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佳的烦恼

2017-03-02 20:02杨聪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坏习惯明白上学

杨聪

改到阿佳的作文《妈妈的唠叨,让我烦恼》,她这样写道:

有些同学说自己的妈妈很会唠叨,我妈妈也是这样。

早上起床迟了,妈妈说:“你看,我叫你昨晚早点睡,你不听,现在又赖床!”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妈妈又说:“哟!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天还没亮呢!”当我早餐吃慢了一点,妈妈说:“怎么回事?吃得这么慢,你不怕上学迟到吗?”要是我吃快了,妈妈又说:“吃得这么少,怪不得长这么矮,多吃点啦!”出了家门,嗨,总算摆脱了这唠唠叨叨的声音……

可是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又开始唠叨起来:“作业写好了吗?没写好还不快写!”如果写慢了,妈妈就会催着:“照你这速度,上高中、大学不得写到凌晨一点?”我连忙加快了速度,妈妈立刻提醒道:“怎么回事?字写得这么潦草!长大后字还得了?”好不容易写好了作业,睡前去洗脸,洗慢了,妈妈又说:“快点,别慢慢吞吞的,明早上学你又会起不来!”要是哪天作业少,想提早睡觉,妈妈又担心地说:“怎么这么早睡,不多做几道题?看你以后怎么考大学!”

我就这样在妈妈的唠叨中渐渐地长大,也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理由,一直就觉得唠叨是妈妈的一个坏习惯,让我很是烦恼。

阿佳的描写细腻生动,还略显幽默,她妈妈的唠叨在她的笔下既真实又形象,我当即在作文本上做了“精品推荐”的记号。第二天,我征得阿佳的同意,读给全班学生听,好多学生深有同感,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

记得好多年前,我也曾改过类似的作文,也同样推荐给大家。那时刚学会使用电脑,我还亲自把其中一篇存在了自己的教育博客里,后来,还时不时地作为例文读给下一届的学生听。

然而这次,我却有了更进一层的想法——课后,我又抽时间找阿佳聊这篇作文,我让她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妈妈为什么反复唠叨,是她故意用这样的方式来折磨你吗?

妈妈唠叨的事,你都有做到吗?如果你做到了,妈妈是不是还会对同一件事继续唠叨呢?

妈妈对你的唠叨,当你从自己的角度看,感觉很烦恼,假设你现在是妈妈,从妈妈那个角度去看你,你觉得妈妈是不是也很烦恼呢?

……

经我以上的这些质疑,阿佳不觉睁大了眼睛,她明显体会到了之前自己从没有想到这些,也不知道该这样去想。她说:“杨老师,我现在有些明白了,妈妈老是唠叨,其实很多时候是我自己做得不好,一直没有改变过来。”

接着,我又帮阿佳换位思考,“分角色朗读”一般同她分别站在母女双方的角度细细分析。我们的交流不仅顺畅,而且还水到渠成地深入到了阿佳的日常生活中去。我知道,阿佳是信任我的,不然,从一篇作文中是难以聊到这个程度的。

之后,我给阿佳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从今以后试着改变自己,看妈妈的唠叨是不是会慢慢地减少;二是把作文再修改一下,将我今天同她交谈的大意和她的感受概括出来,添加到作文里。

过了半个多月,阿佳通过QQ上把修改后的作文发给了我,题目已改为《不再抱怨》。在原文的后面,阿佳添加了这些文字:

当杨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同我谈心之后,我才有些明白其中的道理。杨老师说:

“换个角度想,也许你妈妈是放心不下你。她每次的提醒,你可能做到的不多,没让她放心,所以她才会反复唠叨。要是你能重视妈妈说的话,认真做到,照顾好自己,不依赖妈妈,而且还能帮家里人做事,妈妈的唠叨就会越来越少了。”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真的像杨老师讲的那样。所以,我不再抱怨妈妈了,而是努力改掉坏习惯,做最好的自己,让妈妈不担忧、不操心。

有一次在街上碰见阿佳的妈妈,聊着聊着,她不禁高兴地对我说:“杨老师,我女儿近来听话多了,好像变懂事了,你可能不知道啊,那个以前呀真是让我操心哦……”

我深感欣慰,回头看去,阿佳的改变,其实是我这个做老师的先去改变。假如让阿佳的作文只停留在“抱怨”上,即使她把“抱怨”写得文采飞扬,那也仅是华丽的文字而已,对于她的言行与心性是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而对我这个当老师的来说,这件事不正说明了——作文教学,有时也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吗?

猜你喜欢
坏习惯明白上学
想不明白
上学啦
坏习惯
跳跳兔明白了
挖耳是种坏习惯
Understand?(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