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答题术语现象

2017-02-21 19:47谈爱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谈爱志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答题技巧和通用术语的现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答对“得分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归纳总结了一整套语文答题术语,这种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却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也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对答题术语现象进行深刻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答题术语 素质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术语”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何谓“术语”,根据国际标准,术语一词仅指文字指称,具体说就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用来表示概念的集合,具有专业性、单义性和系统性。它原本多指学术科学中的专业名词解释,放在现今社会,却增添了很多外延。最为常见的便是销售职业中的“话术”,也即“术语”。众所周知,所有的销售人员工作第一件事大概就是熟记本行业的销售“术语”。这些术语都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可以大大方便销售人员的工作,帮助他们快速适应销售工作,提高销售业绩。如今,术语这个专业名词,又从商业市场影响到教育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渐渐组织起自己的一套“答题术语”。

类似于商业术语,语文学科的答题术语也同样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语文答题术语的专业性

首先是专业性,语文答题术语一般是由语文学科的权威教师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批卷经验,得出的一套既有个人化色彩也具有公认性的基本答题模式。毕竟语文试卷是语文教师出的,答案也是语文教师给定的,那么怎么答才能得分,得高分,自然也是语文教师最清楚,所以说语文学科的答题术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它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归纳,将原本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环节用一套术语轻松解决,大大缩短了学生考试中的审题时间,遇到什么题型就可以快速运用什么题型的术语。在阅卷过程中,教师经常可以看见,有些学生因为时间原因,可能连原文都没有看(现代文阅读),也能在答题空白处填满文字,有条有理,一点一句,虽不得文章核心,但至少大体意思靠近,所以也会酌情给一二分。另外一种学生,原文看的非常仔细,理解也很透彻,可是在答题规范上没有一套合适的格式,导致原本的满分也可能会因此而扣掉一二分。这样看来,两种情况是否有欠公允。

二、语文答题术语的单义性

语文答题术语具有单义性,这是为了高效的答题结果。语文学科原本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磅礴学科,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能得出各不相同的解答思路。然而,参考答案能给出的毕竟有限,多数会说“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是这个言之成理也是有范围可寻的,如果学生超过了正常的“言之成理”可能也无法得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答题训练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的背诵模仿,更是一项思维模式的规划打磨,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合适的思路中进行答题,切记“跑题”,答非所问。所以在阅卷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和思路基本大同小异,天马行空或者“出格”的想法少之又少,让人感觉所有的答题者都来自同一厂商。

三、语文答题术语的系统性

语文答题术语具有系统性,这一点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可能更为重要。我们都知道,偏理科的学科在系统性方面显而易见,而语文学科则相对似乎没有那么“系统性”,其实大错特错。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并不体现在文字的具体表达上,而是体现在文字构思的由来上。举例来说,答案如何来,第一句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是有一套严密的思维系统的。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有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学科叫《逻辑学》,这门学科在中学阶段是没有的,《逻辑学》就是语文的系统性体现。因此,这样一门系统性的学科,落实到具体答题过程中,其术语也是极具系统性的。这是语文答题术语的核心和关键。然而,在很多的语文答题术语中,专业性和单义性都做的很好,却在系统性方面有所偏失。教师讲述答题术语时大部分都仅仅局限于某一语文题型中,没有将其很好的与其他类型的语文题型相结合,更没有引申到语文学科自身的系统性。这是语文答题术语的一个重要缺失。

语文答题术语发展至今,有益有害。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这样一套“答题术语”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答题,也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看重的方法教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题目是千变万化,答不尽的,学生只有掌握一套可以以一敌十的“答题术语”才能在语文考场上如鱼得水,轻松过关。然而,反观这样一套全能的“答题术语”,每个学生都在相似相同的模板中进行思考答题,得出相似相同的答案,写出相似相同的文章,連说话都操着一口纯正的“语文术语”,这样的场景又是否有些可怕呢?中学阶段的学生本是思维最活跃,独立意识、创新意识最强盛的阶段,却在一个“盒子”里面进行知识生产、思维生产,又如何才能培养出“鹤立鸡群”的“精英”与“大师”呢?

诚然,答题术语现象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一门独有,其他基础学科也都或多或少具有不同形式的专业“术语”,学生们也几乎人手一本这样或那样的“术语速记小册”。原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高效高速的利益催促下,浓缩成一本功利的商业畅销书,这对思想思维正在养成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重大的损失,同时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急需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单荣兵. 题目未看,技巧先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形式技巧谈[J]. 读与写杂志,2015(8).

[2] 杨波. 语文阅读解题模式化的利与弊[J]. 才智,2014(3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