冲动……

好想化作一株新芽,参与到这“润物细无声”的应景时节。“润物细无声”常被用来比喻教育的无痕,苏霍姆林斯基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在学生活动中,指导者以求教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并参与其中,使受教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是教育者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孩子是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知识的,他们会无意识地学习,他们也喜欢这种无意识的学习。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可决定作物的一生,如“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每个节气又可分为三候,如“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每一候也都有着不可弥补的时机。“二十四节气”不正是古人对生产、生活中的“大数据”的分析和概括吗?2016年 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想,这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数据的解读,是智慧的结晶,这些成果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也想叩问大数据,教学的最佳时节在什么时候呢?教学是否也有“节气”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领我们从“双基”到“三维”,从“三维”到“四基”“四能”,直到今天热门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想,无论是亘古不变的“节气”,还是教学内容的本质,不管教改随着时代的步伐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坚守那颗“初心”。“生态”也好,“翻转”也罢,“裸课”也好,“磨课”也罢,老师们总能本着那颗初心,带着对学生满满的爱和对知识的精雕细琢在讲台上挥洒热血。在提倡多元评价的今天,对于考试这一测评办法大可不必刻意回避,作为教师的我们,仍希望自己的辛勤付出也是一张完满的答卷。

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所弘扬的,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我们也肩负着传承传统教学里那些可继承和发扬的教学形态的重任,我们总是努力想尽可关联的“元”,去探寻知识的“源”。教师与教学,是不离不弃的笃信,每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着许多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实无华的思想方法,乃至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

时光流逝,四季轮转,我想,只有不忘记为何启程,才能探寻到教学最本真的魅力。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

猜你喜欢
润物细无声俊杰新芽
春日有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老题新芽别样趣味
俊杰印象
润物细无声
表演大师
春夜喜雨
我的同桌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