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例HIV/AIDS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2017-02-23 23:48徐六妹陈敬芳
护理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艾滋病医护人员

李 旺,徐六妹,陈敬芳

(1.南华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2.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a.爱心门诊;b.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12)

188例HIV/AIDS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李 旺1,徐六妹2a,陈敬芳2b

(1.南华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2.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a.爱心门诊;b.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12)

目的总结HIV/AIDS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护理、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措施。方法分析2015年1—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的188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患者在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结果18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HIV/AIDS患者,除2例患者心理过度紧张不可耐受而终止检查外,其余患者均能有效地配合操作,参与实施操作的医护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完成诊疗,防止职业暴露发生的重要因素,患者的有效配合是整个职业防护的关键。严格的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可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

HIV/AIDS;支气管镜检查;护理

艾滋病也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以后引起的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或其他良、恶性肿瘤。机会性感染是HIV/AIDS患者就诊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显示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呼吸系统[2],因此,提高此类患者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诊疗准确率尤为重要。随着内镜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支气管镜检查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当中。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支气管镜检查需要经过声门到达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与恐惧感[3]。笔者总结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2015年1—12月期间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88例HIV/AIDS患者的护理方法、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88例HIV/AIDS患者。其中男158例,女30例;年龄:18~65(37.76±10.73)岁;婚姻状况:未婚 82 例,已婚95例,离异9例,丧偶2例;感染途径:异性59例,同性92例,静脉吸毒7例,不详3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6例,中专及高中47例,大专及以上65例。检查前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04例,发热90例,胸闷、气促32例,胸痛6例,咯血1例,头晕、头痛4例,皮疹5例,腹泻10例。抗病毒治疗情况:已服药72例,未服药115例,停服1例。检查前CD4细胞计数:2~702(147.57±158.46)个/μL。 本研究所选的188例HIV/AIDS患者均符合我国2011年 《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4],所有病例均为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

1.2 结果 188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精神过度紧张不可耐受而终止检查外,其余186例患者均有效地配合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为患者后续的诊疗提供了有效依据。参与实施操作的医护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

2 护理

2.1 环境与用物准备 HIV/AIDS患者检查使用专有的支气管镜室,室内环境采用一般洁净层流净化级别进行消毒,术前再用紫外线消毒1 h。根据预约检查人数备好所需物品,并保证处于功能状态。若预约检查人数超过1个,则要求2例患者检查间歇更换所有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床罩、无菌被单、手术负压吸引管、吸引瓶、吸氧吸痰装置等,支气管镜送支气管镜消毒室消毒待干,消毒好的支气管镜挂于诊疗室的消毒柜备用,空气用移动紫外线机消毒40 min后,接诊下一位患者,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2.2 操作人员准备 操作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疲劳操作,以防不必要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操作前检查个人皮肤完好无损。操作医生及配合的护理人员要在工作服外穿一次性防水连帽隔离手术衣,戴一次性无菌圆帽和一次性N95口罩,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戴双层乳胶手套,穿防水鞋[5],认真做好职业暴露防护。若连续为多例患者检查,医护人员在完成一例患者的检查后,应更换所有一次性自我防护用品,再接诊下一位患者,将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也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和自身。

2.3 检查前患者的心理指导 为HIV/AIDS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其心理状态是能否完成诊疗的关键。此类患者常呈现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首次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对检查过程和必要性的了解程度不高或几乎不了解,更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拒查的表现。针对性地应用同伴教育的模式:护理人员筛选并培训一位同科室住院且有过1次及以上的支气管镜诊疗经历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员,让同伴教育员与其交流自己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感受,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6],让其认识到进行该检查的安全性与必要性,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对本组46例患者进行了个性化的同伴教育,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恐惧、紧张等情绪。其中7例患者因恐惧情绪,最初表现为完全抗拒诊疗,通过应用同伴教育模式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健康信念强化教育,使其建立了治疗信心,也从完全拒查到最后成功配合了诊疗。

2.4 检查时护理配合

2.4.1 支气管镜作为异物进入患者的气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呛咳和憋气感。因此,嘱患者检查前2~4 h进少于常量一半的半流质饮食[7];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憋气训练,提高支气管镜1次插入气管的几率和取活检的成功率,缩短诊疗时间,减轻患者的不适感[8]。

2.4.2 支气管镜头端以下20 cm用石蜡油润滑后经患者一侧鼻腔缓缓插入,遇到鼻部有疾患无法通过或通过时会造成鼻部2次伤害的情况,可以让患者咬口垫,由口腔插入[9]。检查时患者有痰液在口中,嘱其用舌头将痰液顶出,切忌包在口中。对于怀疑合并有肺结核的患者或咳嗽频繁且咳嗽分泌物较多的患者,术中应给患者戴口罩,减少或防止分泌物的喷溅。

2.4.3 检查中常规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遇特殊情况应给予及时处理,如:(1)患者因紧张而憋气,SpO2<90%时应及时安慰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必要时停止操作。(2)患者因检查过程中不适而应对不良,采取手抓器械、甚至要起身坐起等激烈行为时,应立即撤出支气管镜,终止检查,安抚患者,并将其安全送回病房。(3)对于危重患者施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时,更要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明显气促,面色发绀,心率<60次/min或>130次/min,血压>157.5/97.5 mmHg(1 mmHg=0.133 kPa),SpO2<90%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停止治疗,退出支气管镜,及时抢救[10]。在本组患者中,2例危重患者实施了床旁支气管镜诊疗,通过医、护、患协调配合,过程顺利。1例患者因精神过度紧张,全身呈持续防御状态,无法有效配合,心理疏导无效,医生进镜困难,最终放弃支气管镜诊疗,另改为其他检查方式。1例患者在检查中出现口唇发绀,SpO2在75%~80%,心率增快,最快时可达到145次/min,精神极度紧张。医生立即撤出支气管镜,给予患者中流量面罩吸氧,15 min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送回病房,改为其它检查方式。

2.4.4 注意在灌洗或取检过程中,操作中要轻、稳、准,避免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溅到医护人员身上。留好的标本放于盛放标本的专用密闭式容器里,外部要有特殊标识,送检人员戴双层乳胶手套及时送检。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充足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患者有效的配合不仅能使诊疗能够顺利进行,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将职业暴露率降至最低。

3 严格的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

3.1 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按照HIV职业安全有关制度和卫生标准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操作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个人皮肤完好无损。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标准预防。特别在侵袭性诊疗或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尤其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操作过程中若不慎接触了患者的体液、血液或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及时消毒处理。如果是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污染物,需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部位,尽量将伤口血液以离心方向从伤口中挤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受伤部位用75%乙醇、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暴露发生后尽可能在24 h内进行预防性用抗病毒药,即使超过24 h也要预防性用药。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详细记录并上报,上报主要内容包括接触物种类、暴露类型、刺伤深度、皮肤黏膜破损程度、暴露持续时间、暴露后的处理、是否需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等[11]。医护人员必须通过AIDS相关知识以及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的专业培训及考核,采用个案学习、示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培训形式。通过培训与学习,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医院的管理流程,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降到最低。

3.2 消毒隔离 HIV/AIDS患者用过的支气管镜要严格按消毒—清洗—再消毒的程序进行处理。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水隔离衣、袖套、护目镜、防护面罩、帽子、双层口罩、加厚乳胶手、防渗透围裙等。医生操作完毕后,先对支气管镜做预酶洗1 min,再在流水下彻底冲洗5 min,并用专用洗刷和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各按钮、阀门及活检孔道。结束后,将支气管镜小心置于专用的全自动的消毒机中进行自动消毒。凡是与患者有接触的一次性污染物都装入有明显警示标志的黄色医用垃圾袋中,套双层袋,经专用通道送往医疗垃圾回收站作统一焚烧处理[12]。诊疗室及消毒室所有台面、洗槽、治疗车、地面等均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用紫外线空气消毒1 h,结束后开启室内空气层流净化。

4 护理体会

4.1 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顺利完成诊疗,防止职业暴露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HIV/AIDS患者做支气管镜诊疗有别于为普通肺部感染者操作。不同首先表现在心理护理上:HIV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伤害,同时也在精神上、心理上威胁患者。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心理干预,能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13]。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对于畏惧检查的患者,应用同伴教育模式,以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焦虑,积极配合支气管镜诊疗。操作过程中,应不断地实践、循证、再实践,不断总结,形成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程序和方法。

4.2 患者的有效配合是整个职业防护的关键 支气管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因此整个检查期间都要告知患者配合的意义及如何配合。患者有效的配合不仅能使诊疗能够顺利进行,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将职业暴露率降至最低。同时为HIV/AIDS患者行支气管镜诊疗,护理人员应做到全程陪伴患者,给患者足够的关心与爱护,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获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4.3 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制度是整个操作的重点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预防的原则,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必须要自身强化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意识。医院定时进行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树立职业安全理念,提高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依从性,特别对于低年资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要加大宣教力度,在救治他人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

[1]汪 雯,李在村,李 威,等.104例艾滋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9):626-628.DOI:10.13419/j.cnki.aids.2013.09.008.

[2]张乃春,张 昕,赵 敏.95例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11):804-808.

[3]金 玲.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40-241.DOI:10.15912/j.cnki.gocm.2016.07.193.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29-640.DOI: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1.10.018.

[5]侯妹冬,梁月新.临床护理路径在AIDS患者/HIV感染者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8B):13-15.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3.16.005.

[6]韦柳迎,杜丽群.心理干预及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手术患者手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J].内科,2013,8(3):335-336.DOI:10.16121/j.cnki.cn45-1347/r.2013.03.029.

[7]侯妹冬,梁月新.舒适护理在AIDS/HIV感染者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5B):1339-134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3.14.029.

[8]张娟娟.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155-156.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6.02.104.

[9]侯妹冬,周 梅,梁月新,等.环甲膜穿刺麻醉在AIDS病人/HIV感染者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11C):3116-311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33.024.

[10]梁月新,覃秀娥,卢瑞朝,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46-47.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2.06.014.

[11]李燕林,王祖萍,丁 莉.医护人员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职业暴露及其防护[J].护理学杂志,2009,24(6):95-96.DOI:10.3870/hlxzz.2009.06.095.

[12]石柳春,李 幻.艾滋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7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69-70.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0.04.043.

[13]徐 艳,柏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DOI:10.3870/hlxzz.2012.01.071.

[本文编辑:陈伶俐 王 影]

Nursing Experience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Bronchoscopy Examination:A 188-case Study

LI Wang1,XU Liu-mei2a,CHEN Jing-fang2b

R473.5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3.057

2016-05-17

国家“十二五”艾滋病和肝炎重大科技专项(2012ZX1 0001-003-002);深圳市科技创新基金(JCYJ20150402111430657)

李 旺(1992-),女,重庆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陈敬芳(1976-),女,湖南常德人,硕士,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艾滋病医护人员
《 世界艾滋病日》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性气道狭窄的观察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