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7-02-26 13:10李志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优质冠心病效果

李志鹏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李志鹏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冠心病;优质护理;效果

针对患者心理、文化背景、社会人际交往情况所提出的优质护理干预是医疗改革下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尽力满足广大患者护理需求,使之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5年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旨在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3.4±4.8)岁;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4.7±5.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针对性护理、康复教育干预、康复锻炼指导等,具体如下。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优雅的疗养环境。每天于患者起床后定时为其整理、打扫床铺。为避免发生压疮,加强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皮肤与口腔护理,间隔1 h为患者翻身1次。结合疼痛发作原因、部位、持续时间、患者反应制定有效的疼痛缓解对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动向,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为患者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对于患者所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心态对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与病友间沟通交流,分享治疗心得与体会,彼此鼓励安慰,坚定治疗信念。帮助患者改正饮酒、吸烟、不规律生活作息与饮食的不良陋习,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开展适量锻炼,对于尚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加强引导,尽量使其自行完成洗漱、穿衣、进食、如厕,对于自行完成难度大的活动护,理人员予以必要的协助。出院前嘱咐患者院后坚持做医疗体操,每天进行室外散步,为每位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由家属配合督促患者践行。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院后保持乐观、积极心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克服活动心理障碍,切勿在高温、寒冷条件下开展训练。远离饮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忌饱餐。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来院复查。

1.3 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价以评分法融合调查问卷作为依据,评分范围为0~100分。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5~84分:基本满意:65~74分;不满意:0~64分。患者心理状态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大于50分作为焦虑判定标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2]。

2 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38例(54.3%),满意21例(30.0%),基本满意7例(10.0%),不满意4例(5.7%),总满意率为94.3%;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34.3%),满意17例(24.3%),满意14例(20.0%),不满意15例(21.4%),总满意率为78.6%。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为(63.4±3.7)分、(62.7±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8.6±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是当前临床疾病治疗中所存在的共性,疾病治疗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治疗技术与医生专业水平,同时与临床护理干预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护理在患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随着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增强与护理需求的扩大化,越来越多患者更加注重诊疗过程中护理质量与身心舒适度,而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优质护理满足了患者需求,临床应用受到广泛接纳与好评。

为长病程易发作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心绞痛是困扰冠心病患者的首要问题,在反复发作与长期治疗下,患者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情绪,基于此,临床护理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4]。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疼痛,明确疼痛部位和疼痛持续时间,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予以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滴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等特殊性药物,注意控制滴注速率,同时避光。向患者宣传冠心病健康知识,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患者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重视生活中的小细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展运动,增强体质,调适心情,避免进行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以散步、打太极、体操锻炼等有氧运动为主。加强对住院患者口腔与皮肤护理,预见性低防治压疮与口腔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

融入“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注重基础护理质量,而且突出强调培养患者优质生活方式与精神层面护理,维持患者身心健康状态。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是导致冠心病发作的常见原因,以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憋闷为首发症状,控制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可演变为心肌梗死、心衰、休克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不仅承受着生理痛苦,精神与心理也备受煎熬,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优质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不能达到与药物治疗等同效果,但人为干预能缓解疾病产生的各种不适,临床应用效果也值得肯定。本研究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78.6%,并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质护理是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

[2] 杜美芳.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5): 39,41.

[3] 陈慧玲,杨巧芳,宋葆云,等.探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z2):9.

[4] 王慧.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94-196.

[5] 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537.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17

2016-12-24)

猜你喜欢
优质冠心病效果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