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作文,童语化人

2017-03-02 20:03刘艳萍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闹钟童心小猫

刘艳萍

枣庄市实验学校的学术报告厅里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不时传来孩子声声开心的大笑,一方小小的空间成了快乐的海洋。原来低年级的写话课还可以这么上!原来写话课上孩子们能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原来教师可以是这么让人开心的职业!

一、童心飞扬大儿童

1.内容选材童心显。这一节二年级的说话写话课,宋运来老师选择的学习内容是一幅妙趣横生的儿童漫画。儿童漫画具有与生俱来的幽默基因,漫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而且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欲。宋老师站在儿童的视角审慎地选择学习内容,一个酣睡床上不起的“急吼吼”,围着床周围叫喊他的小狗、小猫、小闹钟。这一幅颇具生活情趣的漫画,就像魔法师一样,开启了孩子们欢快的说写之旅。

2.言语表达童心现。课始,从学生最熟悉的问题“每天早晨谁喊你起床?”入手,简简单单的问题,一下就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课堂上小手如林,他们自由地交流着。“每天早晨,是妈妈喊我起床的。”“每天早晨,是小闹钟喊我起床的。”“有时是妈妈喊我起床的,有时是我自己起床的。”……接着宋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入下面的学习:“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急吼吼”这个名字。请学生向“急吼吼”小朋友打个招呼。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再一次被激起:“急吼吼,你好!”“急吼吼,我叫秦毓阳,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接着,宋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叫醒急吼吼的人及物,然后请他们分别扮演小狗、小猫和闹钟,同学们从腼腆尝试到大方描述,课堂气氛达到新的高潮。期间,宋老师并没有规定小猫该怎么叫,小狗该怎么喊,闹钟是哪个牌子的该怎么吵,只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画中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最后,通过角色转换的形式训练孩子讲故事的能力,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宋老师变成了妈妈、变成了奶奶,和孩子平等对话。

无论是交流简单熟悉的话题,还是角色扮演,这些学习形式的选择都让我再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宋老师内心深处那一颗跳动的童心。拥有这颗童心的宋老师就这么轻轻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发现漫画中的乐,走漫画中的境。

3.师者话语童心溢。透过这堂课,我们发现,岁月在宋老师身上留下的只有教育的智慧,没有职业的倦怠。课堂上一举手一投足没有丝毫师者的高高在上,一言一行无不在告诉学生我是你们的朋友,是你们学习的伙伴,那颗飞扬的童心溢满整堂课。

一个学生扮演小猫“喵喵”叫的时候,声音小,速度慢, 宋老师说“这是一只温柔的小猫。”课堂上全班学生一起扮演小狗、小猫、小闹钟一起叫“急吼吼”起床,他们开心地说,大声地喊,宋老师则成了呼呼大睡的“急吼吼”,闭着眼睛,嘴巴和鼻腔不时传出响亮的呼噜声。这已经不是“老師”了,他俨然成为漫画中那个可爱的“急吼吼”,他变成了一个鲜活的“儿童”。

学生当堂完成写话,分享交流后,宋老师将学习推向更深处,回家给妈妈、奶奶讲讲这个故事。这时,宋老师变成了温柔的妈妈,慈祥的奶奶,用妈妈的语调说着妈妈的话,用奶奶的语调扮演着奶奶。这需要心底对孩子多深的爱,才能让一位老师在学生面前蹲下,再蹲下,才能唤起一位中年男教师“童”到骨髓的心呢?

二、童语化人个性显

1.欢快地表达是——形象。宋老师从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生活事件入手,基于儿童视角选择“每天谁喊你起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内容离学生如此之近,所以他们愿意说,宋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又不断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自信满满地说,他们个性十足地说,说着心里此时最想说的话。

师:你怎么知道急吼吼睡得那么香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正在做美梦呢!

生2:急吼吼的鼻涕泡儿都冒出来了,他睡得多香啊!

生3:急吼吼在打呼噜呢!而且呼噜声越来越大!我从图上一个个越来越大的“z”字看出来的!

师:小狗汪汪地叫,小猫喵喵地叫,小闹钟丁零零地响,他们都在说话呢?会说什么?

生1:小狗汪汪汪地叫,他对急吼吼说:小主人,快起床了!

生2:汪汪,汪汪,急吼吼,太阳都晒屁股了,怎么还不起床呢?

生3:喵~喵~喵~,急吼吼,起来了,起来了,上学快迟到了!

生4:急吼吼,再不起床,你妈妈就来掀你的被子,打你的屁股啦!

生5:哈哈,急吼吼,你再不起床,你的早餐就是我的了!

……

漫画中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孩子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通过自己的一张小嘴去表达,他们的语言都充满了儿童的个性。

2.丰富的话语是——提升。如果说课堂上宋老师对孩子的尊重是一种品质,对他们的理解是一种涵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提升言语能力则是目标追求。

课标是所有老师备课、上课的航标灯,看不到它,课堂就会偏离方向。宋老师对低段写话教学目标定位十分精准,一堂课紧紧围绕 “兴趣、词语、句子”三个关键词展开。整堂课上学生的快乐不是表面的繁华,而是来源于不断提升表达能力的自信和成就感。

课上,宋老师和学生一起仔细倾听发言孩子的闪光点,从词语“每天、天天”,到句式“因为……所以……”,再到句式的变化“之所以……是因为……”从模仿积累事物的象声词,到想象它们在说什么。宋老师和孩子们就那么在开心地对话中,不知不觉地将他们的语言引向规范,引向丰富。而孩子们在这种规范和丰富中同样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原来我也能把话说得那么完整,那么漂亮。

3.多角度地表达是——得体。宋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训练开展得自然巧妙,因为他有诀窍——那就是将语言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言语学习就有了肥沃的土壤,有了学以致用的广阔天地。无论是让孩子联系实际说一说每天早上谁喊自己起床,还是观察漫画后与老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回家讲故事。这些训练不仅关注言语说得清楚,还要关注说得得体,关注儿童未来的发展,让训练有了深度和厚度,让课堂变得充实而高效。

一堂课,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内心深处的生活经验被唤醒,积累的词句开始激活,他们真实地表达着,在变换的表达中一次次提升语言。他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在一句句稚气的、充满童趣的、个性十足的童语里,一次次感受习得的快乐,一次次呈现精彩。

三、意犹未尽快乐远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我还沉浸在这堂无穷魅力的课中时,当孩子们举起的小手迟迟不肯放下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会场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宋老师微笑着和孩子们说再见,他们却三五成群地围在宋老师身边迟迟不肯离去。过了好一会儿,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跟着班主任走出报告厅。

下午,二年级(1)班班主任刘卫卫老师在宋老师的报告会上向我们讲述了孩子们的后续故事。在回教室的路上,小班长和其他几个女生笑眯眯地对她说:“这个宋老师讲得真好!我们都不舍得他走了!我们在讲台上请宋老师留下呢!”刘老师回教室后,孩子们还围绕着怎么把宋老师留在我们学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赖着宋老师!”“去校长室赖着!”……“既然宋老师没办法留在我们这里,刘老师就赶快想办法变成宋老师!”如果说孩子们课上的童心童语让听者会心一笑,那么课下的童言无忌,却让每一位老师深思。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的思维继续跳跃?是什么法术让孩子们智慧的火花继续闪烁?那就是童漫作文带给他们的欢乐,是宋老师带给他们的欢乐,是学习语文享受到的欢乐!这欢乐必将会成为这群孩子童年生活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也,心之初也。”如果说孩子的童心是天性,那么宋老师的童心则是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对儿童、对教育深深地敬畏与热爱之心。他的心与孩子的心相映相通。宋老师拥有的是真实的、未加琢磨的、完全纯粹的童心。在课堂上,他走出成人的自负蹲下来跟孩子对话,他抛却师者的自大跟孩子交心。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一份纯粹的情怀。

猜你喜欢
闹钟童心小猫
多彩创意闹钟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天然闹钟
童心绘天下
小猫
有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