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将生活与习作串起

2017-02-21 19:50刘翠红刘庆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周记习作读书

刘翠红++刘庆良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怕写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学生感到无话可写,即便寫了也是内容空泛,缺少情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习作提出了要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文章不应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这清泉来自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可以用周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我通过周记帮助学生架起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引领他们从五彩纷呈的生活中汲取习作材料,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抒写阅读感受

良好的语文学习要从阅读开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学年教材都有要求的必读书目,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阅读,计划好多少天读完一本书,一学期读几本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便于交流,要求学生每本书统一时间段读完,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要求从几方面着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你喜欢谁?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读完这本书还有什么想法?当然,每本书都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千篇一律。阅读是个长期工程,只有长期的坚持,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才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本书读完后,就要求进行阅读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弥补阅读的不足,充实读书笔记的内容,这样,学生的阅读笔记越来越丰富,更加完善。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情感,他们在交流中收获。享受了读书的乐趣,情绪高涨,也就期待下一次的展示。如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学生较多写桑桑,有几位女生却写秦大奶奶。从一开始的蛮不讲理到救小女孩,最后为了替学校捞一只落水的南瓜而溺水身亡。孩子们虽然小,却读出了秦大奶奶生活虽艰辛、凄苦,却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字里行间充满对秦大奶奶的同情、敬重,读来催人泪下。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厚积而薄发,除了课本和必读书目外,我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购买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书刊,如四大名著,科普读物,成语故事等。并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互相交换看,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传达心灵之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一天天长成,心中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他们有困扰、有心事,有令自己后悔惭愧的事,也有迷茫、委屈。有的学生内心情感丰富,但不善于表达,他们不愿告诉父母和同伴,却用周记请求老师的援助。在心语传递中,老师指导孩子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排解疑难。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训练了学生表达能力,用周记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

三、关注身边生活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留心身边事,处处皆文章。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有无数的感动。

校园生活中,大家朝夕相处,亲如兄妹。同学生病了,关心的话语,心焦的神色,课间的默默陪伴;运动会上,比赛时的大声鼓劲,长跑后的照料搀扶;课间的意外,同学的帮扶,心痛的泪水,其真情可鉴。

家庭生活中,妈妈生病,还关心孩子,问寒嘘暖。当孩子生病时,妈妈夜不能寐,为孩子盖上滑落的被子,熬红眼圈。平时家人粗茶淡饭,但星期天总要做几道好菜,给孩子换口味增营养。而当妈妈身体不适时,一杯热茶足以让妈妈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懂了,写进了周记里,就记在心坎上。

四、畅言亲历亲为

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更多的是快乐,有时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我会提供一些话题给他们思考、观察,让他们感到周记可写的内容很多。

比如,外出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过生日时,宾客盈门的热闹,特别是点上生日蜡烛,许上一个心愿那一刻的激动,小伙伴们吃蛋糕时,相互涂抹,一个个变成大花脸的狂欢都可以入题。

还有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当自己第一次心愿实现时的喜悦,第一次学会做饭学会了几道小菜,第一次学会包饺子,第一次取得成绩获得奖项,得到家人的夸奖,第一次不用搀扶骑自行车上路的激动等等。都可记入成功的体验。

重大节日趣事。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当亲人团聚,月圆人圆时的欢乐。大年三十,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放烟花,看春晚玩花灯等件件趣事。也是周记的内容。

当春风吹来,投入田野之中,放飞风筝,放飞心情。脚踏着软绵绵的青草,眼望着高飞的风筝,心也随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油菜花开,钓鱼季来临,当鱼浮沉入水中,鱼钩上挂着一条小鱼,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炎热的夏天,约好小伙伴,顶一张荷叶,来到池塘,寻一处树荫去钓虾。忙活了半天,看着桶里舞者大钳的成果,那满满的快乐。秋高气爽,稻子收割完毕。生一堆野火,烤几个地瓜,脏兮兮的小手,拿着还冒着热气的地瓜,啃得是那样的香甜。寒冷的冬天,一场大雪是孩子们最盼望的。女孩子喜欢堆雪人,男孩子更喜欢打雪仗,雪团飞来飞去,叫喊声仿佛也能把严寒驱走。

周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它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是他们童年珍贵的、美好的回忆。当他们偶尔打开重新翻阅,心中定会泛起阵阵涟漪。

周记,它凝聚着学生的汗水和心血,是生活场景的再现。要用善意、关爱、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对周记作简要的点评,并多多打“优”,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褒奖,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发挥周记的特有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品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周记习作读书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写进梦里的周记
帮忙
我们一起读书吧
周记辅导应符合学生的口味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