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护理体会

2017-03-07 08:3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矫形术痉挛性双下肢

代 玉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医院外四科,河北 保定 073100)

·临床护理·

双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护理体会

代 玉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医院外四科,河北 保定 073100)

目的 本文探讨双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性脑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双下肢矫形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在双下肢矫形术治疗后行优质护理能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双下肢矫形术;痉挛性脑瘫;护理体会

小儿脑瘫是一种脑组织非进行性损伤的脑性瘫痪疾病,多发生于在分娩前到分娩后的1个月内[1],患儿脑发育未成熟。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存质量,本文研究在双下肢矫形治疗后对痉挛性脑瘫患者行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性脑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30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纳入标准[2]:患者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康复委员会”制定的痉挛性脑瘫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的患儿。对照组,30例患儿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在0.9~7岁,平均年龄为(3.95±0.56)岁;其中双侧瘫型7例,四肢瘫型9例,偏瘫型14例。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5例;年龄在1.3~6岁,平均年龄为(3.65±0.74)岁;其中双侧瘫型12例,四肢瘫型8例,偏瘫型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瘫分型的临床比较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P>0.05。

1.2 方法

2组痉挛性脑瘫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均行双下肢矫形术治疗。

对照组--常规护理,耐心的引导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常规训练,护理人员采用理疗方式、体疗方式、按摩方式进行护理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观察组--优质护理①对患者进行全面专业的训练,包括头部控制训练、仰卧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腰部加压训练、爬行训练、交替运动训练等,严格控制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3]。②对患儿的饮食进行干预,多食用促进伤口恢复的食物,给予其精心、耐心的呵护。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的60例患者资料数据与研究所得数据均借助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组间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22/30),观察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5/30),P<0.05。

3 讨 论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有先天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典型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患。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痉挛性脑瘫,约占全脑瘫患儿的50%~70%,发病部位有双侧瘫、四肢瘫、偏瘫、双侧偏瘫等[4],对其行双下肢矫形术后进行护理。

对照组--对患儿行常规护理,能对患儿的病情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劣势有:方法相对简单,有效性一般,对患者帮助不大。

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其优势有:①优质护理对患儿进行训练可以改善其大脑功能,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小脑前庭系统功能。促使患儿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起来而且姿势协调;肢体训练能够对患儿的视听、语言、咀嚼、吞咽运动起到作用,肌张力得到明显改善[5]。②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对其心理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二者间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6.67%,二者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进行双下肢矫形术治疗后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田晓丽.探讨小儿脑瘫双下肢矫形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17);194-195.

[2] 王 树,王加宽,盛春勇,李 俊,陈智博,王玉欢、顾加祥.同步多平面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近期随访[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 31(2):132-133.

[3] 于江龙,买尔阿芭,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艾克拜尔·哈力克,刘 亮,奕新平.双侧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前及术后步态特征[J].2015,32(5):1165-1167.

[4] 梁玉华.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及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2(32):315-316.

[5] 初 丹.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6):211-21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15.2855.01

猜你喜欢
矫形术痉挛性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英文版《脊柱截骨矫形学》出版发行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矫形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应用胸腔镜配合漏斗胸矫形术治疗65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临床价值研究