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强求语文详案之所失

2017-02-21 19:47朱明张涛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误区形式内容

朱明+++张涛根

【内容摘要】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不少地区和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统一要求备详案,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特别要求必须要备详案。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像语文学科的教学更不必强求都要备详案。

【关键词】详案 误区 形式 内容

引言

目前,有的地区和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在教师的备课笔记本上狠下功夫,强求老师们都备详案。殊不知这实际上已步入了一个传统认识误区的怪圈。笔者个人认为不必强求统一的详案,下面我们将结合自己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来谈一谈。笔者认为:

一、备课笔记与上课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诚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重在内容。教案只是上课的一份“说明书”,其根本目的是为组织上课服务的,教案也只能是指针,指明上课的方向,揭示重点解决的目标,而不是走路的拐仗。我们既要以它为依据,又不要受它所束缚,否则被它捆住了手脚,就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或者由于课前备课时考虑不周,或者由于出现意料不到的偶然因素,这时都需要我们随机应变,果断采取新的灵活的应对策略。

二、备课应不拘形式

备课主要的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不一定要备在笔记本上,也可备在课本上、工作手册上或以课件呈现出来,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认真备课。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凭借它进行教学,各种文字资料,包括现在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因此备课首先要在钻研教材上狠下功夫。其中除了要通览教材外,尤其要在钻研课文及熟读课文上多花心血。语文课文内容丰富,以干代枝的知识点众多,可谓包罗万象。要能捕捉到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花点心血是行不通的。对于课文在头脑中的印象,教师不仅要“懂”,还要“熟”,几乎要熟到仿佛是自己所写的一样。至于了解学生,又是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既要了解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又要了解学生特殊的困难和渴求,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熟悉了教材,了解了学生,还要研究教学方法。是运用讲述法,还是讨论法等,是“拈讲点拨,逗引合读”,还是自学法,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之,这些都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但不一定都要拼凑在备课笔记上,也可备在书上或工作手册上。这就要求我们消除一种传统的认识误区。即使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也可以用自己切实有用的形式备课。

三、应提倡“背课”意识

有的老师写教案写得很详细,但上课时却不能把备课内容大体“背上”,仍是照看讲稿或材料读讲。这样,一是浪费时间,因为讲者要不断的照应着讲稿,甚至要查翻资料;二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节奏感、连贯性不强,显得不自信,在“课效”上是必然要大打折扣的。如再加上授课老师语调平淡缓慢,不带感情,如作长篇报告,那就更会令人乏味,课堂成了会堂,没了“戏”,没了“形声色味”。因而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提倡一种精神,带上讲台的应是一张“简案”(一堂课的“结构提纲”或大致步骤),详细内容或“细节”应俱藏在脑子里。恕笔者说得不客气一点,大凡照看备课笔记本或课前准备好的PPT课件等读讲的老师,一般来说或许是准备欠充分的老师。演员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当老师的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追求呢?

四、如因编写备课笔记而挤掉宝贵的钻研时间,那就因小失大了

各门学科中语文可算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即使是老教师,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的老经验、老印象或老教案上课而不去钻研具体情况,不去继续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的话,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学生一年一年的不同,教材在根据时代的需要一年一年有所更改,所以方法也应在适应未来、面向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中不断更新。这个时代是多变的时代,是各种新信息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如果只是为了匆匆忙忙地在备课笔记中凑字数,搞面子工程,而不去静下心来好好的钻研教材教法,可谓一大损失。另外花时间去阅读各种教學资料以及有益的报刊杂志也是一种备课。因为它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使教师及时接触到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提供教学的活水。

总之,一切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取得实际效果,让学生能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备课也是如此,也是为了最终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编写教案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要因人、因时、因课而异,不必强求详略的统一。笔者认为教案一般的要求应该是,能反映出教学的基本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即可。至于从整体上来说,教案是详些好还是略些好,则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具体情况,能用自己感到切实有用的形式写并且能收到实效就行了。

以上笔者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是否恰当,还有待与广大同仁商榷。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中心小学;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

猜你喜欢
误区形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主要内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